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方面孩子的性格是一方面(对子女有爱心家长都会有)
对话背景:
王德义,检察官心理作家,青少年问题专家。从事政法工作将近三十年,深入采访上千案例,访谈不计其数的罪犯和当事人,长年进行大量社会调查,在国内公开出版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家庭心智教育系列《深度关注》《爱,回家》《给你的青春提个醒》十部专著,同时出版“让历史见证你的精彩”系列榜样力量《向平凡致敬》四部作品。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
近日,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刚刚颁布实施之际,一部由王德义著作的有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新书《向上吧,少年》,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单书号出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借此机会,记者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记者: 作为一名在职的检察官作家, 在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路上,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 我长期在检察机关工作, 由于工作的关系, 接触和调查了许 多青少年犯罪案件, 有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 不少青少年在青春叛逆期 慢慢变坏, 以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很多都是因为当事人的世界变得越来 越小, 缺乏最起码的敬畏之心, 狭隘的视野和极端的自我, 让他们逐渐 走向黑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法律就是洞悉人心的,我有幸从事检察工作, 不断接触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 那些不经考虑的人铤而走险, 不计 后果的孤注一掷, 令人扼腕叹息的自甘堕落, 让人触目惊心的破坏毁灭等,不但是当事者人生的至暗时刻, 也是他们背后亲人朋友最大的不幸, 更给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危险, 为我们这个世界蒙上难以驱散的阴云和无穷的隐患。
在此, 我最想向全社会呼吁: 成长陪伴, 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 是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的重要着力点,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全社会都应该真正的担当起来, 祛除浮躁, 沉下心来, 用一种负责任 的作为,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 循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发展轨迹, 一路护爱成长, 呵护花开!
记者: 最近,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 通过实验, 有这么一项比较新的科学发现, 其中提到, 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可以预测一个人是否身心健康, 这个指标就是爱, 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状态。
王: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 特别值得我们对这个 “爱” 字做一个 深入的分析, 这么多年, 我在关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 接触到很多未成年犯罪人的家庭, 一个强烈感受是: 这些家庭, 一点也不缺少爱, 但是, 让我痛心的是, 这个爱只是一种狭义的爱, 而且在这个爱中, 不是 爱错了, 就是错爱了。
记者: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王: 我举一个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例,
一个男孩, 很小时就勤学苦练, 会弹吉他, 又会拉丁舞, 还参加过全国朗诵比赛, 学习成绩很好, 长大了, 上初中了, 事事争先, 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 为了孩子, 父母倾尽所有财力, 能上的补习班, 都逼着孩子上了, 能去竞赛的科目, 用高薪聘请老师, 也都让孩子去拼了, 一路比拼下来, 确实成绩突出, 孩子在学校成为一位佼佼者。
记者: 做父母的, 一定自豪和高兴, 庆幸孩子很争气,
王: 突然有一天, 从学校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 儿子和同寝室一 个同学, 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 一气之下, 拿起身边的裁纸 刀刺向这位同学!
刺伤的部位, 正好是身体要害处, 经鉴定, 致使对方构成重伤!
这个还未成年的男孩, 因故意伤害罪, 从一名中学生, 瞬间变为一名罪犯。
记者: 这事让人感到挺意外的,
王: 我在采访这个案件时, 发现一个细节, 特别让人深思: 男孩 家庭条件并不好, 没啥收入, 当爹当妈的, 把男孩当作唯一的希望, 只 要孩子成绩好, 再受苦受累, 都咬牙坚持, 决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全家以男孩为中心, 为了让他勤奋学习, 包揽了他所有的后勤服
务, 那么大一个人, 扫个地, 抹一下桌子, 都不让他去干, 只要他能拿 到高分, 一切为他让路, 毫无原则地迁就他、 纵容他, 从小, 用胆小如鼠形容这孩子, 一点儿不过分, 本来是那么善良、 柔弱, 连杀鸡都不敢看的孩子, 因为同学一句话惹怒了他, 突然间面目 狰狞, 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 情绪失控, 不计后果, 头脑一热, 拿起刀 就捅向对方。
记者: 凡事总有前因, 才有后果,
王: 是的, 根据成长心理学分析, 每个未成年人的可塑性都特别 强, 他们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去深挖原因, 往往可以从身边的大 人身上找到根源。
说句心里话, 现在教育资源的稀缺、 升学就业的压力、 孩子未来面临的激烈竞争等, 给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带来很多挑战, 让不少父母 头疼。
怎样培养孩子、 陪伴孩子、 教育孩子, 家长总会觉得茫然、 焦虑、 困惑, 加上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一个学生在校的考分, 以及所具备 的专业特长, 就成为家长衡量孩子有没有前途的 “指挥棒”。
由于目的直接, 功利性太强, 一些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心思,倾注到孩 子的学业和爱好培养上, 却忽略了对孩子做人的培养, 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长此以往, 孩子变得极端自私狭隘, 目光短浅, 没有一点 格局。
记者: 这桩案件很值得我们反思。
王: 对的, 我们有必要去问问::这样爱孩子, 这样无私奉献, 而 最后造成的结果, 是当初父母期望的吗?
曾经, 男孩考试总是前几名, 被人称为学霸, 吹拉弹唱, 拿得起放 得下, 可谓才华横溢, 然而, 还没走出校门, 就成了一个阶下囚!
记者: 发生这种痛心的事, 作为父母, 有没有一定责任? 那么爱孩子, 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大问题?
王: 可以肯定地说, 父母所付出的爱, 只是集中在孩子的学习能力、 知识的掌握上, 恰恰忘记了, 孩子作为一个正常人, 所拥有的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观!
根不正, 苗就不会壮, 甚至会毁了正在成长的大树!
王: 我从很多案件中观察到, 那些溺爱孩子, 错爱孩子, 把孩子当作唯一中心, 错误以为这就是爱的陪伴的家庭, 很容易走出一个把自 己当作 “小祖宗” “小皇帝” 的问题少年,
记者: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老子天下第一”,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 缺乏分享、 包容、 合作的精神, 到最后, 走向社会, 又会能怎 么样?
王: 这么多年, 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呈现了这样一个怪圈:
有一 些未成年人, 因为长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一旦和人产生联系, 在处理问题时, 特别容易导致:
一语不合, 打架斗殴;
一不顺心, 报 复社会;
一遇挫折, 要死要活;
一遭不平, 鱼死网破。
这些年, 我接触太多的犯罪案件, 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 的道路, 上演令人痛心的悲剧, 究其根源, 大都是缺乏敬畏之心, 自我 膨胀, 心胸变得越来越小, 慢慢地变得极端狭隘、 自私, 心中容不下其他, 塞满黑暗和丑陋。
记者: 心中只有自己, 从来没有别人, 这是不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特别明显的病根,
王: 我特别不赞成, 让我们的孩子只安心读书, 对眼前发生的一 切, 不管不问, 要知道, 置身这个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岛, 无一例外地身在其中, 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明白: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人民, 未来会面临 很多的挑战! 我们和我们的祖国,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应对危机和挑战, 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认知学 习, 何尝不是一种培养能力的功课!
让孩子走进现实,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 学会适应生存, 热爱 生命, 关爱身边亲人, 关注周围陌生人, 建立与他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
记者: 最起码, 从身边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健康习惯, 强壮身体, 在生活细节上, 严格要求自己, 想着自己, 心有别人。
王: 是啊! 如果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 错过太多学习机 会, 将会是终身遗憾, 比如, 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个人的担当和责任感、 悲天悯人的情怀、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记者: 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在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我们 一定不可错过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王: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指出, 对别 人不感兴趣的人, 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 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 所 有人类的失败, 都出于这种人。
他强调, 一个人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 最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植物园里的一串串绿葡萄, 细想有一天, 一旦停止给它提供养分, 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植物科学告诉我们, 葡萄藤的一个重要功效, 在于它连接了生命 活力,
它或许不可能单独成就什么, 但那一串串葡萄, 假如自我膨胀, 想 切断与之相连的葡萄藤, 脱离同伴, 结局只有一个, 停止生长, 然后就是脱落枯萎, 丢掉性命。
记者: 您这样一说, 我恍然大悟: 我们每个人, 不就是生长在人类 葡萄藤的一串葡萄吗?
走出小我, 放大做人格局, 与他人建立命运共同体, 才能一身晴 朗, 两眼阳光, 所以我们要甘于奉献, 做一个有大爱的公民, 只有连接生命之源, 成长的人生才能蓬勃旺盛。
王: 我经常和一些家长讨论, 提出这样的设想: 我们的孩子, 将 来走向社会, 差一点技术、 差一点才能、 差一点知识, 人生又能差到哪 里去?可是, 如果根子出问题了, 缺少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爱、 善、 智 慧、 遵纪守法等这些基本条件, 那将是怎样的恐怖! 在这里, 我特别奉劝做父母的, 抽出时间, 学点心理学。
记者: 学心理学? 这有用吗?
王: 学习一点心理学, 对关爱孩子成长用处特别大, 它像一把 “万能钥匙”, 解锁家庭教育问题, 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 读懂孩子, 抓住要领, 一路护爱其成长。
我在焦作检察院工作时, 曾采访过一个少年杀母案, 教训十分 深刻。
一个 15 岁的未成年男孩, 是某校一名中学生, 因为对母亲心生怨 恨, 一天, 趁母亲回卧室午休, 到厨房找到凶器, 走到母亲卧室, 没有一点犹豫, 手起刀落, 疯狂向母亲身上一阵乱砍, 把亲生母亲活活 砍死!
记者: 母子之间, 有什么深仇大恨, 让一个少年, 瞬间变得这样冷血、 残暴!
王: 案发后, 我第一时间查阅大量案卷, 和办案警官、 检察官, 以及当事人的亲人、 同学、 老师等, 进行深入交流, 还走进监狱和少年 杀人犯交谈, 不可思议的是, 这起凶杀案最重要的原因, 竟然是这位母亲对孩子 付出得太多, 爱得太深!
记者: 此话怎讲?
王: 这个未成年人凶犯, 我就叫他果果吧。
他的父母, 都是城市中最普通的职工, 收入有限, 条件一般, 平时, 省吃俭用, 任劳任怨, 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可是, 只要是儿子学习方面的, 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有求必应, 时间长了, 果果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只知一味从父母那索 取, 从不关心体贴父母。
有一次, 他想去外面小馆子吃饭, 让妈妈陪着买单, 坐在对面的母亲, 舍不得多花钱, 啃着一个烧饼, 而果果只管自己吃着鱼, 喝着饮 料, 没有给妈妈留一点儿肉, 最后, 妈妈看到他剩了一些, 正要拿过来打扫干净, 谁知, 对面的果果一把夺了过来, 高声训斥: “这是我吃的鱼, 你得到我的允许了吗?”
记者: 看这架势理直气壮, 好像犯错误的是对面的妈妈!
王: 果果家的邻居张大妈说, 果果的妈妈对果果太好了, 有时候, 街坊邻居的, 家里有点好吃的, 给他们送一些, 每次, 他妈都让果果一人吃, 她有点看不下去!
果果七十多岁的姥姥说, 在案发前几天, 闺女还和她商量, 准备等 年前发奖金了, 凑够钱, 给果果买台钢琴, 培养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
案发后, 警方在果果家搜查, 发现果果的母亲藏着一本还没有写完的日记, 我在里面, 看到这样一段话:
“你, 果果, 是我的太阳, 是我 的希望, 妈妈多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 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 子汉,”
记者: 越深入了解, 越让人对此感慨,
王: 我接触了不少出了问题的家庭, 有一些问题, 特别想问家长:
不懂成长心理, 没有正确的家庭情感教育, 缺乏理智的爱, 孩子 即便有了本领, 又有何用?
不懂成长心理, 缺乏感恩引导, 一味无条 件地付出, 孩子学习成绩再优秀, 又有何用? 不懂成长心理, 总是迁 就孩子, 委屈自己, 让孩子没有一点责任感, 孩子知识再多又有何 用?
你不懂成长心理, 把孩子视作一切的中心, 让孩子没有一点大爱, 孩子学历高, 又有何用?
记者: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王: 每次普法, 我分享身边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 听众听了, 都 十分震撼, 说得最多的两个字, 就是 “遗憾”。
遗憾自己认识心理学太晚, 学习心理学太晚, 懂得心理学太晚。
一位母亲感叹: “我的孩子上了初中, 真的好遗憾, 假如当初学点 心理学, 也不会闹得鸡飞狗跳!”
还有一位家长后悔, 说: “没能早些听到, 如果真正读懂了孩子, 就不会爱得那么盲目, 给儿子的成长造成一些困扰!”
记者: 根据我的分析, 其实, 这样的遗憾, 部分原因来自一个误 会: 家长觉得孩子又不会犯法, 学不学法律, 不重要! 认为心理学是一 门专业课, 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人的, 一般家庭学了也用不上。
王: 实际上,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 其实就是内心世界出了问题。 心理学一个重要功能, 是为所有关注自身发展的人准备的, 尤其是为家 长关心孩子健康成长所准备的, 它能帮我们掌握一把 “钥匙”, 解决很 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问题。
做家长的学点心理学, 就会理解, 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既能解 决亲子关系问题, 也能从中找到孩子的天赋, 并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健康 成长, 拥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
记者: 明白了, 爱孩子, 最重要的是懂孩子, 学会如何真爱陪伴。
王: 其实, 亲子关系的培养,是一个急不得的种树过程,
记者: 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点?
王: 唐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柳宗元, 有一篇很著名的 «种树郭橐驼传»。
具体讲的是,有一个姓郭的, 患了佝偻病, 背部高高地突起, 像 骆驼一样, 所以人们称他郭橐驼。
他家住长安西, 职业就是种树。
别看他其貌不扬, 可他种的那些树, 或者在他指导下种的树, 不管是种到当 地, 还是移栽到其他地方, 没有不活的, 而且树都长得很高很壮, 结的 果子又多又好, 可以说, 郭橐驼是闻名遐迩的 “种树大王”,
记者: 同样是种树, 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郭橐驼种出新水平, 种出 新高度?
王: 其实, 在郭橐驼看来, 这并没有什么多深的玄机, 也不是自 己有超越常人的本领, 能够种出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的大树, 只是自己 充分了解这个树的自然本性, 不去过多地干涉, 尊重树木的成长规律罢 了。
比如, 要给树木的根部提供能够使其舒展的土壤, 同时又要把土夯 实, 保持周围的水土不流失, 确保根部经得起风吹雨淋。
种好了树以后, 郭橐驼特别提醒, 不要再去动它, 也不必过分担 心, 既然种下了它, 就要善于放手, 让它回归大自然, 释放天性, 绝对不要好心办坏事, 影响小树的自我成长。
在这个问题上, 郭橐驼毫不客气地指出, 有的种树人却正好相反, 总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在种树的初期, 缺乏长远目光, 没有将根基扎 实, 并且在小树的成长过程中, 忧虑这个, 害怕那个, 甚至揠苗助长, 人为摧残小树的正常生长, 用美好的愿望, 做着适得其反的蠢事。
作为种树的专家, 郭橐驼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 他告诫, 就是这种行为, 表 面看起来是爱树, 其实是害树, 特别不利于树木的健康成长!
这个时代, 给我们贩卖太多的焦虑, 尤其是给那些望子成龙、 望女 成凤的家长带来太多的浮躁, 让他们心里总是太着急, 殊不知, 十年树 木, 百年树人,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就像这个郭橐驼说的, 违背了 树木成长的规律, 自然就难尽人意, 甚至会适得其反!
记者: 爱孩子, 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情感, 如何爱, 是我们需要不断 学习的首要问题,
王: 说得太棒了, 的确说到了根本!
纵观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 就会发现我们不缺爱, 但是, 缺一份有营养的 “健康菜单”!
未成年人的成长道路, 任重道远, 家庭本源教育, 起着十分关键的 作用。
成长与教育都是有规律的, 究竟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或者说, 做好新时代家长要有哪些最重要的特点?
也许, 可以用 12 个字概括, 那就是: 陪伴、 榜样、 发现、 尊重、 支持、 成长。
来源:李国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