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电影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让大众感动的电影才有制片价值)
峤夫导言:成功的电影创作者,善于诱发观众把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匮乏、缺失,以及在心灵深处萌动的欲望,全部投射到电影中去,使大众类的观众,跌入一种失调的状态。观众被激发了恐惧、焦虑而产生强烈的渴望,想要挣脱逃离出来,重新找到内心的平衡。就此,电影创作者奇妙地打开了观众 封闭的情感之门,使大众以电影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替身来高度关注自我。
因此,可以说:电影创作者在影片中用虚拟补偿和满足来制造感动,使观众获得暂时的解脱、满足、释放和净化。整个观影过程就成为一个疗治的过程。
[文/刘立春]
被认可
被人认可会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面对不断出现的低存在感、低价值感的负面体验,所有人都希望被认可、被承认、被肯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又难以得到实现,因为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没有能拿出手的让人认可的东西。
在电影《跳出我天地》中,观众移情于主人公比利:比利之前学习芭蕾舞不被家人理解和认可,当比利被家人肯定、认可,尤其是被权威肯定、认可的时候,观众的被认可的缺失与匮乏得到了虚拟的补偿和满足,于是他们感动了。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结尾处观众的感动,也来自认可的缺失与匮乏得到了虚拟补偿。观众移情在马修身上:马修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在被学校辞退离开时,却没有学生来送他。他一个人走出学校。这时候,观众心情异常憋闷,因为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当纸飞机从楼上的窗口飞出来的时候,观众的心情又异常畅快,心生感动。因为马修被认可了,纸飞机就是对他的认可。
被信任
被人信任是被人认可的一种体现。
信任是一种极为微妙的存在,每个人都对它有不同的标尺,但有同样的期待。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被人信任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绝大多数人在很多时候都
处于不被信任的状态,因而被人信任也成了匮乏、缺失之物。
在电影《无名英雄》结尾处的感动,是观众被代入到主人公伯尼身上获
得信任的补偿与满足而感动的。他在电影开始时不被信任,被人误会,甚至
被人冤枉。当那名被他施救的女记者及他自己的孩子和前妻相信他时,之前
信任的匮乏与缺失在这里得到满足,观众随之感动了。
被重视
被人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极度匮乏和缺失的。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被人重视的资本的,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被人冷落、被人忽视的状态。
在电影《斯图尔特:倒带人生》(英国,2007)中,主人公斯图尔特是一个集无业游民、酒鬼、瘾君子、抢劫犯、肌无力患者等于一身的极品人物——被社会极端忽视人群当中的一员。被人关注、被人重视在他那里是极度匮乏和缺失的。在电影结尾,亚历山大溜进一家书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写的斯图尔特的传记摆进橱窗,就挤在左右两边各一排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间,旁白是亚历山大的自言自语:“我想斯图尔特会喜欢。”看到这里,观众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在电影《追梦赤子心》(美国,1993)中,观众的感动来自于被重视的补偿与满足。主人公鲁迪是圣母大学橄榄球队替补队员,从没人在意他的梦想,到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许多人对他梦想的重视——全球队上场队员请求教练让鲁迪代替他们上场,并把自己的球衣放到教练面前的桌子上;从替补席开始到全场呼喊鲁迪的名字;临近比赛结束的最后一次进攻,全体队员为了给鲁迪争取上场时间自作主张地修改了战术安排;助理教练拍着鲁迪的脑袋
说“好了,去拦住他们,孩子”;在离比赛还有 7 秒结束的时候,鲁迪献出了自己在圣母大学队正式比赛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拦截;比赛结束了,队友们兴奋地将鲁迪高高地举起,使他成为享有圣母大学队史上最后一个被队友抬下场殊荣的人——观众在不断地被关注、被重视的补偿与满足下感动连连。
被需要
被人需要是一个人有自我价值的体现。
被需要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是匮乏、缺失的。多数人因为自身条件与自身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生活中不具备被需要的资本,多数时候都处于不被需要的境地。
在电影《生之欲》(日本,1952)中,主人公渡边到了生命尽头的时候,发现没人需要他。儿子不再需要他,而工作原来是“什么也不做”——他的一生竟然毫无意义,没人需要他。直到他为社区建成小公园,他感受到了被需要。被肯定与被认可的匮乏与缺失在此得到了极大的补偿与满足,观众随之感动了。
在电影《完美的世界》(美国,1993)中,感动来自被需要。主人公被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他从一个不被任何人需要的人变成了一个被人需要的人。观众感动于这种被需要的补偿与满足。
被关爱
被人关爱是人的本能需求。
人是对爱极其渴求的动物,无论有多少都嫌不够。相对于人对爱的需求永不
而言,被关爱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也是极度匮乏和缺失的。
在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当弗兰基对卧在病床上的麦琪说出Mocuishle 这个单词是“我的挚爱,我的血肉”意思的时候,表达的是弗兰基对麦琪的关爱。原来他早已把她当成最亲爱的人——女儿。关爱以这种方式体现出来只能让人更感动。麦琪之前亲情的匮乏与父爱的缺失在这里得到莫大的补偿和满足。观众感动于这种被关爱的补偿与满足。
委屈的释放每到感动的时候,人就会泪往上涌,心潮起伏。
按说,该补偿的已经补偿了,该满足的已经满足了,为什么还要哭呢?
感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委屈则是感动的底色。
哭本身就是一种宣泄模式,是人对内在的清理。
人的眼泪是为自己而流。这一切来源于委屈。绝大多数人,虽身为成人,却整天活在委屈的情绪里。
在戏剧性前提阶段,我们曾详细谈过委屈的形成,以及委屈情结在成人世界里的盛行。
其实,大众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都是心理上的孤儿,尽是缺失、匮乏、压抑,饱受恐惧、焦虑的折磨,在风中哭泣,在深夜里叹息……
不如意、不被理解、不被认同导致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存在感缺失,自认本该属于自己的却求之不得,觉得天地不公,久而久之,他们就陷于委屈的失调境地。
由于无处倾诉、无法释放,委屈只能郁结在心里,甚至封藏在潜意识中,他们释放的渴望与需求作为内在需求便由此而生。
因此,一旦某部作品让人流下了莫名之泪,那一定是他的委屈在作品中得以宣泄和释放了。
相对的,像被需要、被重视、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被关爱,都是对委屈的极大缓解和释放。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非常感动人的电影,让观众哭得一塌糊涂。但如果你从情绪之中抽离出来,你就会发现这种感动完全来自委屈的宣泄和释放。
这是一部被委屈包围的电影。从“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这句宣传语带领观众走进影院一直到观影结束,观众都沉浸在委屈的情绪里。
不被理解。
不被理解、被否定,自己的梦想被压抑,这集中体现在主人公米格身上。他出生在造鞋世家,可骨子里十分热爱音乐,连做梦都想得到上台表演的机会,但家人不允许他碰音乐。在阳世,祖母因为他要参加亡灵节广场演出,把他的吉他给砸了。即便到了亡灵世界,他还要受高祖母伊梅尔达的诅咒:永远不准玩音乐。一旦再碰乐器,他就会被强制送回亡灵世界……
委屈。
被误解、有了过错不能弥补。
被误解、有了过错不能弥补,有时候这种事情比死更让人痛苦。一直怨恨自己离开的妻子、苦苦等待自己的女儿不知道自己已经要回去了却没能回去(被人毒死了)——世间最难承受之重就是阴阳两隔,生者误会死者,死者不再有机会得到生者的原谅了。这是落在高祖父埃克托身上体现的委屈。
他早就放弃音乐,决定回家了,却被德拉库斯拦下毒死,让妻子误解了自己一辈子,让女儿苦苦等待了一辈子。妻子恨他,家族不供奉导致他也无法过桥去看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
委屈。
被陷害。
自己的成果被他人侵吞,他人享尽荣华,自己却落魄不堪,连记住他的人都要没有了,马上就彻底消亡了。这是落在高祖父埃克托身上体现的委屈。本来他就要回到妻女身边了,却被德拉库斯毒死,所有尚未发表的曲子都被德拉库斯窃取。德拉库斯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唱歌、拍电影,受万众敬仰,享尽富贵荣华。德拉库斯死后在亡灵世界依旧风光无限,甚至更受尊崇。埃克托则被妻子怨恨,在亡灵世界成了孤魂野鬼,落魄潦倒,还被亡灵嘲笑死于香肠哽噎。埃克托想尽办法要和女儿见上一面,非但不能如愿,还命在旦夕……
委屈。
被伤害。
德拉库斯只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谁都可以伤害,甚至对自己的至亲也毫不留情。这也是无间境遇,是落在米格身上体现的委屈。歌神德拉库斯的黑历史被暴露了,为了灭口,他不但把埃克托推下深渊,把米格也推下深渊——米格大喊:“我是你的玄孙啊!”歌神阴着脸回答:“这是成功的代价。”德拉库斯为了自己,连亲玄孙都要灭掉……
委屈。
被遗弃。
世间没有人关爱我了,我的自我价值感、存在感瞬间为零。这是落在高祖母伊梅尔达、曾祖母可可和高祖父埃克托身上体现的委屈。埃克托当年为了音乐梦想,甩下老婆孩子走了,再没回来,伊梅尔达和可可都成了被遗弃的人。伊梅尔达就此一个人挑起养家的重担,拉扯可可长大。可可念念不忘爸爸,盼着爸爸回家。伊梅尔达对此的恨怨,也使埃克托成了被遗弃的人。伊梅尔达不让任何人提起埃克托,把他的脸从照片上撕去,不让家人供奉他。埃克托也由此无法过阴阳桥去看日思夜念的女儿可可。他们三人被遗弃的境遇使观众代入委屈的情绪……
委屈。
被遗忘。
被遗忘是一件让人恐慌又无助的事情。对人最为严重的“惩罚”,不是永远仇恨他,而是形同陌路、彻底遗忘他。因为仇恨还是不断地记忆于心,而遗忘则是从心中彻底删除。因而,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永远地被人遗忘。当埃克托领着米格去找那个猪皮哥借吉他时,那些没有人记得,以至于互相抱团取暖,互称亲戚的亡灵世界流浪者,有对亲人温暖的强烈渴望,也有对不知自己何时被在世的人遗忘而走向终极死亡的恐惧。这种对孤独、被彻底遗忘的恐惧,是落在埃克托和那个在歌声中灰飞烟灭的孤魂野鬼猪皮哥身上体现的委屈。他们在被遗忘的同时,也是被遗弃的……
委屈。
无能为力,求而不得。
在米格回阳间的那一刻,埃克托也随之消逝。埃克托用尽所有方法想回到女儿面前,可是他再也做不到了。这种无能为力让人无奈、不甘、感伤……
委屈。
创作者生怕感动不奏效,用了多个无间境遇来对这部电影的委屈情绪进行固着(实际上,也得亏这样做了,否则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看点了。仅仅主情节上的“不被理解、被否定”是远不足以使观众的私我投入撑到底的,更不用说会有那么多的感动了)。
这里的每个无间境遇都足以让人心生委屈、无奈和不甘。观众在这部电影中委屈的释放,是相应上述无间境遇通过被理解、被认可、被原谅、被昭雪、被修复、被关爱、被重视来实现的。
被理解、被认可。
不被理解、被否定、梦想被压抑的另一端就是被理解、被认可。
最后,高祖母伊梅尔达和高祖父埃克托“无条件”地把祝福送给米格。在世的家人也支持米格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再干涉。原来的匮乏、缺失被满足。不被理解、被否定、梦想被压抑的委屈得以释放……
这两个时刻都引发了观众的感动。
被原谅。
被误解、有了过错不能弥补的另一端就是被原谅。
高祖母伊梅尔达得知埃克托没回家的真相后原谅了埃克托,冰释前嫌。
亡灵世界的家人找到米格后也看到了埃克托。伊梅尔达对埃克托说我早把你忘了,我也让女儿把你忘了,我不想再见到你。埃克托落寞地转身离开。米格跑过去拉住了埃克托,对伊梅尔达说:“我们可以不原谅他,但不要忘记他。”
伊梅尔达用鞋狠抽歌神时说:“你杀了我最爱的男人。”这是原谅埃克托的体现。
电影最后伊梅尔达与埃克托两人在亡灵世界相见,拥吻,和好如初……
这些时刻都是被原谅的具体体现,使之前由过错和无奈产生的委屈得以释放,引发了观众的感动。
被昭雪。
被陷害的另一端就是被昭雪。
最后全家团聚,埃克托被世人承认,恢复了他应得的荣誉。他们为他在他的家乡建了一个纪念馆。他之前被陷害的委屈得到释放……
观众为此感动。
被修复。
被伤害的另一端是被修复。
“你是我高祖父,真是太好了!”虚惊一场,米格在歌神德拉库斯那里所受的伤害,在埃克托这里得到了修复。与德拉库斯相比,埃克托是那样善良,对家人是那么怜爱、疼惜……观众这一刻的感动来自伤害被修复而使委屈得以释放。
被关爱。
被遗弃的另一端就是被关爱。
米格和埃克托在深渊相认,埃克托回忆起给小可可唱 Remember Me,并且说这歌只是写给可可一个人的。“我不在乎什么梦想,我只想回去看看我的女儿可可。”观众被代入到可可身上——原来你是爱我、关心我的,只是你回不来了。
米格从亡灵世界归来给失忆的曾祖母可可唱了 Remember Me。死后来到亡灵世界的可可终于又见到爸爸了。她被举过头顶飞转了一圈。身已老朽,心却依然是那一年抬头仰视着爸爸的小女孩儿,可可一生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这些时刻都使原来被关爱的匮乏与缺失得到补偿和满足,之前被遗弃、等待的委屈得以释放。
这些时刻都引发了观众的感动。
被重视。
与被遗忘相对,人世间最为温情的,莫过于被人记得且被人重视,尤其是被至亲至爱之人重视。“你是我高祖父,真是太好了!”米格这句话既是对埃克托重视的体现,同时又是对埃克托的肯定(这里所产生的感动是双重的)。
高祖母伊梅尔达用鞋狠抽歌神德拉库斯时说:“你杀了我最爱的男人。”
这也是埃克托被重视的体现。观众移情到埃克托身上——你还记得我,并且你仍然还爱我。
最后埃克托被更多的人记起……
原来被重视的匮乏与缺失在这些时刻得到补偿和满足,之前被人遗忘和无奈的委屈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释放。
观众随之在这些时刻被感动了。
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去。
在米格回阳间的那一刻,埃克托也随即消逝。他用尽所有方法想要回到女儿面前,可是他再也做不到了。这个时刻引发的是人的悲情。此间的悲悯和自怜会让委屈不受控制地被释放出来。
正是对于委屈与委屈被释放的设置,才使这部电影让人感动连连。所有这些,完全都是通过对应架构起来的。
因此,一旦人历尽千辛万苦,摆脱恐惧、焦虑、不安、不适等失调的状况,匮乏、缺失得到满足,到达安全、舒适之境时,委屈将在这一刻迅速积聚在一起并被释放出来。
此时,人们就是一个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终于盼来了能给予庇护的妈妈,现在安全了,回归了,哇,一下子哭了!。
回归的这一刻,为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口子,委屈决堤而出,被集中地释放出来。
人成功也要哭。所谓喜极而泣,就是多少年来的不容易、辛酸、委屈在这一瞬间被完全释放了。
观众走进电影院,内在的刚性需求是这种委屈的释放。因为是内在需求,所以他们对此从不知晓,但内心深处总想获得这样的释放。
在缺失、匮乏没有被补偿、被满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委屈得以释放,也会让观众动情。
更多内容,可留言咨询获取《在观众灵魂深处编码-电影编剧实操手册》及相关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