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踏破贺兰山(岳飞踏破贺兰山阙)

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脍炙人口,是千百年来激励人们热爱国家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昂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作。

岳飞为什么踏破贺兰山(岳飞踏破贺兰山阙)(1)

(影视剧照/图源网络)

​然鹅,有宋一代,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其边疆并没有到达今大西北地方的贺兰山,可以说包括岳飞在内的宋军将士,自始至终未曾踏足过今天所说的贺兰山。

那么,岳飞的诗词中,为何要“踏破”并不属于金朝的贺兰山呢?

有人说,岳飞提到的贺兰山并非今天的贺兰山,而是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贺兰山,地处磁州西北,原名西山。

依据是清朝蒋擢《磁州志·山川》所载:“贺兰山(嘿嘿),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长亘二十里。“

因此处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且当时为金军所占,所以推断岳飞是表达希望攻破这里,从而长驱北上直捣女真人腹地的决心。

但《满江红》中又写到:笑谈渴饮匈奴血。在汉匈之战的上百年时间里,今天的贺兰山却是中原与北狄反复拉锯的地方,所以也有人解读:岳飞将其面对的金人与匈奴人等同看待,即皆为胡人,所以踏破贺兰山隐喻希冀取得卫青、霍去病那样战功之意。

岳飞为什么踏破贺兰山(岳飞踏破贺兰山阙)(2)

(今之贺兰山/图源网络)

​其实,这些都重要,也不重要。

因为“贺兰”一词,本来就是匈奴语,本意坚硬,引申为棍棒等坚硬之物。

所以,北方地区很多地方(嘻嘻),都有“贺兰”的名词,除了著名的大西北贺兰山外,中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的山西岢岚县的“岢岚”,也是“贺兰”,意思是当地有非常质地坚硬的岩石山。

岳飞为什么踏破贺兰山(岳飞踏破贺兰山阙)(3)

(岳飞雕像/图源网络)

​匈奴人曾长期活跃并长期驻牧过的山西太原、晋中、吕梁、忻州一带方言中的“格兰”,表示坚硬的(哈哈)棍棒,也是“贺兰”。

另外,古代匈奴人中有一个复姓为“贺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