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爱高甜同人网站(一个耽美作者的自白)

作者 / 除夕

我叫除夕,是一名网络小说作者,除此之外,我还给自己叠加了很多重身份——商科学生、销售、影视编剧、游戏文案策划。我并不是什么牛逼的斜杠工作者,只是在我择业阶段思考是否该以写小说为生的时候,我做出了最安全的选择。

我觉得我没有背叛我的文学理想,相反,我是在理智地保护它。从大学到工作,我没有停止过写作,我在两年内累计创作长篇小说约90万字,短篇30万字。

事实上,我每叠加一重身份,都让我离文字更近一步,但却也让我离最初的设想更远了一步。

风波四起

大学毕业前夕,我开始自己着手创作自己第一部原创耽美,希望在机会砸中自己之前不至于两手空空。

2018年6月,我写完了一部现代耽美的试读章。出于对老牌纸媒的信任,我把试读章寄给了一家做杂志起家、正向网文平台转型的公司A,他们当时正好对作者和稿件有很大的需求,由于没有什么流量,所以正大量签约新人作者,我趁此机会试试运气。

一般来说,网文平台签约作者有两种方式——作品约和个人经纪约(也称作者约)。作品约一般只关系到作品本身和它相关的运营开发;平台只是签下了这部作品,合约期间未完成就是毁约;而个人经纪约相当于“卖身契”,作者在签约期间所有作品的著作权、运营权、开发权、代理权完全独家交给平台,平台签的是作者个人,然后在合约期间,编辑会提点你,校准你的作品和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直到把你带成一个成熟的商业作者。

当时的耽美风向已经扶摇直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亚文化的中流砥柱,在晋江、起点等平台呼声非常高,我考虑到自己写同人文积累的粉丝本身也喜欢看耽美,于是同意了与A平台签约。我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前途在一点点铺开,站在那个节点的我,完全没有想过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之后,我毕业了,由于之前实习经历的不顺,思忖很久,决定先在A平台上连载完这部耽美再找工作。

A平台原本预计9月上线我这部耽美的,但8月底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耽美圈的事件,彻底打乱了所有的计划,编辑找到我,跟我说我的作品可能无法上线了。

这场风波起源于微博大V霜叶曝光了一起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某部知名耽美小说的粉丝人肉网友致其自杀。这件事火速在微博发酵,愈演愈烈,各方交杂其中最后演变成一出极其恶劣的拉踩事件,这部作品随后被紫光阁、共青团中央点名,直到后来警方声明辟谣。这件事情产生的连坐效应,致使网络上开始不断有人攻击耽美,认为是耽美破坏了风气,要彻底封杀它。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平台的耽美作者成立了一个临时小组聊天,群里所有人都在担心自己的作品能不能上架,我也不例外,我心里预感耽美这座“大楼”已经在摇晃并且随时可能崩塌。那个时候我才写了15万字,担心平台会把这部作品直接腰斩,我之前设想的种种场景比如上架之后读者什么样的反馈等种种私心,现在彻底被不安、焦虑代替了。

纯爱高甜同人网站(一个耽美作者的自白)(1)

那段时间,我能做的事就是等,等风头过去。我还是会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练笔,继续完成这部作品,同时怀揣着不安等待着转机。因为我觉得,没那么严重,觉得这事儿跟“耽美”这个题材没关系,不过是一场“借题发挥”。

到了11月风头过去了,有惊无险,作品还是上线了。上线的同时我在微博开启连载,逐渐吸引了500多个粉丝,是很少,比我写同人的时候少多了。原耽和同人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同人的魅力在于明星本身,比如我写一对大火的CP,我很清楚我只是一个中间加工的人,粉丝喜欢的是CP正主,并不是我。

一般来说,写同人到写原创,转化率正常是千分之一,其实我觉得我还挺不错的,大多数粉丝反馈也比较积极,天天催更,但也遭遇过不少辱骂,那段时间我经常是彻夜肝文,不眠不休。

有的时候深夜写稿,觉得身心俱疲,就想扔笔不写了,因为写作就是个特别孤独的事,创作者要忍受长期的默默无闻,心态很容易崩。但也有豁然开朗的时刻,比如读到一些作品里字里行间的灵气,比如想到最初热爱写作的那个自己,我特别珍视,就觉得写作这事儿还是平常心,慢慢来,不可以急功近利。

纯爱高甜同人网站(一个耽美作者的自白)(2)

因为稿酬低,我决定找一份主业养活自己,于是在12月份进入了一家奢侈品公司作销售。公司起点高收入也高,年底基本没有什么任务,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在公司写小说。到了年底的时候,这部耽美作品在A平台冲到2018年度总榜前三,成绩相对比较突出。编辑也很认可我,平台也允诺在作品完结之后,“印出来”。

对于营销,其实没有作者是会拒绝的。入行的这段时间,我渐渐清楚了一些规则,在网文圈,作者必须靠平台助力才能起来,这个年代已经不是你写得好就能被关注,因为作品实在太多,读者想看什么都有,只有当大家都在讨论你的时候,你才会有读者,因此写得好不一定具备竞争力,一篇文章的质量和立意是一件太主观的事,相对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来说,“是否受欢迎”就显得直观多了。

到了今年3月,我终于写完了近40万字的全文,编辑也校对完毕,我也将作者简介和实体书的附赠番外全部安排好了,就等着印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深海案”被爆出3月开庭。其实这个事情之前在耽美圈已经很轰动了,但事件具体经过大家都不清楚,随着这个案件的深度报道开始一篇篇出来,一下子全天下都知道了。

就在为我的这本书邀请画师画封面的过程中,联系的大部分画手在听说这是要印刷付梓之后都纷纷表示不敢接,多少钱都不接。最后是联系了一位我的好朋友,她拒绝了我的报酬,帮我画完以后也不愿意署名,像做贼似的。

平台方面则更加谨慎,将我作品的印量降到了最低,然后一步步妥协,直至决定分文不取,仅限抽奖赠送,回馈读者。不过到最后这个事情还是不了了之了,应该是彻底没戏了。

然后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这部耽美作品的读者在大量流失,连载时候的500多个固定会留言的粉丝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正常来说,一部作品的吸粉阶段是在完结之后,因为真的没有多少人会追连载,大部分读者还是喜欢将文章“养肥”之后一口气读完。因此在最应该涨粉的阶段,我掉粉了。

耽美圈的读者规则是这样的,在大概率的统计下,只有he(Happy Ending,喜剧)才能吸粉,许多平台首页也只推HE作品。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人设,喜欢什么样的剧情,就给你喂什么样的文章,如果他们不喜欢你的作品,那就直接拍拍屁股走人。

编辑其实早就看出来我这部作品对于读者心理的把控很生涩,一看就是网文新手。但由于我的读者最开始黏着度很高,她也没有过多干涉我的创作,我写的时候一度非常自由,事情该怎么进展我就怎么写。

甚至写它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读者,甚至觉得读者喜欢的那一套是很俗的,我完全反着来。在这本小说中,我让霸道总裁破产,让小鲜肉退出娱乐圈,我做了个彻彻底底的be(Bad Ending,悲剧)设定。

有一些人会来留言区攻击我,但大部分读者人都挺不错,没有给我寄刀片,他们客气地、礼貌地表达了对结局的不满,可是他们确实也不再看了。

利弊权衡

5月 ,“深海案”一审判刑结果出来了,四年,与此同时,网络小说平台大面积宣布自查整改。

6月,在多次预警又不了了之之后,我的小说还是被无声无息地下架了,我甚至过了好几天才知道。A平台开始改版,同时推出公告,不再接受任何的耽美作品投稿,跟旗下签约的部分耽美作者解约。

我属于没有被解约的那一批,大概是我的编辑比较器重我,我们之间也有私交。但她并不想把我死死攥在手里,她告诉我,我可以在维持个人经纪约的情况下,与其他平台签作品约,只是A平台不会再给你提供资源,合约基本上名存实亡。像A平台一样,大部分网文平台都作出了应急操作,一切都非常混乱。

我后来想,可能她也不想把我困死在这里,因为这对我对她来说,都没有好处。如果她能够带出一个成功的商业作者,对她来说是履历上无疑是重要的一笔。

这段时间,我主业平台——奢侈品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很大变动,公司内斗严重,之前允诺我的培训与调岗统统成为泡影。况且我白天拼命应对工作,晚上熬夜写文章,超负荷工作让我的身心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之前斜杠的自信荡然无存。有一天晚上,我觉得我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在我妈来看我的时候奔溃了,我妈后来跟我说,觉得干不下去就别干了,我自己的闺女我养着,不受这委屈。

第二天,我就从奢侈品公司辞职了。

一直以来,我在A平台上的收入都很低,我不得不找另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这部耽美全书40万字,耗时8个月的创作周期,最后我只拿到了9000元,其中8000元是保底稿费,1000元是七七八八累积起来的奖金。而读者付费、打赏,我一分钱也没有拿到,因为平台App做得实在太烂。现在想想,真的很荒唐,我在老福特上写同人还有人给我打赏几块钱呢。

其实在写耽美期间,不断有网站和编辑在微博私信我,和我邀约,去他们平台写原创,但这些邀约的平台网站(或公众号商城)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挺狗血的,比如,首页推荐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些“霸道总裁”、“离婚少妇”、“小姨子和我”、“xx王妃”这样的过气设定,书名和简介几乎都在色情边缘疯狂试探。

这类歇斯底里营销的文章,我也是后来通过一些扒皮才知道,叫流量文。它的写作模式非常简单,也很功利。平台在社交网络上广撒网招徕作者,只要你的文章语句通顺,他们就能喊你去写。他们对哪种类型最受欢迎、什么时间推广最佳、怎样提高点击率等营销手段非常熟稔,所以文章一般由平台挑选之后制作成极其博人眼球的广告,投放在微博、公号、抖音等新媒体渠道上,就是要吸引人点进去阅读,然后把读者导流到自己的公众号,在关键章节要求付费和打赏,运作特点是迭代快、流量稳且暴利,只要有人看,作者就不停写,没人看,马上砍掉。

纯爱高甜同人网站(一个耽美作者的自白)(3)

这样平台其实比正儿八经的文化公司赚钱,我听说过最夸张的是作者一个月可以赚7万元。我了解完了之后,觉得离我的写作初衷太远了,这就是一个完完全全功利的运作,我就拒绝了。

辞职之后,我没有其他事可做,在脑海里构思一部民国耽美,同时我也在观望其他平台的约稿情况。我签约了一家二次元同人网文平台B,平台B告诉我这一篇题材里的时代背景太敏感,绝对上不了,写其他的吧,我给你选题。

其实我当时也是悄悄观察了很久,才决定签约B平台。B平台野心非常大,当初花重金从大平台挖了一大批作者,在业内一度很有声量,我觉得去这样的平台肯定比一些小平台好,有保障。

这次我乖乖听从了B平台编辑的建议,这是一部从人设到剧情、甚至标题都让我有些羞耻的、完全读者向的校园耽美,我的目的很明确:我需要赚钱,我告诉自己这只是一部谋生之作。

期间有个老粉跟我说,我变了,写得有点俗。我看到之后,觉得有点被绑架,这么久以来我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大众心理就是俗的,也有粉丝觉得我“不俗”因此格外高看我,其实高看的并不是我,是他们自己的品味,至于我经历过的焦虑和难堪,他们不会看见也不会分担半点。我不是为了粉丝写作,是我自己的前途写作。

去年我写同人,遭受了网暴,后来我就明白一件事儿,我不能被粉丝控制,陌生人的爱恨,支持也好恶意也好,如果不能转化为利益,就都是负担,只有把粉丝的心意切割掉,才不会被他们伤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B平台突然宣布无限期整改下架,我的作品也被迫停更,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我稿费一分都没到手呢。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反倒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不用再写这玩意了,在我失业的这段时间,我原来的编辑一直都没有放弃我。虽然A平台作为一个新转型过来的网文平台受到了重创,但背后的文化公司依然屹立不倒——许多互联网视频大厂愿意在网文平台花钱打包购买IP,进行影视化改编。因此我的编辑千挑万选,给了我一个“女性自我成长”的选题,甚至特地加入了留学生元素,让我接触影视剧本创作。

但我很快发现,金主爸爸要求的“女性自我成长”并不是我理解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整个剧本的价值观导向要求是让女性回归家庭,不管你在婚姻还是在家庭生活中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家庭只能是最终的归宿,如果我非要写一个女性离婚出走追求自由,读者会认为你在挑战他们的价值观,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不看了,当你作出与市场相背的举动,那你就会被市场淘汰。

我觉得我手里没有筹码去做什么博弈,我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写,都可以。

这个时候,我一名在互联网大厂担任HR的读者也联系到我,跟我说他们的游戏项目需要大量的文案,问我愿不愿意接受外包写作,我也接了。

事实上,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出路,也是目前为止我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大厂本身做游戏非常用心,他们对于文案的要求也高,哪怕是很简单的故事情节,也在细节上跟我一遍遍讨论,一遍遍磨合,这点我是很敬佩的。

游戏文案非常看重世界观设定和人物塑造能力。因为写同人,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这个人物的形象抓准,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是有契合点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作者的基本能力。

做游戏文案不需要像网文作者一样只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才能生存,我只要把自己置身在一个游戏生产的大环节里,安静地完成本分工作,符合他们的期待,就好。因为我现在真的觉得要靠写网络小说赚钱养活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至此,我的梦想大概又变了,现在的我希望之后能够去游戏公司做文案全职,如果精力够的话,业余还是会写耽美。

创作观察

我好几次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写耽美?

我想了想,可能最开始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对写作这件事非常忠诚,可以说有一点自信,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我也并不太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纯耽美作者,无论耽美还是言情,其实我都可以写,我觉得这其中并不互斥。

写耽美跟我的爱好和阅读习惯有关,我喜欢这样的创作,而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耽美比言情小说质量好很多,踩雷几率小。拿耽美小说来说,我觉得我们平凡的一生里走不到那种感情里去,也看不到那样的风景,我觉得这是耽美的乐趣所在。

在目前的情况下,许多小作者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个笔名重新再来很正常。这一行门槛非常低,只要会讲段子、讲故事,哪怕是会讲八卦,就能去写,平台没办法一一甄别,干脆放开门槛,接受所有投稿,让读者去选,因此这一行也是丛林法则相当残酷的地方。

人数多,作品良莠不齐,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作者报酬这么低的原因,它用低稿酬筛选掉一些不受读者欢迎的作者,同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其实有它的合理性所在的。

纯爱高甜同人网站(一个耽美作者的自白)(4)

完全靠资本和市场来选择有利有弊,我虽然理解,但不免时时寒心。许多网文平台、影视公司对于文字工作者都非常不尊重。网文、影视平台与文字工作者之间常常缺乏审美共性,也存在意识形态偏差,在他们看来,东西谁都会写,你写得我不满意那我就可以换人。因此,读者、作者、平台之间就结成了一个死结,无解。能够从这个死结里挣脱出来,取得质量和商业的平衡的,被奉为“大神”,我觉得并不为过。

网文这一行,其实挺急功近利的,它永远有它的市场,张着巨大的口等待被填满。许多作者会绞尽脑汁给自己涨粉,比如去写黄色番外、写色情同人,这是一条吸粉捷径,很迅速也很成功。我觉得无可厚非,无论软色情还是真色情,自古以来都是博人眼球的方式,只是地摊文学被摆到了台面上来。

目前的我应该算是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新作品找了新的平台,还没上线,慢慢悠悠地更新着存稿。写作已经彻底变成了我的工作,我越来越熟练地调节在创作上的焦虑,甚至还腾出了很多时间来磕CP,换个圈子换张皮,很短时间就能又积累一大批粉丝。对于职业作者来说,这属于降维打击。

粉丝骂我也好,爱我也好,我现在比较能够熟练隔绝掉自己的情绪,我不允许自己在乎。不行的时候,我会想想,我一个人写武侠那会儿,完全是跟自己死磕,那个时候的心理状态是,写作就只是我自己私人的事。

这一次我已经完全放弃再转化这些粉丝了,我不再经营,也不再迎合。毕竟搞CP创作已经是我最后可以保持高傲,想写be就写be的净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