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个黑色陨石(深山里追逐流星的人)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春日的阳光越来越暖和,路边的柳树抽出了嫩芽,远远看去一片鹅黄色在房山良乡附近,山里的一条河上,河水已经干涸,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满了河床孔令驳拎着一个布袋,袋子里装着一瓶矿泉水,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小锤子,他低着头,在河床上慢慢前行,偶尔会弯下腰,捡起一块暗绿色或暗棕色的小石头,用瓶里的水冲洗干净,用小锤子轻轻敲破一角,对着阳光,如果破口处将阳光反射出来,那就可能是一块玻璃质地的陨石,也是孔令驳的目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捡到一个黑色陨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捡到一个黑色陨石(深山里追逐流星的人)

捡到一个黑色陨石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春日的阳光越来越暖和,路边的柳树抽出了嫩芽,远远看去一片鹅黄色。在房山良乡附近,山里的一条河上,河水已经干涸,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满了河床。孔令驳拎着一个布袋,袋子里装着一瓶矿泉水,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小锤子,他低着头,在河床上慢慢前行,偶尔会弯下腰,捡起一块暗绿色或暗棕色的小石头,用瓶里的水冲洗干净,用小锤子轻轻敲破一角,对着阳光,如果破口处将阳光反射出来,那就可能是一块玻璃质地的陨石,也是孔令驳的目标。

孔令驳自称是“陨石猎人”,一个追逐流星的人,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奇石玩家变成了陨石玩家,几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一处处深山枯水之地,寻找那些流星坠落后的痕迹。

追逐流星的人,在深山里找陨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数百年前的一场陨落事件

三四年前,有人在这段处于良乡附近的河床边发现了陨石,吸引了一批像孔令驳这样的陨石玩家,几年来,他们几乎搜遍了附近的每一寸河道,本来已经很难再找到陨石了,但去年河道施工,大量埋在地下的卵石被翻起来,孔令驳他们又有了寻找的空间。

孔令驳查阅过资料,他认为房山的陨石,可能来自于清代的一次陨落事件,这些“天外来客”,坠落在地上、河道里,或被河水冲刷,或被泥土掩埋,几百年来隐迹藏行,直到河流干涸、泥土翻卷,才被人们重新发掘出来。

陨石是外太空来物,它们原本可能是另外一个行星的一部分,或者只是宇宙中飞行的岩石矿物,当它们和地球相遇,被地球引力捕获,穿越地球的大气层,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都燃烧殆尽了,只有极少的部分能够落到地上或者水里,成为陨石。

天文数据显示,近半世纪以来,全球每年平均有721例陨石坠落,而科学家们估算,每年有数十万吨的陨石掉落在地球上,但真正落到地面的,只有极少部分,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微小如灰尘。有数据显示,10克以上陨石,每年只有18000到84000个,同时,因为大海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所以陆地上的陨石更少。

这些经过自然的“筛选”,落到地球表面的陆地上的陨石,才是孔令驳他们寻找的对象,为此,他们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找一切关于陨石的记载和信息,上到千百年前写就的古籍,下到每一次最新发布的天文数据。

追逐流星的人

孔令驳是一位科学老师,教小学科学课,同时还曾是一位业余的奇石爱好者。2015年,一次外出寻找奇石的路上,在房山金陵山上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感觉比平常的石头更沉,而且表面似乎有铁锈,孔令驳把它带回了家。清理铁锈之后,拍了照片咨询同样玩奇石的朋友,朋友告诉它可能是陨石,可以用磁铁试一下。

后来,孔令驳又找过很多朋友看过,确认是一块铁陨石,那块陨石,就成了他的第一块收藏品,也成了他改玩陨石的开端。

在野外寻找陨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和收藏陨石不同,寻找陨石,基本上都在野外,或者山里人迹罕至的地方。流星陨落虽然是随机的,但在城市里,或者人口聚居的地方,地表在建设的过程中早就面目全非,也就无法寻找了。

孔令驳是房山人,最开始玩陨石,就在房山附近找,“起初在房山大石河,我也是在那里完成学习过程的。后来在良乡的另外一个河道里,发现了一块铁陨石,又转到那里去了。”

发现陨石坠落之地,很多时候要靠运气,“当时是在河道边土坡上,一个断口的侧面,露出来一块六七斤左右的石头,看着挺像陨石,我们得到消息后,去挖了出来,果然是一块铁陨石,当时很纳闷,怎么在坡道上,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个地方的土层有两层,上面1米5左右是黄土,下面是红土,显然上面的土层是后来施工覆盖的,然后我们拿强力磁铁在附近吸,果然又吸出来两块小的,这才断定,这里以前发生过陨落事件。”

寻找陨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查找古籍,寻找那些古籍里记载的陨石事件,然后按图索骥,也是他们寻找陨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陨石的记载,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但这些资料所有人都能查看,很多时候,当他们找到的时候,早有人翻过无数遍了。

此外,最动人的则是追逐流星雨,寻找最新的陨石,每次有流星雨出现,都有大批的玩家追逐而去。比如2018年云南的流星雨,不仅国内的玩家提前到那里等待,还有很多国外的玩家也追随而来,但那一次,绝大部分玩家都空手而归。

玻璃陨石凭一双肉眼寻找

陨石从太空中进入大气层之后,一般会在高空就爆裂,然后燃烧,落到地上后,会覆盖很大一块面积,落在地上,小块的可能还会进入土层,或者在漫长的时间里被泥土掩埋。

所以,寻找陨石更考验眼力和经验,玩陨石一年多之后,孔令驳才能很熟练地在一片普通的石头中分辨出可能的陨石。

石铁陨石。受访者供图

陨石有很多种,根据成分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铁陨石、石陨石、石铁陨石等,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含铁量都比较高,可以用金属探测器辅助寻找,但石陨石含铁量少,金属探测器没用,只能靠肉眼辨别。

铁陨石。受访者供图

孔令驳最初玩铁陨石,他找到的第一块陨石就是铁陨石。但后来,他改玩玻璃陨石,玻璃陨石其实是石陨石的一种,太空中含硅的陨石,在坠落过程中燃烧熔化,变成玻璃质,落到地表后再凝固,就成了玻璃陨石。玻璃陨石大多呈半透明状,多为蓝色、黑色、墨绿色、棕色等,加工后的玻璃陨石通透晶莹,宛若宝石。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发现并开始利用玻璃陨石,考古发掘证明,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那时就有玻璃陨石的人工制品出现。

玻璃陨石。受访者供图

寻找玻璃陨石,孔令驳也有自己的经验,“首先要判别是否是陨石,陨石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因为它是高空坠落,和空气摩擦后,表面会熔化,形成溶壳,溶壳在凝固之前,受风的影响,又会变得凹凸不平,这些凹坑,学名叫熔坑。从外表看起来,就是坑坑洼洼的。这一层很薄,如果陨落时间太久,或者掉在水里,被水流冲刷,会逐渐被磨平,但仍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就是判断陨石的主要依据。其次,玻璃陨石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会有一些留存的凹坑露出里面的玻璃质,对着光源的时候,就会反光。如果没有露出的玻璃质,也可以用小锤子轻轻敲破表面的溶壳,看看有没有反光的玻璃质。”

全国各有各的不同

除了教书之外,孔令驳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陨石中,平常周末,他会开车到北京区域内有陨石的地方去寻找,寒暑假则会和其他玩友一起,组队到全国各地。

“因为每一次陨落事件中,落入地球的太空陨石成分不同,所以每个地方的陨石,都有各自的特点”,去了很多地方之后,孔令驳大概了解了一些重点区域的陨石,“比如山西,主要是玻璃陨石,此外还有一些含金属较多的石质陨石。四川乐山、雅安一代,有石陨石,也有玻璃陨石。新疆是我国陨石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以铁陨石为主。另一个主要的陨石产区吉林,则以石陨石为主。新疆到内蒙古一代,有一种新的石陨石叫做伊丁陨石。陕西也有石陨石,含铁镍较少,磁性较弱。最有趣的是张家口蔚县,那里的玻璃陨石纯度比较好,但这些年找的人太多了,不太好找了。”

陨石玩家和科考人员不同,他们没有太多的仪器、设备辅助,甚至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寻找陨石全凭经验,而在广袤的区域里,靠人力去寻找那些藏在地表以下的陨石,显然不太可能,尤其是无法使用金属探测器的玻璃陨石更是如此。所以孔令驳他们,一般只寻找地表上的陨石,那些干涸的河床,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通常都是在河床找陨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我们一般只在河床上找,山上、陆地上肯定也有,但大部分都埋在土里,几乎不可能凭人力找到,而在河床上,这些陨石会显露在外面,一眼扫过,没有就继续往前,不会停下来,挖开河床去找下面的陨石。”

良乡的那条河道,孔令驳他们已经找了四五年,“本来找的差不多了,能找到的基本上都被找完了,但去年这里施工,把地下的鹅卵石翻出来了,又有了新的资源,所以现在还有人找。”

北京只有100多个玩陨石的人

陨石收藏是新兴的领域,在国内兴起只有短短一二十年,至今也仍是一个小众的收藏领域,相应地,寻找陨石的游戏,出现的时间也并不长。几年前,陨石价格一度被收藏者热炒,一颗直径1厘米的石陨石,被炒到上万元,甚至还有人做假陨石谋取非法利益。

孔令驳说把找陨石当个爱好挺好。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其实,把陨石当个爱好就挺好。”孔令驳说,孔令驳也会出售他找到的陨石,但一般不会出售原石,而是出售加工后的陨石饰品,价格会比原石更高,这些收入,足以支撑他玩陨石的花费,“比如去外地,一去一个星期,吃住行都要花钱,现在我卖出陨石,可以支付这部分费用。”

孔令驳告诉记者,他找到的陨石中,最大的是一块90多斤重的铁陨石,有人曾出价50万收购,但他没卖。

玻璃陨石普遍很小,直径普遍在一两厘米左右,但价格是所有陨石中最高的,孔令驳告诉记者,“原石价格是1克300元左右,和黄金差不多等价,加工之后,则按陨石饰品的价格卖,平均来说,差不多能翻5倍。”

如果有形状特别的陨石,孔令驳会自己收藏,比如他找到的第一块铁陨石,就是他的收藏品,“一方面是第一块,对我来说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它的形状不错,因为当时我是去山上找奇石的,所以它有点儿奇石的意思。”

有数据显示,全国的陨石玩家,人数在2万左右,这些玩家大部分集中在陨石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在北京,只有100多人,孔令驳告诉记者,现在玩陨石的人还很少,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喜欢上了陨石,进入了这个领域,“我们有很多微信群,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好多陨石的信息,都是从这里获得的,比如有人在什么地方发现的新的陨石坠落地,就会发在群里,大家一起去找。或者假期的时候,大家会在群里组队,一起去外地找陨石。”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