外滩十八号一首有故事的歌(除了外滩十八号歌曲)

外滩十八号一首有故事的歌(除了外滩十八号歌曲)(1)

“万国建筑群”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这片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群”。如今已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堪称“网红打卡景点”之一。今天来了解一下外滩18号——“商业新地标”。

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麦加利银行大楼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18号,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呈新古典主义风格,共5层。解放前叫麦加利银行大楼,解放后改名为春江大楼。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楼诞生:

外滩18号原是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的行址,后丽如银行破产,地块被麦加利银行上海分行买下,当时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建筑。1910年麦加利银行准备拆旧建新,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未能实施,直到1922年才开始兴建。建成后的新楼就是大众所熟悉的麦加利银行大楼。

麦加利银行其实有个大众更为熟知的名字——渣打银行。那为何不称外滩18号为“渣打大楼”呢?“麦加利”又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下,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创建于1853年,总行设在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开展殖民地业务的银行,该行在香港设立分行时,按香港人的习惯被音译作“渣打银行”。不同于香港的叫法是因为,1858年《字林西报》发布了一条启事:“蒙董事会之许可,渣打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行址在北门街,首任经理为麦加利”。由此,上海分行就以这位首任经理的名字命名。麦加利银行大楼这一名称也就流传了下来。

发展历程:

麦加利银行在华历史比大名鼎鼎的汇丰银行还整整多了十年,是在华历史最长的外资银行。上海解放后,麦加利银行与汇丰银行一同迁往圆明园路185号,只经营中国政府批准的部分外汇业务。

1955年,大楼由房管部门接管,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上海家用纺织品公司、中波轮船公司等国营单位使用。

外滩18号于2002年开始修复改建,为使这幢优秀历史建筑最大程度地保有原貌,修缮方聘请了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资深文物修复专家前来参与外滩十八号的改造装修。2004年大楼完成改造修缮,现大楼内设有画廊、餐厅和咖啡馆等,名为Bund 18。

建筑风格:

大楼建筑的立面构图呈现古典主义风格,横竖面都有严格的三段式划分,底层外墙为粗石基座层,采用花岗岩铺贴。二至四层外立面较简洁,采用两根贯通的爱奥尼柱式做支撑和装饰。在修复建筑外墙时,为了洗净但不伤害外墙表面,20名工人用牙刷般的刷子共刷了3个月。

修缮过程中,对于大楼楼道内原先已经斑驳不堪的墙壁,建筑师们配制了糯米、大理石粉、石灰粉3种材料调配制成的混合涂料,重新粉刷。据说,为配制这一特殊涂料,他们跑遍上海各大粮店,煮了一锅又一锅的米饭做实验。所有这些工艺,都曾在修复上千年历史的意大利教堂时使用过。有机会的话,就去看看这座上海商业新地标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