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收集汉字(汉字中的文化说文解)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举措。对于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文字统一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就更加便利了。那么,“车同轨”的意义何在?这就要从“轨”字最初的意思说起。
“轨”由“车”和“九”组成。“车”表示字的意思跟车有关,“九”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轨”最初是指“车两轮之间的距离”。《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是对车两轮之间的距离做出统一规定。车轨相同,车辙宽度就相等。在当时土路面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车辆往来就更方便了。《吕氏春秋·勿躬》:“平原广城,车不结轨,士不旋踵。”“结轨”意思是车的轨迹相交结,“旋踵”意思是掉转脚后跟。整句话是形容在战争中战车一往无前,士兵决不后退。
“轨”字的字形演变
“轨”进一步指“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跟“辙”意思相同。许慎《说文解字》释“轨”为“车辙”,实际上说的是这个意思。《孟子·尽心下》:“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大意是说,城门中路面上的车辙沟是由于往来车辆较多慢慢压出来的,而不是驾车的两匹马的力量导致的。唐代柳宗元《辩侵伐论》:“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是形容战乱纷争的局面。
“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这个意思进一步抽象化,“轨”又表示“事物运行的一定路线”。《淮南子·本经训》:“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这里的“五星”是指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也就是北方辰星、东方岁星、西方太白、南方荧惑、中央镇星。
而“事物运行的一定路线”这个意思再进一步发展,就有了今天“有轨电车”“列车脱轨了”等说法中的“轨”,它表示“用条形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道路”。同时,“轨”也可以指“铺设火车道或电车道等用的长条钢材”,也就是“路轨”,比如“铁轨、钢轨”等。
重庆轨道交通
在“事物运行的一定路线”这个意思的基础上,“轨”又发展出法则、法度、规范等词义。《管子·君臣》:“道德定而民有轨矣。”大意是说,道德标准确定下来,老百姓就有了可以遵守的规范。《贾子·道术》:“缘法循理谓之轨。”符合法度、规范的是“正轨”“常轨”等等;相反,不符合法度、规范的,就是“不轨”“出轨”“越轨”等等。《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汉书·叙传》:“东平失轨。”说的是汉宣帝刘询第四子、东平思王刘宇与奸邪之辈结交等事。
轨迹、路线也好,法则、规范也好,都是需要依照或遵循的,于是,当表示行为动作时,“轨”就有了“依照、遵循”的意思。《汉书》等诸多史籍中都可见到“诸侯轨道”的说法,意思是诸侯遵循法度。再如《韩非子·五蠹》:“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因为最初的意思跟车轮这个重要部件有关,所以,“轨”在古代也可以代指车子。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轨躅”是车迹的意思,“里闬”是里门。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高门拟于阊阖,方二轨而并入。”形容建于鲁地的灵光殿,其高大的殿门好像天门一样,可容两车并行而入。
不过,如果读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这句话:“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就需要注意,这个“轨”的意思又跟前面的都不相同。它指的是车轴的两头露出来的部分。“濡”是沾湿的意思,“不濡轨”就是不把车轴头弄湿,也就是说,济水虽然已经盈满,但是水位仍然不是很高,还没有漫过半个车轮。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