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

有人问,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什么不用自己府上的高毋庸,却选择了李德全,李德全何德何能,是如何做到历经三朝而不倒?

在《雍正王朝》中,各个都是老泥鳅,越老越滑,而李德全显然也是其中一员。作为康熙帝、雍正帝身边的跟班,他知道众多秘密,且能得以善终,究竟凭借的是什么?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1)

一、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到后会有一个疑惑,作为老四胤禛府邸的大太监高毋庸,为什么后期没有再出现呢?而一直跟在康熙帝身边的大太监李德全,为什么还能继续跟着雍正帝,甚至再传给乾隆帝?

先说高毋庸吧,实际上在邬思道离开京城的时候,就跟老十三胤祥讲了,让他关注一下雍亲王府做秘密事情的人,这其中就包括高毋庸。

高毋庸脏活干过不少,每个成大事者身边往往有一群干脏活的人,严嵩如此,皇上同样如此,这些人关键时刻是可以丢掉的。

高毋庸很不幸,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坎儿是老四胤禛杀的,但是动手者是高毋庸。始作俑者可以说是老八胤禩,也可以说是邬思道,不然他也不会说“杀坎儿者,邬思道也”?

其实坎儿的死仅仅是冰山一角,老四胤禛夺取皇位的过程中,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路上。等到大事已成,成为了皇帝,再行的均是光明正大之事,这些肮脏的人,必然也就不会留了。

万一真有人追问起来,雍正帝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朕不清楚啊,都是高毋庸这个恶奴瞒着朕做的……

最近京城上演的大戏《大G进宫》,也同样可以看出来的。

所以,高毋庸在康熙帝葬礼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了,究竟去了哪里,剧中没说,想必是永远不会出现了。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2)

二、

再说李德全,李德全是康熙帝最信赖的大太监,当然这是一个虚拟人物,历史上康熙帝宠信的大太监是梁九公和魏珠,《永宪录》中记载:

“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九公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

梁九公是死于雍正元年,原因还是因为众臣多结交此人,知道太多秘密,被拘在景山。魏珠则活到了乾隆帝时期,他在康熙帝定了遗诏之后,告知了老四胤禛,因为有功被雍正帝赏赐了一座北海团城,实际上也是被圈禁起来了。

真正陪在雍正帝身边的大太监,实际上是苏培盛,且是雍正帝从府邸带进宫的,一直到死都是总管太监:

“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雍正帝所斥。”

史书中记载的雍正帝的安排,大体是符合人性的,但在《雍正王朝》剧中,这里就全打乱了。反而是府邸太监高毋庸消失,大太监李德全继续当差,成了雍正帝身边的心腹。

跟在康熙帝身边这么多年的李德全,想必众位大臣,或者众位皇子均想从他嘴中套出点话来。必然是知道众多秘密,那么雍正帝为什么还要选用他当大总管呢?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3)

三、

首先第一点,李德全其实是雍正帝的老师,他在一直教雍正帝怎么做皇上。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雍正帝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有经验,且替皇上着想的人时刻提醒,举个例子:

康熙帝在热河狩猎时,点名要翻牌子,李德全马上劝康熙帝不要翻牌子了:

“皇上,您已经连续六天了,今儿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知道他为什么不顾皇上发怒也要拦着吗?其实很简单,康熙帝身边的盘子里装着十个牌子,有三个上面写的字一模一样,估计是来大姨妈了,不能翻。剩下了七个,其中一个就是郑春华,而郑春华跟太子胤礽讲皇上已经一年没翻她牌子了,再结合康熙帝已经连续翻了六天了,这一天翻郑春华的概率极大。

后来康熙帝去鹿园的时候,什么德楞泰啊,图里琛啊,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当然得知道啊,别忘了他们是干嘛的?

大内侍卫管代,是提前就要查好皇上会经过的地方的,这么多眼线,他们必然知道太子跟郑春华的事。这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未卜先知,一个装撒尿,一个装糊涂。

而李德全,也不是傻子,必然也听到了汇报,这才是他极力阻止康熙帝翻牌子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康熙帝如果听从李德全的建议,或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也就不会左右为难,不敢进一步揭穿,更不会下不了台了。

同样的,雍正朝,因为众臣弹劾田文镜,雍正帝一怒之下就撕毁了奏折,李德全连忙下跪阻拦:

“咱大清的皇帝是不能撕臣下的折子的,皇上,这是祖训!”

虽然后来又沾上了,但是朝堂之上,众臣确实发现了这个端倪,如果不是李德全极力阻拦,后果可想而知。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4)

四、

其次,李德全聪明绝顶,懂得如何明哲保身,不参与乱七八糟的事。

李德全跟在康熙帝身边这么多年,经验足够老道,也会察言观色,说话不失分寸,恰到好处。态度不偏不倚,且守口如瓶,旁人别想从他嘴中套出一句话来:

比如康熙朝太子胤礽卖官,被大阿哥举报了,太子急忙去见康熙帝,在门口遇见李德全,忙问他是什么事,李德全怎么回答的?

“当时奴才不在殿里!”

这其实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意思就是告诉太子,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自己去问吧!

当然,他这种明哲保身,也是分人的,毕竟跟在皇上身边久了,皇上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比如弘时、弘昼、弘历进宫拜见雍正帝,不同的人,他对待的方式也不同:

弘昼也会做事,没事给李德全塞点银票,往往也能得到善意的提醒:

“五爷,今儿你得小心着,皇上心情不好。”

对待弘时就没那么客气了,当然弘时也是不够尊重李德全,要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皇上门前的大总管。对于一些宫里的潜规则,自己知道就行了,而弘时非要说出来:

“我知道了,跪等就跪等,我问一下,这块砖别是磕不响头的?”

李德全本想装糊涂,结果弘时逮着不放,把人家老底给扒了,结果李德全进去汇报的时候,只提到了弘历来求见,而弘时,你就在这跪着吧!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5)

五、

虽然李德全也会收点小贿赂,但是涉及到根本问题,尤其是皇位继承人问题上,他是一点不含糊的。

比如老四胤禛赈灾回来,老八胤禩一伙摆了“鸿门宴”请他吃饭,他拒绝了。进宫,李德全就告诉他皇上已经摆了一桌酒菜,等着给他吃呢,惊得老四胤禛一身冷汗。

但凡他透露一点点皇上的意思,老八胤禩也不会去摆鸿门宴,老四胤禛也不会跟他们还磨蹭一顿。也不会有后面死鹰事件后,老四胤禛被撤职,怀疑康熙帝要传位给老十四胤禵。更不会在康熙帝宣布传位老四胤禛后,老九老十还叫嚣着,大家听错了,其实是传位给老十四胤禵……

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就需要这样,不得罪人,还能明哲保身,还能不露声色。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雍正帝用李德全,其实也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

实际上雍正帝能用的人没有几个,刚刚即位的时候,位置也坐不稳,这也是他不得不重用老八胤禩的原因所在。如果一即位就玩了一场大换血,不仅让本就是八爷党的成员更加团结,也会让一些忠于皇权的前朝旧臣心寒。

留着李德全,当然,同时留用的还有图里琛、张五哥、张廷玉等,就是保住了康熙帝原有的那群保皇派,这样有助于稳定朝局。

其实,李德全还算是心善的,他虽然亲眼见到了雍正帝为了铲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还是保存了那份善良,时刻提醒雍正帝,不要做的太过。

比如老八胤禩自尽之后,也是他找到了雍正帝:

“皇上,八……不,阿其那他……他死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总管,李德全真的是口误吗?

雍正王朝真正聪明的三人(笑到最后的李德全)(6)

并不一定哦,或许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雍正帝,给老八胤禩起名“阿其那”真得有点过了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