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锦衣卫最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山河月明锦衣卫真的是纠劾百官)

先说空印案和明代官员待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锦衣卫最好看的电视剧?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关于锦衣卫最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山河月明锦衣卫真的是纠劾百官)

关于锦衣卫最好看的电视剧

先说空印案和明代官员待遇

按明朝规定,每年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朱元璋画像

洪武年间明朝的首都为南京,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到南京来报送账册。当时上缴的是实物税款,也就是粮食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稍有错误就要打回重报,江浙地区尚好,而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的官员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要是发回重新做账表可能往返就要大半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

朱元璋发现空印这种做法后,极为敌视,认为使用空印会给贪污大开方便之门。而朱元璋这个人是非常痛恨贪墨的。朱元璋是布衣出身的皇帝,自己也常称:我本淮右布衣。他家就是因为官员腐败贪污,税太多不得不逃荒,因此朱元璋本人对贪墨这个事可以说是有点PTSD。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功臣150人,人人都有比较优厚的待遇,比如诸文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俸四千石。但是官员就没这么高待遇了:

史载,以粮食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当时的一石米大概是90公斤,假设米价6块一公斤,正一品官员的月工资就达到了四万多。然后还会加上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作为补充。这套俸禄标准后来就一直保持了下去,除了意外情况不曾改变。

要说这放现在收入也可以了,但是凡事就怕比,明代官员的收入和唐宋比那简直低得离谱。唐代时一品月俸八千石,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宋代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数据就不单独罗列了。虽然历代计量单位的数额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月俸8千石和不到90石这也差得太多了。朱元璋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让官员们少拿钱,别想着贪墨。但是事与愿违,贪墨这个事在洪武朝,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明代都无可避免地泛滥开来了。

说回来空印案

发生“空印”事件后,史载,朱元璋的反应是“盛怒”,认为这是欺罔行径,丞相、御史都不敢谏言。下令,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同年有星变,朱元璋下诏求言,有浙江宁海人郑士利上书朱元璋。郑士利的哥哥,是湖广按察使佥事郑士元,受空印案连累坐牢,为避免被认为是“有假公言私者”,等到郑士元出狱后,郑士利这封上书才上交到朱元璋手上。郑士利上书数千言,言数事,其中空印事尤详。

郑士利认为,陛下欲治罪这些空印的官员,是唯恐奸吏得到空印纸,弄虚作假危害老百姓,但这是不可能的,并提出了四个观点 :其一,空印账册盖的是骑缝印,具体到每张纸上印迹并不完整,与一纸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办不成什么事,何况这盖了章的白纸也是轻易拿不到的。其二,钱粮这些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最后户部说了算。而部省间距离,远则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一旦有错,一次往返差不多要一年时间。先印而后书,这是权宜之计,且由来已久。其三,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而后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但是,立国并没有针对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其四,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很难,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十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

朱元璋看罢郑士利的上书后,大怒,命令丞相御史追查幕后主使者。郑士利笑道 :“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最终没查出幕后主使,郑士利被流放。而且不但空印案中的官员没有因此被赦免,就连已经释放的郑士元也受此连累被抓起来流放了。

最终空印案杀了多少官员这个史书没有定论,有说七八百人,有说上千人的,但是这个案件的过程肯定不像《山河月明》电视剧里这样,不能说电视剧是在戏说,只能说是完全不同。但是毕竟是电视剧,大家看看就好,切莫当做真正的历史去了解。

再说锦衣卫

即使是不了解历史的人,想来也有很多人听说过锦衣卫这个名字。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主要的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说白了,锦衣卫就是典型的封建皇权军政特务机构。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这里要纠正《山河月明》电视剧里的一个错误,燕王朱棣并没有参与锦衣卫的活动,至少明史中并没有此类记载,更不要说朱棣成为锦衣卫的首任指挥使了,锦衣卫的首位有名分的指挥使叫做毛骧。剧中对锦衣卫的职能描述很准确——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查与逮捕;其三,典诏狱。这个诏狱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具体就不多说了,大家想象一下抗日剧里的日伪特务机构的监狱。

锦衣卫的官员设置是这样的: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

至于他们穿的衣服,大家也比较熟悉了,飞鱼服:

其实朱元璋时代对锦衣卫的设置也并不是那么无所顾忌,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巡查缉捕的这项职能。但永乐年间,朱棣重设锦衣卫,并对这个特务机构进行了加强,设立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管理锦衣卫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某种程度上说他可以纠劾百官、便宜行事,也并非没有道理。

其实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还是明代之后的皇帝,利用锦衣卫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加强皇权,高中历史课和考试当中,有一道经典题目,说某个官员头一天晚上吃了什么说了什么话,第二天朱元璋就知道了,可见锦衣卫探查百官是无孔不入的,虽不至于人人自危,但对于皇帝他们也不得不畏惧三分。

然而有这么大的权力就会有问题,明代锦衣卫制造的冤假错案也是不少的,这里不一一列举。但无论是明初的锦衣卫,还是后来的特务机构——东厂,都是服务皇帝的统治工具,其最终目的是封建君主的集权,这也是古代中国君主制度演变的一个趋势,直到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也渐渐走向了衰落。

《山河月明》目前只播出了三分之一,口碑方面褒贬不一。笔者追剧到现在认为,作为电视剧来说,一种老戏骨的表现很是到位,尤其是朱元璋、马皇后、徐达的表演非常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但是在剧情上,时间线混乱史实不清的问题也被不少人诟病。目前还没进入到后续的靖难之役的剧情,还是有待观察的。

文丨白杨湖畔随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