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创客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创新工场的农创客)
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互联网上的“新农人”,创新工场的“农创客”……近年来,一批“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 “农创客”,正悄悄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他们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让土地生金,让农业更有奔头。
蒋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毕业后心怀乡愁和创业热忱毅然回到家乡,跟随父亲为周边农民开展水稻插秧、机收,农机维修等农业机械服务,他是子承父业的“粮二代”“农二代”,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生力军”,也是让传统农业也能成为引领创业创新的“弄潮儿”。
“以前,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耕地,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了,作为农创客的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产量提升。”蒋冬说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机专业化服务水平,他不断加大“科技化”、“机械化”设备更新,先后投入230万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目前,公司拥有农业小型挖掘机2台,旋耕机3台、插秧机13台、收割机4台,无人植保机2台,粮食烘干机4台,实现了粮食高产并颗粒归仓,2021年在建德市水稻、茶叶、草莓育苗、蚕桑等作物上展开植保飞防作业近10000亩次,水稻亩均增产150斤。
有人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我咋做。可在蒋冬眼里不是这个理,他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要种好粮,就要靠科技。每次种植面积确认后,他都会认真总结上一年的经验,请专家来指导培训。经过几年的种植试错,他从一个种地的门外汉,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他知道,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先后开辟了无公害生态米种植基地和稻虾米生态养殖种植有机田基地,搭建了物联网,形成了稻米生长全程监控,实现了产品质量溯源。
去年夏天,一场洪水造成500亩水稻受淹,导致水稻植株抗病虫能力下降,极易遭受多种病虫危害,特别是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危害。洪水过后,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带头掀起抗洪保苗热潮,对受淹后的稻田及时排水、扶苗、补种和杀菌,以提高水稻的自主抗病力。多年的种植经验让蒋冬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粮二代”,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通过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还探索出了一条规模种植的产业链。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通讯员鄢妮 叶伟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