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经典论断(详解论语子路有闻)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本章又承接上一章,阐明学理、实践与境界的关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意思是:子路听闻了一些“学”——诸如仁义孝弟忠信等做人的道理,却往往做不到“所学”,这样一来,子路就变得怕听闻这些“学”的道理了。
本章不是对话,而是编者加在这里的一句评论。所以,这句话放在这里,具有更强的编导意图。联系上一章“得与闻”,很明显,本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闻”,亦即阐述学理。“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听闻”,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行”,也就是“习”,或曰“实践”。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就是把“学”等同与“习”来定位的。但一般而言,纯粹的理论学习是“学”的第一步,也就是所谓“听闻”。这就等于把“学”分为两个阶段来看,这就是现代所谓“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但真正按儒“学”思想来看,“学”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无意义的,而失去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不明的,这也是“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的道理,其中,“思”就是指“理论”,“学”就是指“实践”。总之,闻与行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学”不可缺的两个方面。只把“有闻”视作“学”,而做不到“行”,有违“学”的根本要求。
对子路来说,大概是了解“学”要“知行合一”的道理的,故而才可能会认为凡事要“凡闻必行”,这恐怕也是孔子的当面教导。子路这个人,执行力本来是很强的,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但从其个人修养上说,起点太低,高一点的要求就做不到。跟随圣人修学,那就要听从圣人的教导,如果被教导而做不到,对弟子来说,不是因为笨就是因为懒,那肯定是很丢人的事,可耻的事。不愿丢人怎么办?有个“聪明”的办法,那就干脆不去“听闻”,不去“学”,因为不“学”就不会知道吗,所以做不到也很正常,正所谓不知者不怪罪,子路用的大概就是这个的办法——反正没学过,做不到也就心安理得了。
道之深,即学之深,非一般学者能轻易通达,如子贡者,有时尚自以为是,实则“非尔所及”。至于子路一样的人,则更难以企及。说子路“唯恐有闻”,也就是要传达这么一个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