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

#创作挑战赛#

岳飞于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诞生于相州汤阴县(河南安阳汤阴县),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害于临安(杭州)大理寺监狱。

李清照于1084年3月13日出生,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卒于1155年。从时间上看,李清照比岳飞大了19岁,岳飞被害13年后,李清照死。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

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颠沛流离。对于南宋朝廷中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的偏安苟且,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曾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岳飞抗金蒙冤被杀,同一时代的许多文人,如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留下了许多歌颂纪念岳飞的作品。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常被今人冠之以“爱国女词人”的李清照,其所有作品中竟无一字提及抗金英雄岳飞。

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因此李清照不愿开罪秦桧,而对岳飞不置一词。

那么,果真如此吗?先来看看李清照豪华的朋友圈。

李清照的关系网

一、父系

1、李清照的父亲是李格非(约1045年—约1105年),字文叔。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最高官职是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路刑狱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2)

隋朝时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郎中是正司长,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均依隋制。

宋朝时的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组织上属于尚书省,六部各置尚书一人(从二品),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相当于现代的正、副部长。六部之下的各职能部门设置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类似于现代各司的正、副司长。

宋朝时的地方建制最大的是路,类似现代的省。各路的管理机构中设有转运司(掌管财赋及监察)、提举常平司(掌盐茶仓及贷放钱谷)、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经略安抚司(缉盗安民,相当公安厅兼武警支队)。

李清照父亲当的官,对应现代大约就是中央某部的副司长、某省的最高法院院长兼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妥妥的官宦子女。

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著作颇丰,著有文集45卷,但现仅存《洛阳名园记》。节选一段:

论曰: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肴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李格非的才学很是受到苏东坡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合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只是后来,李格非与苏轼分道扬镳,伙同自己的老丈人王珪和亲家翁赵挺之主导了“乌台诗案”,差点害死了自己的恩师——苏轼。

2、李清照的老师是晁补之

我们都知道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后四学士与前四学士一样,他们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

但是,因黄庭坚曾调侃自己,李格非怀恨在心,于是依附王安石,将黄庭坚仕途彻底葬送,导致黄庭坚最后抑郁而终,堪称黄庭坚死亡背后的最大推手。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3)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绘画方面成就也很高,这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老子骑牛图轴》即出自晁补之。

晁补之与李格非交往密切,由于晁补之声名显赫,李格非想让晁补之帮忙教导李清照,于是,晁补之教了李清照填词。可以说,李清照后来在词坛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晁补之的教导。只是后来由于李格非陷害苏轼,晁补之与李格非断绝了往来。

3、晁补之衍生出来的朋友圈

《宋史.李格非转》记载李清照的母亲是北宋状元王拱辰孙女,但是这与其他古籍和出土的王珪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墓志记载不符。《宋史》是元朝所修,因而错误的可能性较大。李清照借助老师晁补之衍生出来的朋友圈如下:

  • 王拱辰与欧阳修分别娶了姊妹俩,两人是连襟;
  • 王拱辰的一位女儿嫁给了晁端友,给他生了一位外孙晁补之;
  • 晁端友的妹妹嫁给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生了一个儿子;
  • 王安国娶了曾巩的妹妹,生了一个女儿;
  • 曾巩和王安国结为了儿女亲家;
  • 王安国有个弟弟叫做王安石;
  • 王安石的长女嫁给了蔡卞,蔡卞官至枢密使,擢尚书左丞,封为少保;对比一下岳飞,虽也封少保,但官职是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
  • 蔡卞的大哥名字叫蔡京

有些媒体为了把李清照与蔡京拉上关系,硬生生将王珪变成王拱辰的儿子,纯粹胡说八道。王拱辰是河南开封府咸平县(今河南省通许县)人,王珪是成都人,这都哪跟哪儿。

还有的媒体乱点鸳鸯谱,说李清照母亲死后,其父亲续弦,娶了王拱辰的孙女,成为李清照的继母。不管怎么说,虽然无历史资料佐证,但起码也算编得圆。

二、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更是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很有文学修养。王家祖籍是成都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在李清照的外公那一辈,王家出了一位大人物。

1、李清照的外公是北宋宰相、文学家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

王珪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因而他这一支的后代都成了舒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老臣,官至宰相,封郇国公、岐国公,死后追赠太师,谥号文恭。

古代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轮考试,录取分为三甲,统称为进士。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

王珪考了个一甲第二名,妥妥的榜眼。他文章不错,著作等身,是一位文学家,大文豪欧阳修赞其曰“真学士也!”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的手,执掌朝政凡十六年。

王珪才思敏捷,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与文学家身份相对应的,他更深谙为官之道。古代的相国、丞相、宰相,权力很大,是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政务总理,但同时也限制了皇帝的君主集权。因而,古代的皇帝们既要用宰相的专业能力来处理军国大事,又时时刻刻想着从宰相手里夺权,稍不如意就会使出罢相换相的招数。可以说皇帝和宰相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矛盾体,一直到土包子朱重八当了皇帝,也不要脸了,废除实行了三千年的宰相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实行六部内阁制,自己既是皇帝又是宰相。

王珪虽身为大宋朝宰相,担负着管理国家的重大责任,但他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上殿奏事,说是去“取圣旨”,皇帝决断后云“领圣旨”,退朝后对下属办事官员说“已得圣旨”,这样做皇帝自然很高兴,他的相位稳le。古代宰相被尊称为相公,人们根据王珪办事的这套固定程序给他起了个外号“三旨相公”。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4)

宰相这个职业很不好干,但是却有几个人干得如鱼得水。

北宋有个王钦若,三次为相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而不倒,人送外号”不倒翁“。此人狡诈圆滑、曲意逢迎、鬼话连篇,就连大名鼎鼎的寇准也曾栽在他的枪口下,还因此被真宗罢了相。

王钦若之后就是王珪,宋仁宗对王珪的文采爱得死去活来。文采出众,并不能代表有经世治国的才能。但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德薄而位高,处处明哲保身,一心谄媚奉迎,就会让世人所不齿。王珪虽身在宰相之位,但毫无宰相之责。对政务从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皇帝的对与错没有劝谏、诤言,唯皇帝旨意是从。这种行为虽比不上晚辈秦桧的大奸,为人所憎恶,但身居宰辅,却只为自身,不为国家之政、百姓之念着想,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宰相。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对王珪的文采钦佩不已,但是,王珪却与另一位文坛泰斗苏轼势同水火。他利用自己的文学修养,公元1079年,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6月间,对苏东坡下了黑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王珪向神宗献谗言“苏轼却有谋反之心”,口说无凭,神宗不予理睬。接着,王珪拿出苏轼一首写柏树的两句诗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诗中写道:

“恨到九泉无曲出,世间惟有蛰龙知。”

王珪说:“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好在宋神宗不像朱元璋、康熙、乾隆那样对文字那么敏感,最主要的还是宋太祖曾留下不杀士大夫的遗训,神宗继位时也在太祖遗言石碑前发过誓,因而,神宗回道:“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苏松坡算是逃过一劫,原本幽默风趣的苏东坡,着实吓得不轻!

钟两宋之世,文人地位很高,没有杀一位士大夫。这也是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羸弱、最屈辱的朝代,时至今日仍然有一群臭老九在为其歌功颂德的根本原因。

这件事上看,王珪做得太不地道了,苏轼怎么说也是自己贤婿的老师,王珪凭借自己的文采,曲解诗意,来陷害苏轼。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文采确实为世人称道,但他的品行却为世人所不齿。

2、李清照的表妹夫是秦桧

王珪的长女嫁给了李格非,给他生了一个外孙女李清照,很是给他长了脸,足够他在九泉之下夸耀一番。

矛盾的是,王珪还有一位给他带来了无尽耻辱的孙女和孙女婿。

王珪的第四个儿子叫王仲岏,也就是李清照的四舅。王仲岏有个女儿王氏,算起来是李清照的表妹。这位小表妹嫁给了秦桧,就是和权奸丈夫跪在岳飞墓前的王氏。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5)

三、夫系

1、李清照的公公是赵挺之(1040年-1107年),死后赠司徒,谥号清宪

赵挺之是北宋时期大臣,与苏轼为政敌,曾与李格非、沈括、王定和王珪共同构陷苏轼,导致苏轼差点“下线”。幸运的是王安石后来出手相救(其实两人不属于一党),后来王安石去世后,苏轼感念王安石恩情,亲自为王安石撰写悼文。

赵挺之在治平二年(1065年),考中进士第一甲。蔡京于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及第,比赵挺之晚了一科。两人估计都不是状元,不然史书会着意记载。

蔡京四度为相,而赵挺之在北宋末期曾经两度为相,与蔡京斗得不可开交。都说明朝的党争激烈,其实宋朝的朝堂之上党争一点不逊于明朝。仅拿王珪身后事举例可见一斑: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重,王珪请皇太后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立,是为宋哲宗。神宗病重时,群臣议立新君,蔡京就附会蔡确,想害王珪并贪拥立新君之功,未能得逞。

同年五月十八日(6月12日),王珪卒。司马光掌权,仅一年,司马光去世。

宣仁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这位年轻的皇帝一味与老太后的做法反着来,新党逐渐得势,在绍圣(1094年—1098年)年间,将元祐党人一网打尽。新党的代表人物:王安石、章惇、蔡京、安惇、蔡卞、童贯、高俅等。元祐党的领袖人物非司马光、王珪莫属,而苏东坡也属于反对变法的元祐党,只不过又与其他党人政见不那么一致。

新党担心元祐党人死灰复燃,在对元祐党人赶尽杀绝的同时,目标也瞄准了他们的精神领袖王珪。蔡卞、邢恕与内侍勾结,诬陷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时有废除哲宗皇帝的想法,说当年王珪曾想拥立雍王为帝。

结果这个赵煦就是个糊涂蛋,他还当了真,想要废掉老太后(太后死后哲宗方才掌权),幸亏其生母朱皇太妃性格温顺恭敬、心地善良,阻止了自己这个傻儿子的荒唐想法,高老太后的位置保住了。但是,王珪则被追贬为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夺诸子官籍。也因此,李清照并未能借助到她的一干舅舅们的势力。

宋哲宗1100年驾崩,宋徽宗即位,归还王珪赠谥。蔡京掌权时,又剥夺追回所赠谥号。宋徽宗政和(1111年—1118年)年间,再次恢复赠谥。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6)

莆田仙游县枫亭镇溪南村蔡京墓

新党要搞维新变法,又是从下方上来,特别是对挡了他们晋升之路的守旧派,行事自然乖张。宋朝的奸臣大多出自新党,颇令人思量。

2、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赵挺之有三子,长子赵存诚,次子赵思诚,三子赵明诚。著名画家张择端的舅舅就是赵挺之,论起辈分来,赵家三子与张择端是表兄弟的关系。

赵家这三个儿子都是做官的,但是长子赵存诚进士及第,次子也考中了进士,只有赵明诚虽然有学问,但是科举并未中。

赵存诚最后官至广东安抚使,也就类似现在广东公安厅厅长兼广东武警支队司令;赵思诚担任的是”中书舍人“这一官职。所谓舍人,即我们现在通行的秘书。

在宋朝,中书舍人的品级只是正五品,虽然品级不高,只能算中级官吏,但是入职门槛很高——首先必须是进士出身,而且既要有文采,还要身材好,长相好,口齿伶俐。因为,这些舍人(一般设六人)是可以直通皇帝,撰写诏令。纵观唐宋两朝的很多宰相,其入仕之初,大多都担任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

最近的《狂飙》,里面那位大BOSS的得力帮手就是他的秘书,厉害得很。那只是一位市长的秘书就那么牛逼,何况皇帝的秘书呢!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世家子弟,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纨绔子弟,只是他的爱好是收藏文玩,不像高衙内那样斗鸡走狗。

因为有位当宰相的爹,没有功名的赵明诚在与李清照结婚两年后开始做官,最后官至江宁府(宋朝在首都、陪都等重要地方设府,江宁府知建康,即今南京)。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像李清照这样,自己有天分,又懂得努力,又有那么强大的朋友圈,想不成功都难!

李清照为人正直,要说她是因为与秦桧的亲戚关系而不写岳飞,颇为牵强。抛开与秦桧的亲戚关系,至少在岳飞遇害前,她如果写岳飞是不会有什么障碍的,然而,她并没有!个中原因,须得从李清照自身去找。

梳理一下李清照的经历和与岳飞事迹的交集

1、1084年,李清照出生。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父母溺爱,别人家的姑娘在学做女工时,李清照可以吟诗作画,还可以喝酒。她受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东京汴梁的繁华,优雅的生活环境,又有名师晁补之指点,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经问世,轰动京师: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7)

她在看了张耒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二首。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女,总结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兴衰的历史教训,借古喻今,对大宋朝的统治者指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2、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虚岁)的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完婚。

第二年,李清照的父亲被列入元祐党籍,被罢了提点京东路刑狱。而她的公公则开始一路升迁,六月,从吏部侍郎(副部长)升为尚书右丞,八月升为尚书左丞。李清照曾经请自己的公公相救,上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但是未见效果。不得已,李格非携眷回归乡里。

3、1103年,岳飞出生。同一年,赵明诚借父亲的力量开始入仕当官。

朝里有人好当官,虽然没有科举功名,但是宰相的儿子很顺利地一路升官到了鸿胪寺少卿,从五品,掌管朝会礼仪,是个清闲舒服的官。

1104年,受党争的牵连,属于元祐一党子女的李清照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

“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党争越来越激烈,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再次当上宰相。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得以返归汴京与夫君团聚。

4、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被罢相后五日去世。

赵挺之去世仅三日,蔡京即开始反攻倒算。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被释放。但是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8)

京城是没法待了,赵明诚夫妇从此归居青州乡里13年。这十三年,小两口琴瑟和谐,过了一段安稳的小日子。李清照与赵明诚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在这一阶段生活悠闲,李清照写的诗以爱情为主,著名的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然,还少不了那个有代表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有够暧昧的。

1108年,李清照25岁,给书房起名“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5、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知莱州。

这一年李清照38岁,作为知州的夫人,李清照并未第一时间与丈夫赴任,而是待到八月秋高气爽,赵明诚安顿好后,李清照方才从青州动身赴莱州。

路过昌乐时,李清照写下了《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了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达莱州,作诗一首《感怀》,抒发了对丈夫赵明诚整日忙于公务应酬,却冷落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从上面这一段,可以看出李清照其实就是个有点小资的文青。

6、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第一次投军

因童贯、蔡攸兵败于辽,刘韐(时任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在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防备契丹进攻。

岳飞天生神力,武艺高强,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岳飞一亮相就被刘韐相中,被任命为”队将“,大体相当于保安团的排长。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9)

当时,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带领百骑(排长指挥一个骑兵连),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还。虽说是镇压农民起义,但展露了军事才能。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7、宣和六年(1124年),岳飞第二次投军

由于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再次从农民成为战士。岳飞这次投的是河东路平定军,为骑兵效用士,不久擢为偏校。

平定军隶属河东路,管辖平定县、乐平县(今昔阳县),在行政建制上属于最末一级的下州。偏校属于低级骑兵军官,只是这次,岳飞从地方保安团变成了正规军,从步兵排长变成了骑兵排长。

8、宣和七年(1125年),赵明诚改知淄州

这一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得到了一幅白居易所书《棱严经》,夫妻二人共同观赏。

也是在这一年,岳飞的小迷弟陆游出生。陆游的父亲是宰相,因而,他也是世家子弟。但是,虽都是世家子弟,陆游成为了岳飞的崇拜者,留下了许多歌颂纪念岳飞的作品。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0)

由于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因而平定军就成为了大宋朝的国防前线。在前线,边防军骑兵排长岳飞有一次在娘子关前与金军猝然相遇,岳飞拍马向前,单骑突入敌阵,将几名金军挑落马下。

岳飞在国防前线御敌,而李清照夫妻则在把玩古董。

9、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

这一年,赵明诚平定了地方逃兵的扰乱,官升一级。

靖康元年(1126)六月,河东路团练得知岳飞作战勇猛,遂从平定军调其带一百多名骑兵去榆次县侦察金军活动情况。

十月,金军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望,从山西、河北合击平定军,在付出万人代价后,平定军149年的历史走到了尽头。

岳飞于六月破榆次县城,连升数级成为副营级干部——进义副尉(五十七阶)。由于平定军陷落,岳飞突围回到了家乡。

平定军陷落后,十一月十四日,宗翰、宗望两军分道渡河,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宋朝京城陷落。三十日,大宋朝皇帝到金军营请降,至此北宋灭亡。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1)

岳飞突围回至家乡时,武翼大夫刘浩正在相州城(河南安阳)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于是,岳母刺字,岳飞第三次投军

十二月,康王赵构到相州就任兵马大元帅,刘浩所部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岳飞此时指挥的是一支300余人的骑兵部队,身先士卒与金兵多次战斗取得胜利。

赵构生性胆小,畏敌如虎,手下虽聚拢了数万大军,但不接受副元帅宗泽全力驰援开封的建议,仅仅拨给宗泽一万兵马,自己带着主力向山东退去。

岳飞所部归属宗泽,随宗泽南下濮阳。宗泽军与金军发生了数十次战斗,岳飞勇陷敌阵,以战功由承信郎、保义郎、秉义郎、修武郎升迁武翼郎(五十二阶升至四十二阶),大致相当于上校或大校,旅团级干部。

10、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二月,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元帅府命其改隶黄潜善。岳飞虽然军衔挺高,但职务仅仅是一位骑兵营营长。

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

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南宋开始。

八月,赵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太上皇和皇帝被掳走,新皇帝也向南方逃去,北方的情势日益危急。李清照返回青州归来堂,忙着收拾,将继承来的,两口子收集来的,各种金石文物,挑选出15辆大车,亲自押运前往建康与夫君会合。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作为一介女流,乱世中有此等作为,堪称奇女子。

李清照离开不久,青州发生兵变,郡守曾孝序被杀,那些带不走而锁在十几间屋子里的文物尽毁于兵祸。得知此事后,李清照特意将此纪录于《金石录后序》。

赵构登基后,仍准备继续南逃建康,美其名曰巡幸。岳飞不顾自己官卑职低,上书皇帝,恳请高宗皇帝不要南渡,趁金兵还未稳固,亲自督率六军反攻,收复中原。结果是:“书奏,大忤用事之臣,以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夺官归田里。”岳飞被一抹到底,革除军职、军籍,成了平民百姓。

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当时,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正在大名府(河北大名)多方收揽英才抗金。得知岳飞的遭遇后,张所特留他“帐前使唤”。岳飞第四次投军。

张所惜才,很快对大头兵岳飞破格提拔,“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第四十阶),任河北招抚使司中军统领,后又升为统制,隶属于名将王彦部下。这时候岳飞的官阶(军衔)大致是准将,差遣(职务)是旅长。

不久,张所被投降讲和派构陷,发配岭南,死于贬途。此前,王彦、岳飞被张所派往收复卫州(今河南卫辉)等地,随着张所被贬及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王彦决定退守,岳飞不听指挥率部发起进攻,击败金军攻占新乡县(今新乡)。

金军以为宋军主力来了,起各路大军围攻。王彦、岳飞所部总共只有七千人,岳飞率部力战突围,但王彦也因此与岳飞不和,不愿与岳飞合兵一处。

宗泽时任东京留守司留守,岳飞率部来投老长官,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十二月,宗泽命岳飞率500骑兵前往汜水关一带侦察,岳飞击败金军。宗泽升岳飞为统领,不久升任东京留守司统制(重新当上旅长)。

11、建炎二年(1128年)

这一年,李清照45岁。据记载:“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一味言和苟安,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对于此,李清照写了不少诗词讽刺。如:“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变化以南渡为分水岭,由早期的清新明快到后期压抑沉闷。

建炎二年七月初一,连续二十四次上书北伐而未获得赵构支持的老将宗泽病逝,杜充继任留守。宗泽策划的北伐夭折。

七月十五日,岳飞率部按照宗泽生前部署进驻河南府(洛阳)。

八月,金军大举进攻,妄图攻取陕西。岳飞所部首当其冲,与金军大战于虎牢关,击退金军,升武功郎。此后多次转战,到建炎三年因军功先后补武经大夫、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武德大夫英州刺史(三十五阶升至第十九阶)。

宋朝的刺史是虚职,不过级别类似于军分区司令。岳飞此时的职务仍是统制(旅长),但是军衔很高,是一位中将旅长。

12、建炎三年至四年(1129年——1130年)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制王亦叛乱,此事被其下属事先察觉,汇报给了赵明诚。但他没当一回事,也未做出具体部署。下属们看老爷不置可否,只得自行去准备。

当晚,王亦果然造反,被早有准备的下属击败。天亮后,属下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在叛乱发生时,从城墙上坠城而下逃跑了!

叛乱被平定后,朝廷也将赵明诚革职。经此一事,李清照深以为耻,夫妻之间出现了裂隙。文化人与常人不同,人家不吵架,但是会写诗骂人,而且不带脏字。

三月,夫妻“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向江西方向逃亡。船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李清照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有的人会解释这是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但在赵明诚看来,是啪啪的在打脸。此后,赵明诚极度郁闷。

不久,赵明诚被任命知湖州。李清照记载夫妻二人的分别情景: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意思是临别时在船上的李清照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该如何是好?岸上赵明诚远远地答:万不得已时,先丢辎重,再舍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董,而赵家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不能失去,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不久,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因途中染疾,在建康卒。

安葬了赵明诚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金军南侵的风声更急,此时赵明诚的妹夫李擢任代理兵部侍郎(副部长),扈从卫太后在洪州(今南昌)。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这个李擢就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汴京城的陷落他有很大责任。他连首都都守不住,自然更守不住南昌。当年十一月,金兵陷南昌,送去的文物全损。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2)

金兵上一年在岳飞那儿碰到了硬钉子,遂转变攻击方向。一月,徐州、淮阳、泗州陷落,二月,天长军(安徽天长)被攻陷。赵构吓得从扬州逃往杭州。

六月,杜充以勤王为名放弃开封,岳飞苦谏无果,只得随军南撤。秋,金军多路南侵,直取江南。

十一月,金军开始渡江。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二万兵马,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马家渡大战,岳飞率领的右军挡住了金军的进攻,但是,王的怯战而逃,陈淬战死,大军溃败。岳飞苦战无援,二十二日整军退往建康东北的钟山。二十三日,杜充放弃建康逃跑,继而降金。

金兀术随后冲向杭州,各路宋军纷纷不战而逃,最先逃跑的是大宋军的总司令宋高宗赵构,最后竟然在温州坐船出海,以逃避金军。

当时,有好事者传谣言,说赵明诚准备把金石古玩奉送金人,李清照惶恐。为证清白,决定携带收藏的文玩跟随皇帝,找机会献给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马家渡之战后岳飞独自率军向金军后方发动攻击,收复许多失地。建炎四年二月,金军撤兵,遭到岳飞截击,损失惨重;四月,岳飞任御营使司统制(隶属张俊);五月,岳家军收复建康,斩金军首级三千,俘获金军万户、千户二十余名,金兵千余名。金军南侵过江的总共四万多军队,这个失败对金军而言不可谓不大。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3)

岳飞押送俘虏面圣,君臣第一次相见。补武功大夫(第十五阶)、昌州防御使,通、泰州(南通、泰州)镇抚使兼泰州知州。

到了这个时候,岳飞的文官官职才与那位逃跑的赵明诚持平。不过,他还是挂上将衔的野战军军长,虽还是旅长职务,可部众已超万人,一个军的规模,又是两个军分区司令员,而且还兼任地方上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成为一方的军政大员。

这一年,李清照写下了她的词作中少见的颇具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向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鵬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十一月,李清照到达衢州。

13、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年——1133年)

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岳家军的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任命岳飞为统制。 十月,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一月,岳家军改号神武副军,岳飞升为都统制,岳家军正式成军。

这三年间,岳飞先后担任了许多职务:

  •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神武右副军统制;
  • 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
  • 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
  •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江南西路蕲州制置使(由第十五阶升至第九阶)。

对应现代的话,岳飞是大将衔野战集团军司令兼任军区(战区)司令。

这三年间,岳飞忠实地执行了朝廷”荡平內寇”的政策。岳飞攻李成,稳定江南;江西剿匪(镇压虔、吉农民起义军);灭曹成(聚众十几万)......获胜后立碑记述,此碑1958年被毁。

至绍兴三年九月,岳家军发展到两万八千六百余人。岳家军军号改为神武后军,岳飞任都统制。

李清照在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州(绍兴),住在一户姓钟的人家,发生了盗窃事件。窃贼穿墙打洞,李清照夫妇俩收集的文物至此几乎全部遗失。此事,窃贼就是房主钟复皓。以至于到了明代,张居正还为此忿忿不平,无端罢免了绍兴籍钟姓部吏。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的痛楚,颠沛流离生活的孤苦,走投无路的绝境,等等诸般打击下,49岁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只是贪图李清照的收藏。婚后发现李清照一无所有,遂露出丑恶嘴脸,对李清照实行了家暴。张汝舟的老拳相向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遂即报官,并要求离婚。

官司打赢了,张汝舟被除名发配柳州,李清照也顺利的离了婚,恢复了赵明诚未亡人的身份。但是,按照宋朝的刑法,妻告夫就算告赢了,妻子也要判两年徒刑。强大的亲友团发挥了作用,李清照只在监狱待了九天就放了出来。

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南宋朝廷派员出使金国。李清照做诗二首送行,诗中云“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4、绍兴四年--绍兴五年(1134年--1135年)

岳飞任神武后军都统制、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四月,率岳家军及归其节制的六千余宋军,共三万五千人,出师北伐,收复荆襄六郡。出征前,宋高宗赵构又特别规定只以收复六郡为限,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八月二十五日,朝廷封岳飞为武昌县开国子。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4)

这一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十月,寓居金华。在金华期间,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借古喻今。

岳家军收复荆襄六郡,朝野震动,就连宋高宗也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这是南宋第一次大面积收复失地,很多文人写出了赞美诗词。李清照也许不知道岳飞收复建康,也许不知道岳飞荡平内患,但她不可能不知道岳家军收复失地。也许《打马赋》就是她婉转地表达了对岳家军的敬意,只是太过婉转。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领军入洞庭,仅用三个月就剿灭了此前多路官军数年未能扑灭的杨幺起义军。岳家军发展到十万人,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兼营田使。

绍兴五年二月初二日晋封武昌郡开国侯。

绍兴五年九月十三日晋封武昌郡开国公。

这一年,李清照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写下了《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好一个“江山留与后人愁”,意味深长,振聋发聩,莫不是在讽刺宋高宗不求收复北方失地,只求偏安东南一隅,最终亦將不保,沦落敌手,留给后人绵绵长愁!

15、绍兴六年至绍兴十一年(1136年--1141年)

绍兴六年二月,朝廷接受岳飞的建议,将新设立的襄阳府路恢复北宋时的旧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故地。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5)

三月,岳飞移镇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由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讨使升为宣抚副使。进军时,岳飞可在官名上添入宣抚“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头衔。

二十六日,岳母病逝。岳飞扶母灵柩安葬庐山,眼疾发作,自行解职,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催促下,岳飞忠孝不能两全,返回前线。

七月,岳飞督师北伐,长驱伊洛,接连取得胜利,收复大片失地。由于孤军深入,且粮草不济,不得不于九月班师鄂州。一些已经收复的失地得而复失,然商州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直到岳飞被害后南宋再次割让给金国。

九月,伪齐刘豫发兵攻击淮西,岳飞往援。

十月底至十一月,伪齐趁岳家军主力东调,联合金军,向襄汉、商虢地区发动进攻。岳飞当机立断,决定第三次北伐。

岳飞率军击退来犯之敌后,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面圣,与高宗作《良马对》。这段时期是君臣最和谐时期,岳飞官拜太尉,为宋代武职官阶之首(元帅军衔)。官职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两个军区司令)。一日,赵构将岳飞招至寝宫,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6)

赵构给岳飞的手书

宋高宗原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的五万兵马交给岳飞统领,部队要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岳飞很高兴,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也不再提及“迎还二圣”这档子事。赵构看了岳飞的折子,亲赐御札嘉奖。

然而,由于张浚和枢密使秦桧从中作梗,赵构耳根子软,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岳飞耍起了脾气,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待批复即回庐山岳母墓旁守制。赵构当然立即派人去劝岳飞,岳飞又回到军中。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

十月,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这是犯忌讳的事,赵构责备了岳飞。很多人分析,就是这一年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君臣二人之间有了矛盾。

绍兴八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岳飞、韩世忠坚决反对,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朝廷内的主战派纷纷被解职,秦桧自此开始独揽相位。

绍兴九年,金国发生政变,主和派失势,主战的金兀术掌权。

岳飞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乃宋代文职官阶之首,从一品。岳飞对议和不满,虽三诏而不受。赵构特下“温诏”,岳飞不得已接受。

绍兴十年,金国发兵攻宋。

岳飞加少保,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兼营田大使。出兵北伐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7)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在岳家军取得节节胜利,即将收复汴京的时候,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岳飞被解除兵权,冤死风波亭。

这一段时期的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颇为愁苦。比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8)

1155年,李清照在凄苦中辞世。同一年,秦桧也死了。

1162年,宋高宗退位当了太上皇,宋孝宗即位,遂即给岳飞平反。

俗话说,姑死了,舅埋了,表兄表弟不来了!表兄弟,不算亲,死了姨娘断门亲!李清照与秦桧、王氏之间只是表姐与表妹、表妹夫的关系,长辈们去世后,他们也就不会有什么来往,形同路人。如果非要说李清照是碍于秦桧这层表妹夫的亲戚关系而不写诗词纪念岳飞,那只能说是个人的主观臆断。

也会有人说岳飞是1162年方才平反,在此之前受政治高压的影响,李清照不敢写岳飞,这也是错误的。李清照一介女流,她怕过谁?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困苦寡妇,又不是朝堂权贵官员,就算写了,秦桧等人估计也看不到,或者都懒得迫害她。而且古人写诗词多是借古讽今,如果非要找她事,那首《绝句》岂不是更好的抓手?然而并没有。

李清照不写岳飞一字,估计要从上面那一大段按照时间轴顺序平铺开的她与岳飞的事迹交集来寻找答案。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19)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她出阁前的文笔,偏向于休闲生活、玩乐嬉戏;她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二人你侬我侬,她的风格转向了自然风光和夫妻的离别相思;南渡后,遭遇家破人亡,财物尽失,境遇孤苦,她的作品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岳飞是同一时代的人吗(李清照与岳飞同时代)(20)

不难看出,李清照其实是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她关心的是自己的小确幸。从她的诗词就可以看出,所有的都是在描述自己的喜怒哀乐,对国家层面上的大事没什么兴趣,未见其写过一篇抒发爱国忧民的诗词。即便是那首千古流传的《绝句》也只是为了去嘲讽她的丈夫,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抒发的只是对故土的思念,“江山留与后人愁”表达的也是对未来的恐惧和惆怅,对失去稳定生活的牢骚。

李清照早年习惯了富裕美好的生活,南渡后的生活品质急转直下,但她依然受不得贫困潦倒的生活的。即便是这样,她也还是经常饮酒豪赌,钱花完了就开始变卖字画和家产,之后为了继续过上好生活,半老徐娘了还给人骗了婚。

所以说,李清照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好不好,根本不关心国家怎么样,百姓怎么样。所以,她的作品中没有写岳飞,也就不足为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