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2)

海报为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不消逝的光影——孙道临百年诞辰纪念

12月18日,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之百岁诞辰纪念日。

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今天邀请到三位嘉宾,分别是摄影家祖忠人、作家惜珍和电影评论人夏瑜,他们通过各自的回忆,并辅以图文形式,谨以此文向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艺术家致以诚挚的怀念和敬意!

&nbsp>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3)

《乌鸦与麻雀》《南岛风云》《渡江侦察记》《家》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4)

《不夜城》《早春二月》《永不消逝的电波》《非常大总统》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5)

《革命家庭》《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雷雨》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6)

1992年,孙道临在译制厂

祖忠人是上海摄影家,此前在文联工作三十多年,担任收集,整理文艺界活动和信息的摄影工作。

祖忠人曾与巴金、白杨、贺绿汀、黄佐临、程十发、孙道临等以及一批文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工作场所、生活环境,都成了他摄影创作的最佳视角。祖忠人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所有的精力,按动那与自己心跳同步的快门,记录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景,留住那些令人激动的瞬间。2005年12月的一天,孙道临在自己家中愉快度过84岁生日,祖忠人与媒体记者前往拍摄到了这一幕(见下图)。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7)

2005年,孙道临与妻子王文娟在家中过生日(祖忠人 拍摄)

上午10点,吴贻弓等就来到孙道临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孙道临竟然已经站在门口等候他们了。尽管出院时间不长,但孙道临精神状况非常不错,面色红润的他身着一件藏青色的中式棉袍、黑色的棉鞋,虽然穿着普通,但依旧能感受到他的儒雅风范。孙家小保姆告诉记者,得知有好友要来家为他过生日,孙老早早就穿戴整齐,坚持要在门口迎候客人们。记者赶到孙府时,孙道临正热情地把客人往屋里让,并且和老朋友们说说笑笑,之前一度盛传了老人“失忆”谣言自然也不攻自破。(文字内容来源2005年12月上海媒体报道,作者朱渊)

在祖忠人看来,孙道临曾在银幕上塑造过众多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部分国外经典影片中,他又给我们留下脍炙人口的配音艺术,而他那感人肺腑的诗词朗诵,更让人们激越荡漾。以下这一组图片均为祖忠人所拍摄。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8)

1989年,孙道临与张瑞芳、汤晓丹、徐桑楚等参观工厂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9)

1999年,在孙道临一次慰问演出前所拍摄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0)

1991年,孙道临在文联纪念鲁迅大会上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1)

2010年,孙道临在诗词音乐会进行朗诵

武康大楼里的神仙伴侣

孙道临和妻子王文娟在武康大楼生活了半个世纪,海派作家惜珍曾在《在上海寻找上海》一书中曾披露孙道临与王文娟在武康路的幸福生活,在《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第二卷)一书当中,她详细记录了自己于2012年前往武康大楼孙道临和王文娟寓所进行采访的情况。今天上午,她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了这段经历。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2)

孙道临和王文娟之家

已经没有了孙道临的寓所稍显清冷。客厅不大,一组沙发围成一个会客区,几个顶天立地的书橱沿墙而立。客厅正中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孙道临木刻像,似乎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依旧在自己家里,他的气息在房间的角角落落散发着。朝南是一堵全透明的落地景观窗,窗外是半间客厅大小的内阳台,阳台里摆满了绿色植物。阳台面向一幢白色的建筑和建筑前绿色的草坪树木,那是宋庆龄故居。阳台上的绿色和宋庆龄故居的绿色连成了一片。王文娟说,听人说,这幢楼曾是孔二小姐的闺房。刚搬来时,我并不喜欢这里,觉得这房子曲里拐弯的,又是沿马路,太吵。可是,道临喜欢,说对着淮海路,多好!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阳台了,尤其钟情于对面的一片浓荫。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3)

通过阳台阳台窗口,能看到宋庆龄故居

阳台上有一张长沙发,前面一张茶几,王文娟让我在沙发上坐下,阳光温暖地照射在身上,暖融融的感觉。王文娟把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演活了,不过,生活中的王文娟却丝毫没有林黛玉身上的尖酸刻薄气,她大气、随和,极具亲和力,而且一点也不矫情。说起她演的林黛玉曾风靡神州,王文娟只是浅浅一笑,淡然地说,这是自己机遇好,越剧《红楼梦》有它生逢其时的优势。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4)

惜珍在孙道临先生最喜欢的阳台上采访王文娟老师

王文娟和孙道临的结合被喻为是一首舒伯特与林黛玉合写的诗。两位大艺术家相濡以沫半个世纪,他们不仅是心心相印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当年促使两人结合的大媒人是黄宗江。王文娟说,其实,在没有认识道临之前,我就是他的粉丝,他演的电影我每部都看,有的还看了好几遍。而孙道临也非常熟悉王文娟的表演,十分赞赏她的演技。当年王文娟参军在总政越剧团服役时,黄宗江是联络、接待人之一。而黄宗江则是孙道临从小的好朋友。初见时,一个风度翩翩,一个风神灵秀,彼此好似千年之前就在那里静候着似的,一旦撞见,气场悄然暗合。两人都是名人,公众场合不能去,谈恋爱只能晚上在僻静的马路上散步。那时孙道临住在武康路115号的密丹公寓,王文娟住在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好在两条路紧连着,每次两人都走到深夜,就这样一步步相依相偎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个人难得相聚,相聚了,话题也总在艺术研讨的圈子里。王文娟说,他一谈就是一大套,但我喜欢听他谈。她每接到一个剧本,就拿给孙道临看,然后两人一起讨论。孙道临喜欢弹钢琴,还会唱美声,他有空时,就为妻子伴奏,陪她练声、运气。燕京大学哲学系出身的孙道临崇尚文化,他让王文娟有空多看看书,读读外国小说,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王文娟不但看了,还让孙道临教她普通话,孙道临就一本正经地给她上课:“这是前鼻音,这是后鼻音。”王文娟搞不清楚,孙道临急了,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武康大楼里洋溢着两位中国一流艺术家的欢声笑语。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5)

1996年十集电视连续剧《孟丽君》,孙道临与王文娟在拍摄现场

孙道临走后,王文娟失去了一个艺术上共同交流探讨的伴侣,很不习惯。家里留存了她太多的牵挂,关于孙道临的,关于他们俩从前的日子。每当遇到事情需要商量时,她总会像以前那样习惯性地去找她的道临,可是面前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照片。说到这里,王文娟的眼睛里掠过忧伤。好在失去孙道临的日子,还有自己钟爱的越剧,还有遍布天下的“桃李”。她有时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有时单独住在自己寓所。平时王文娟也不闲着,会会老姐妹,指导她的王派弟子,接待一下朋友。她说:“我好像蛮忙的。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事情,我每周还要到老年大学学一次画,去一次要交两张作业。”说话间,她带我去看她的阳台画室,里面挂满了她自己画的画,我发现她画得最多的是牡丹。王文娟的学生每排一个新戏,都必然要上门找王文娟指导。武康大楼那幢寓所里经常会有越剧声飘出,轻轻柔柔的,满是江南风情。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6)

王文娟老师在阳台画室画牡丹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7)

2006年,孙道临、王文娟和家人合影

孙道临骑过的那辆凤凰自行车

夏瑜,著名中国电影评论人、上影集团高级文学编辑、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原《上影画报》总编辑。今天中午,夏瑜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了他当年在《上影画报》工作时记录下的孙道临与自行车的故事,这段故事后来他重新梳理并刊于本报“侬好,凤凰印象”征文活动中。

孙道临一生中有过三辆自行车。第一辆是初中时父亲花了20元为他买的,直到四年后他考进燕京大学,去图书馆、上声乐课,它都是他的代步工具。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关闭后,为了谋生,他又骑着它风里来雨里去,给人送羊奶,或者去同学家练钢琴。

1948年孙道临来上海进入电影圈后,堂弟送了他一辆跑车式样的轻巧型自行车,一直用到最后那辆凤凰牌来到他身边(1964年)。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孙道临先生上下班就靠它了,如果它有记忆,那么它一定能数出孙先生当时演过的一部又一部电影:《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家》《不夜城》《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

而之后的第三辆凤凰牌自行车——“老坦克”,它伴随着孙道临先生度过了更难忘的日日夜夜,带给他更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孙道临最后的晚年生活(向孙道临先生致以怀念和敬意)(18)

孙道临先生凤凰牌“老坦克” 图片来源:上海电影博物馆官方网站影人物品

它载着孙道临先生在武康大楼和上影厂之间来回飞驰,这对孙先生而言,是种幸福。天蒙蒙亮,当他骑着这辆“老坦克”经过被春雨打湿的那条衡山路,见到浓密的梧桐树荫下平滑如镜的柏油路面,反射出桔黄色的路灯光芒,光芒中还闪烁着深绿色梧桐叶摇曳的影子,觉得自己像在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命魔力的梦幻中滑行——“此时情境之难忘,胜过了我看到过的一切绮丽山河。我的心情如此平静、满足,驰过去、驰过去……把‘老坦克’放在摄影棚外,化妆师开着灯在等我。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我们继续塑造我们所崇敬的民族英雄形象。”

女儿八岁那年,孙道临开始教她骑自行车,就用这辆凤凰牌“老坦克”。那是在他家附近的余庆路上。那是一条当时人流极少、很安静的马路。对他女儿而言,这辆“老坦克”显得又高又沉,她几乎要站着才够得着踏板。孙道临则鞍前马后来来回回地跑,每当女儿失去平衡,眼看将要摔倒在地时,他就加快速度冲上去,迅速地用力将车扶正。其实,当时的孙道临已经年过半百,但他觉得自己和那辆“老坦克”一样,还远远未到退休的时候!

据说,如今这辆凤凰牌“老坦克”陈列于上海电影博物馆,孙道临先生的精神和灵魂已经附丽于它的每个零件,使得它老而不朽……

一句缅怀语

艺术大家,艺术隽永!

——祖忠人

走过武康大楼,就会想起孙道临和王文娟这对神仙伴侣,他们的音容笑貌已永远镌刻在这幢楼里,与日月同辉。

——惜珍

我印象中,孙道临先生有着与生俱来的英俊儒雅气质,自内而外散发出诗人的气场,不论是做导演还是当演员(包括配音),都是如此。这样的电影艺术家现在很罕见了……

——夏瑜

来源:周到上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