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每天陪孩子读书(懂得点到为止的爸妈)

来源:【中国教育报】文章授权转自 | 养育男孩(ID:breedboy),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亲子共读每天陪孩子读书?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亲子共读每天陪孩子读书(懂得点到为止的爸妈)

亲子共读每天陪孩子读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章授权转自 | 养育男孩(ID:breedboy)

作者 | 鱼爸

播音 | 武冰洁

视觉设计 | 樊薇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假如你去游乐场坐10分钟,不要玩手机,好好听听四周的声音,看看四周的人群。

你会发现让人不舒服的有时候不是游乐场嘈杂的玩闹,而是大人们喋喋不休的念叨。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要骑电动的摇摆小木马,妈妈帮他坐上去之后,就开始教育了:

“我说了,不要驼背,坐直!”

“好好骑,只有两分钟就没有了。”

可是孩子能好好骑吗?

还没过一会妈妈又挥舞着手机喊:“看我,笑一个!”

孩子不想拍照,撇着嘴。“不高兴啦!我不是让你骑马了吗?还这样咱马上走!”

结果孩子只能不情愿地挤出一点点微笑。

玩的时候尚且如此,学习上的控制和说教经常会更严重。

置于这种情境下的孩子,要么变成大人的拉线木偶,要么就藏着不满和愤懑的情绪,容易崩溃,或者反抗父母。

为什么就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好好做主,自己玩一场呢?

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跟孩子讲明,然后默默守护就挺好。

父母的喋喋不休,是孩子一生的噩梦,懂得“点到为止”的父母,孩子最喜欢。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请点到为止

孩子犯错时,本身就会惶恐不安。那些絮絮叨叨的指责,就像一记又一记的重拳,捶打孩子。

语言的暴力作用,不亚于拳头产生的伤害。

当然,孩子犯了错,你选择忽视,这也不是爱。

比如孩子第一次偷拿家里的钱,你就得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是自己管得太严,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需求?这些钱的用途是什么?

弄清楚了原因,再跟孩子好好谈下。

让他明白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需要钱跟父母讲就好。而有些小错,就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一些自然后果。

很多时候,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

有时,他不是故意弄乱你的房间,他只是在找他的一个玩具。别急着发脾气,让他帮忙一起整理好房间就好。

世上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负面的标签,因为如果你说孩子淘气,不听话,他就真的会“淘气, 不听话”。

给孩子正面、向上的评语,会让孩子按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当孩子提问的时候,要学会点到为止

这一点很多父母会有疑问,不是说孩子有问题,就要尽可能地给他解答吗?

为什么还要点到为止呢?

因为有很多父母,恨不得一下子就让孩子长大。所以抓住每一次机会,想着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而忽视了孩子真正想知道什么。

其实孩子有时候问一个问题,仅仅只是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

除非他连续不断地问,那就可以接下去。

比如有时孩子才问一句:“妈妈,我看到月亮啦!真亮啊!”妈妈就开始问孩子:“你知道月亮的英文单词怎么说吗?”“你还记得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你知道哪一天的月亮最圆吗?”

孩子也许根本就没有想知道这么多,那就省点心,跟孩子继续看这个亮亮的月亮就好。

在电影《追风筝的人》里,有一句台词非常打动人:“孩子又不是画图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孩子的世界,他们小脑瓜想到的东西,总是会让我们感到惊奇。

所以,不要想着教他太多东西,而需要倾听他的话,跟着他一起走。

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更要点到为止

不要什么都替他安排好,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孩子准备资料,教他方法。

还记得有一次带小小鱼春游,幼儿园准备了一个自己做小板凳的项目。

每个家庭领取一个工具包,有一个铁锤,小木头和木板,还有钉子,然后教练把制作的方法现场演示了一遍。

在做的时候,只听到现场一片咚咚咚咚的敲击声。刚开始,小家伙很高兴,终于能用真正的铁锤来锤钉子了。

可一上手就发现没那么容易,小小鱼汗都冒出来了,还是做不好。

我看到不少的小组是爸爸妈妈在做,孩子们在一旁看着。

我整个过程也帮他确定了一些细节,因为用的是工地那种模板,硬度很强,所以我帮他敲打一会钉子,然后他自己继续敲打。

最后还是我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任务,做好了小板凳。

如果都是我替代的话,那他遇到困难就会习惯性地找爸爸,而不是去思考、观察找方法。

那是很可怕的。

虽然能暂时取悦孩子,同时亲子关系看上去很紧密。事实上是孩子已经把自己绑在了父母身上,而父母也乐意把孩子捆住。

孩子能听话,自己也做得到,而且能省去很多时间。

要知道等孩子自己慢慢地完成一件作品,真的需要不少时间。

有的父母直接就帮孩子做好,所有的步骤都省去了,直接得到理想的结果,可孩子全程是观众,甚至连观众都不是。

他的注意力甚至都没有放在这。如果任务太难了,他们更会选择放弃,直接抛给父母去做,选择父母的庇护而很难真正独立起来。

做父母,一辈子都在找一个适当的度,给孩子一份刚刚好的养育。

孩子一直在长大,而我们也跟着孩子成长。

最后会发现,其实最难把握的就是爱的尺度。

愿你能成为一个懂得“点到为止”的父母。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责任编辑|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