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

任何朝代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转折点往往是影响一个朝代国运的事件。如果说秦朝的转折点是因为巨鹿之战的惨败,汉朝的最终覆灭源于十常侍作乱,唐朝的转折点是因为一场安史之乱,那么大明王朝的分水岭,无疑是爆发于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大明王朝国祚276年,研究明史的历史学专家一般把明朝分为三个时期。其中,通常把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449年土木堡之变这段时期为前期,把1449年到1582年张居正去世这段时期称为中期,把张居正去世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段时间则被称为晚期。历史研究通常比较严谨,更何况这三个阶段的划定已经得到公认。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土木堡之变对明王朝的深远影响,那么土木堡之变,到底给明王朝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1)

土木堡之变前明朝达到顶峰

明朝前期有81年的历史,这段时间一共诞生了6位皇帝,在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前,明朝已经经历了朱元璋时代的“洪武之治、朱棣治理下的“永乐盛世”以及朱瞻基时期的仁宣之治”三个盛世。

这个时候的明朝,不仅国内经济民生取得了安定的繁荣,而且因为驱逐蒙古至大漠、郑和下西洋等军事行动,已经达到了海外臣服、万国来朝的辉煌成就。毫不夸张地说,在土木堡战役爆发之前,明朝无论是在军事、疆域还是经济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时期。

从疆域上来看,当时的明朝可以控制的疆域,北至外兴安岭、西到吐鲁番、东到朝鲜、南到越南的广大地区,面积达到了700多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2)

从政治上来看,明朝在朱元璋废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一种全新的更为现今的内阁制度被建立起来,这种制度的先进性在于,即使皇帝不具备足够的英明,帝国的机器一样可以顺利运转。

从经济上来看,当时的明朝虽然推行了重农抑商、海禁的政策,继而导致明朝的税收不足,只维持在宋代时期的六分之一,但与此同时明朝实行军屯制,即便没巨额的税收,依然可以养活上百万的军队。

遗憾的是,大明王朝经营了几代人的盛世景象,最后却因为一场战争的惨败,成为了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3)

土木堡之变的背后原因

提到土木堡之变的原因,很多人第一时刻会联想到王振,认为正是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年轻的朱祁镇才贸然发动四次大规模北伐,在没有仔细审视的情况,贸然出动20万精锐明军,最后因为情报系统严重失灵而被俘。

实际上,土木堡之战明君惨败的原因,固然与王振专权、英宗亲征、指挥无方等因素有关,但这个并不是土木堡之战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明军出动之前,瓦剌大军已经兵分四路,分别从辽东、宣府、大同、甘州同时推进,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与大明争天下,重回蒙古帝国时期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4)

瓦剌为何要重回蒙古帝国时期的辉煌,它与蒙古有何渊源呢?其实,瓦剌是蒙古的一个分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之后,在不断的征伐过程中,蒙古帝国的疆域无限延伸,除了以大元王朝为大蒙古国本部外,蒙古帝国还先后建立了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

到了后期,忽必烈因为无法管控整个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号召力也开始不断下降,蒙古帝国开始走向分裂,内部开始分化为鞑靼和瓦剌两大势力,由于瓦剌主要地处西部,因此瓦剌也被称为西蒙古。到了英宗时期,瓦剌势力极度的膨胀,蒙古大汗对他们完全失去了掌控,就这样瓦剌取代了黄金家族,成为新的蒙古帝国的新的话事人。

话说回来,土木堡之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一些偶然因素造成,而与瓦剌与明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冲突有关。而这个时候,明朝在面对瓦剌的挑衅,政治上并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军事上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将其剿灭,只是沉浸于祖辈与蒙古作战中的辉煌胜利,这才摆出一副御驾亲征将其驱逐的姿态。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5)

土木堡之变的影响

说完土木堡之变的背景,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土木堡战役作为大明王朝的分水岭,到底给对明朝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第一个影响就是导致帝国的勋贵折损殆尽。在洪武时期,明朝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们尽管在洪武后期不少受到胡惟庸和蓝玉案的牵连。但这些将领的后人很好地继承了父辈的军事技能,依然得到了明王朝的重用。封建专制下的大明王朝,并不存在相关的军事院校培养教官,因此将帅的后人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大明王朝大厦屹立不倒的根基。然而在土木堡之变中,这些勋贵们几乎全员出动,并且基本丧命于瓦剌大军之下。其中,就包括被被称为大明军神的英国公张辅,还有成国公朱勇、平乡伯陈怀等勋贵武将。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6)

第二个影响是汉民族的锐气基本丧失。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锐气,那么最终的结局就将成为待宰的羔羊。所谓宋朝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在宋朝之后,洪武大帝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汉人的锐气,然而这才过了几十年,明朝就因为土木堡之变再一次丧失元气。此战之后,明王朝的皇帝再也无力对游民民族开展主动攻击,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第三个影响是文官集团彻底形成。相比前两个影响,这个影响对明王朝最后的覆灭才是致命的,因为文官集团的独大意味着明朝即将步入宋朝的后尘,从明英宗后期开始,文官集团彻底把控了朝政,文官集团势力彻底压在武官一头。后期的将领不再通过所谓的军功一路晋升,而是直接受到文官集团的摆布。即便嘉靖时期强如戚继光,也不得不与张居正荣辱浮沉。

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原因(为何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的分水岭)(7)

总结:

从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几点影响来看,确实称得上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后期武将集团彻底被文官集团压制,只是中期戚继光依附于张居正的那段时间,明朝在军事上有过短暂复兴,后期再也没能崛起。历史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极大地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