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

2002年的一年,当时我还在中学,我母亲一如既往的给我准备好早餐,几点,大米粥,那一天的大米粥挺稠的,然后我心血来潮的,让母亲把我的保温大水壶装满粥,我要带到学校——这让我母亲难理解,难道中午学校午餐没有粥?这水壶里面倒上粥,多难清理啊·········

来不及解释,我就带着这一壶粥来到了学校,趁中午吃饭时候,我做了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实验——立筷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1)

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世界上吃饭的三大方式:手抓,刀叉,筷子

世界上普遍使用筷子的国家只有中日韩三国,因此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则由相当的传说,有说法筷子是妲己发明的,妲己为了取悦纣王,当时的筷子叫"箸"。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筷子古称箸,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虽然这段文字是形容纣王的奢靡,但是说明了早前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在使用筷子了。

其实中国人最早也是使用刀叉的,目前有出土4000多年的刀叉。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2)

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们出土的时候是在一起的,说明当时是成套使用的。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耕种的粮食才能养活众多的人口,筷子被发明出来。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3)

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食用面条了,面条这种食物,肯定是刀叉勺子解决不了的。而欧洲地区人口一直比较少,肉食为主,于是刀叉勺子才是主流。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略有不同

日本筷子,短小,圆柱,一头比较尖,这与日本人饮食有关系,尖筷子更方便剔除鱼类的鱼刺。据说在国外留学的年轻人经常比赛使用筷子夹花生的游戏,每次拔得头筹的都是日本学生·····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4)

个人认为韩国的筷子最为奇葩,在威海地区这么多韩国料理,我最不习惯的就是他们的筷子,我觉得这种筷子就是BUG,和很多韩国的餐具一样,韩国的碗或者碟子的壁都是垂直了,这导致所有的盘子不能简单的叠放,必须有专门的夹子·····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5)

一种扁细长的金属筷子,号称世界上最难用的筷子,韩国的筷子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韩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这种沉重细长的金属筷子会让人吃饭更加的"儒雅",这样会让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6)

再来看看我们中国的筷子,你会发现十分的合理,筷子的从造型上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地,圆的象征天。传递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实际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方的一段能有效防止筷子滚动,而圆的一段更适合夹取物品,如果筷子整体是圆柱形的则很难使用,筷子的长度也很适合聚餐或者捞取食物。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7)

大道至简

一双简单的筷子,有着挑、拨、夹、拌、撅、扒等多项功能,这是刀叉所不能做到的,而且精妙无比的使用了杠杆原理,不要小看筷子,人类在三岁以前其实很难使用筷子的,因为筷子的使用对手指的要求极高,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心灵手巧与筷子的使用有关,看似简单的筷子对于老外来说却是极其难以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手指没有那么灵活。因此学习使用筷子对于老外来说着实不易。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8)

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周恩来特意为他准备了筷子,一根上面写着中国,一根上面写着美国,寓意深刻,实际上尼克松自己练习筷子已经很久了,因此他自信满满的使用了筷子。不过他旁边坐的周恩来,尼克松还专心的观察了周总理如何使用筷子·····

吃饭时候能展现一个人的素养,这里面很多地方涉及到筷子

翰林应奉唐肃,初以失朝坐免官,归乡里,太祖重其才,再召入。尝命侍膳,食讫,拱箸致恭为礼,帝问曰:「此何礼也?」肃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罪坐不敬,谪戍濠州。

——明徐祯卿《翦胜野闻》

这唐肃因为吃饭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被朱元璋视为大不敬,遭到贬黜。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筷子掉落,随后刘备以惊雷作为掩饰才过关的典故更是千古流传。

张良借箸

《史记》中记载,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刘邦开始赞同,可是张良进来了

张良连称不可,并顺手拿起筷子在饭桌上画来画去,说明统一与分封的利害关系与分封的危险性。刘邦一下子醒悟过来,来不及把嘴里的饭咽下去,连忙吐出来,骂郦食其说:"这个书呆子,这么不懂事,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于是,刘邦马上下令,把那些刻好的印信全都销毁,中止了分封六国后代的做法,奠定了大汉王朝400年基业,后来,"张良借箸"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能一眼看出事物中的弊端。

这一典故被后世"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刘伯温借用,当时刘伯温刚刚跟随朱元璋,一次吃饭,朱元璋让以筷为题他作一首诗,但不能有筷字,刘伯温见太祖所用筷子乃湘妃竹所制,即吟曰:"一对湘江玉并肩,二妃曾洒泪痕斑。"他见太祖面露不屑之色,遂高声续吟:"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箸间。巧借"张良借箸"的典故,道出自己的政治抱负,最终博得明太祖的赏识。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9)

古代发生灾荒的时候,朝廷一般会开仓赈灾,并且设立粥棚,煮粥给饥民,但是朝廷拨下来的粮食往往被中间的官吏贪墨,清代和珅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往赈灾的大米中混入相当比例的沙子,道理很简单,混入沙子的大米那些贪官污吏就会看不上了,而灾民不会在乎有沙子的大米。不得不说作为清代第一大贪官,和珅对人性的洞见非同一般,凭心而论,和珅的办事能力着实不低,只可惜用的不是地方。不过和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严嵩一样,和珅临终也不觉得自己的是奸臣,而且是大大的忠臣。

因为,他们都是在王朝财政崩溃的时候用非常手段帮皇帝捞钱,满足皇帝的需求,他们的这种捞钱手段如同喝海水止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如同吸毒一样让人上瘾。因为在他们看来,腐败,腐不等于败,因为败了就不能腐了,他们追求的是"腐胜"·········腐为了胜,自己怎么可能是奸臣?

古人饮食对人的影响(大吃国饮食史筷子浮起)(10)

嘉庆十年,浙西水灾,朝廷救灾的粮食被吞没,粥厂的粥稀的照出人影,清廷下旨,对赈灾的粥进行了规定,要求,熬好的粥,插入筷子,筷子不能倒伏,同时要求粥用白布包好,不能渗水,否则相关的官员格杀勿论!简单粗暴!这也是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筷子浮起,人头落地的历史依据。

由于平时自家煮粥都很少,碗也不深,没有那么深的粥,于是我将粥放进了保温高筒水壶,中午的时候在粥里我插入了一整根筷子,真是我亲娘啊,这个粥的确能让筷子不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