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三国赵云带了几个兵(保镖队长还是五虎上将)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了解三国肯定是从关张赵马黄开始众所周知,五虎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位大将当然正史中,蜀汉并没有五虎将的说法而曹魏却有五子良将”的正式提法一“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终极三国赵云带了几个兵?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终极三国赵云带了几个兵(保镖队长还是五虎上将)

终极三国赵云带了几个兵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了解三国肯定是从关张赵马黄开始。众所周知,五虎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位大将。当然正史中,蜀汉并没有五虎将的说法。而曹魏却有五子良将”的正式提法一“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一般认为,“五虎将”最早出现在宋元的讲史评话中。《三国志平话》卷下有一个小标题就是“皇叔封五虎将”,此后,宋元杂剧中也频频出现“五虎将”。到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正式提出“五虎大将”的组合,并将这个概念深人人心。当然,“五虎将”也不是无中生有,

魏晋史学家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列一传《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仅次于《诸葛亮传》。将五人相提并论的同时,陈寿又做了进一步的评论:“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阻戎负勇…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在陈寿这个曾担任蜀汉卫将军主簿、观阁令史的人看来,这五个人在能力和军功上,属于蜀汉方面最强阵容。

正是陈寿的定位与认可,给予了后世文艺创作者以灵感,将这五位蜀汉大将,打造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文化大iP。当然,这和“五虎将”鲜明的个人形象与武略传奇是分不开的。关羽于万军中刺颜良,斩首而还,军围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张飞当阳桥断后,人川义释严颜,巴西大败张郃邰,与关羽并称万人敌;马超大战潼关,险些击杀曹操;黄忠老当益壮,阵斩夏侯渊;赵云长坂救主,汉水空营寡胜众…这些身为武将的高光时刻与英雄壮举,经过相关文艺作品的传播,都为国人所熟知。要知道,蜀汉因为国小力弱,不太重视治史,加之相对位置偏僻,文献资料难以搜集。陈寿对其就有过吐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我们所能知道的“五虎将”那些高光时刻,只是他们武勇人生的一些片段。他们可能还有很多事迹,但已经淹没于历史的尘埃当中,永远无法为人知了。所以我们所熟知的“五虎将”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关张马黄赵传》。学者易中天曾说过,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三种面目,历史上的本来面目,称之为历史形象;小说、戏剧和文学艺术中的面目,称之为文学形象;民间信仰、民众风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称之为民间形象。我们一般人接触到的大多是“五虎将”的民间形象,不同于其文学形象,跟其历史形象更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常山赵子龙”赵云的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再到民间形象的演变,可以视作“五虎将”中最为鲜明和突出的案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鹤立鸡群的赵子龙

公平地说,赵云赵子龙从历史形象上就获得了陈寿、裴松之的肯定与推崇。因为受困于蜀汉无史官,加之陈寿取材精审、文笔简略,并以曹魏为正统,所以对于蜀汉人物相当吝惜笔墨,《三国志》曹魏有三十卷,蜀汉只有十五卷。赵云本传其实仅不到300字,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煊赫战功,除了长坂救主之外,基本没出现在本传中。而从五人本传来看,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在东汉为重号将军,属于高阶武将序列,而当时赵云仅为翊军将军,属于次一等的杂号将军,更别提像关羽假节钺,张飞、马超假节这样的政治地位和荣誉了。(这个说法的前提是,刘备集团严格执行了东汉末年的武官制度,但实际上,根据现有资料判断,在刘禅登基前,刘备集团的武官制度是比较混乱的)因此陈寿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传,列为蜀汉武将第一梯队,本身就是对于赵云的肯定与推崇。这因此陈寿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传,列为蜀汉武将第一梯队,本身就是对于赵云的肯定与推崇。这很可能是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接触了大量有关赵云功业的原始史料,但因为篇幅所限和突出曹魏的正统性,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删减,只能通过将赵云与其他四人并传,来肯定其功绩与地位,并在传后评论中给予进一步肯定。可以说,陈寿确定了赵云“五虎大将”之一的历史形象,但赵云排名第五。

等到了文艺作品中,赵云的文学形象开始逐渐提升。在各类评话元杂剧中,赵云的排名或超越马超,或超越黄忠,开始在“五虎将”中位列第四。等到了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正式被确立为“五虎将”第三,“关张赵马黄”成为国人念起来最顺口的排名。

至于赵云赵子龙的民间形象,除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设定为宗教神祇的关羽外,其身份与影响力早已超越张、马、黄。甚至在武力评价上,民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的说法,类似的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不管哪种排序,赵云都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五虎将”最高。考虑到吕布糟糕的人品和令人着急的智商,在民间评价中,说赵云是三国武将第一人也不为过。

他忠勇无双,两救幼主;白马长枪,武艺超群,骁勇善战,“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足智多谋,一身是胆,在汉水旁摆下空营计,以寡击众大败曹军;有理想有抱负,道德高尚,不贪财、不好色,“从仁政所在,解民众倒悬之厄”,劝谏刘备成都封赏,拒绝赵范奉上国色寡嫂的诱惑;治军严谨,街亭之败,“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有战略眼光,有国士之风,顶着刘备的怒火,劝谏不要东征孙吴。可以说,在民间形象中,赵云已经成了三国时代最完美的武将,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到了当代,赵云的形象可谓是到达了顶峰。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剧作、游戏动漫中,常山赵子龙可谓是顶级的“流量明星”,是最有人气的三国武将(对于女性读者或粉丝来说,基至没有之一)。

“最完美武将”的质疑

拥有这样“最完美武将”身份,自然也容易招来一些或出于逆反心理,或出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质疑和责难。比如有人说历史上的赵云只是刘备的保镖,撑死是个卫队长,也不是“五虎将”,更不是蜀汉的重要武将,其事迹也都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甚至霸占了别人的事迹。也有痛惜赵云的,认为其能力强,功劳大,却一直没有被蜀汉政权认可,是个悲剧性的失意英雄。

那么,这些质疑、责难以及痛惜到底是言之有物,还是无中生有呢?很显然,仅靠《三国志》的赵云本传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所幸的是,在《三国志》成书一百年后,由于有感于陈寿的言简意赅,造成很多历史细节缺失,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特命史家裴之为《三国志做注。裴松之为《三国》作注有四个原则,“补阙、备异忽论辩”,就是查缺补漏、辨伪存真。由于是官方的国家行为,裴松之所能接触到的各类一手资料,要比私人立传的陈寿好得多。他作注所依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较(三国志》原书多出三倍。加之没有以曹魏为正统的政治限制,所以通过装松之的注,蜀汉人物的传记得到极大的丰满。

赵云的历史事迹就得益于此次表松之的注,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整理。裴松之为赵云做传的时候,采用了一本名为《云别传》的史料。根据学者研究,《云别传》是一部以赵云为主角而著作的史书,原文名称不详,因为区别于陈寿所作《三国志》当中的赵云本传,所以称“云别传”。其原书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云别传》,只剩余裴松之注于《三国志》里的部分。《云别传》中关于赵云品行性格的刻画,可以得到杨戏《季汉辅臣赞》的验证。后世其他史书诸如《资治通鉴》等,都对《云别传》里的内容直接引用。这都说明《云别传》的史料价值和真实度,得到历代史学家的认可。

通过赵云本传和《云别传》的整合,赵云的历史形象得到了极大的丰满与完善。之前所提及赵云那些优秀特质与辉煌战绩,其实都能在其中找到历史原型和依据。说明赵云的文学形象被升华,民间形象被认可、追捧与崇拜,绝不是因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吹嘘,而是千百年来的创作者和民众对于真实赵云的认可与喜爱。特别要提出的是,如果配合其他史料和相关历史研究与考古发掘,再对赵云本传和《云别传》进行研读,你就发现一个更可爱、可敬和更真实的赵云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