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一部电影改变了好莱坞)
《毕业生》看起来像法国新浪潮的电影,好似特吕弗或戈达尔的手笔。
其实,它是纯正的美式电影,只不过深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种特立独行也改变了好莱坞的电影逻辑。
《毕业生》是美国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或许你没有听过这部电影的名字,但肯定听过电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Silence》。
这首《寂静之声》诠释了整部电影所要抒发的主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些路地上本没有,但有人走过,便成了路。
谈到《毕业生》必须要结合当时的背景。
彼时的美国年轻人,他们是富足的一代,也是空虚的一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乐无忧,可毕业后却不知未来在何方。
这种迷茫令他们不知所措,只知不能按部就班地过人生,只知一定要与众不同,只知要反一切,以嬉皮士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应运而生。
片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本杰明就是其中一员,影片一开始的一段镜头语言表现了他的迷茫。
先是本杰明的一个特写,他的双眼无神,呆呆地坐在飞机座位上,而后镜头向后拉,景别的变化让镜头从只有本杰明变成了一群人,他处于在人群中越来越渺小。
这一段镜头设计预示本杰明从大学毕业来到了社会,不再像学校那样无忧无虑,周遭都是社会的历练,而他很显然没有准备好,只能不自然地僵硬在座位上。
之后又是一个单调的长镜头,画面里只有本杰明一个人,以及长长的通道。
导演借此传达本杰明未来的路还很长,他的迷茫也会很多,而他一时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开篇过后,本杰明回到了家里,父母为他准备了毕业盛宴,庆祝他从学生变成了年轻人。
可为他而办的宴会,他却不能主导,所有事情都得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做,没有一点自主权。
在父辈打造的大人社会下,本杰明的未来都被安排好了,继承父亲的产业,与父亲搭档的女儿约会,将来像他们一样日复一日。
本杰明讨厌被束缚,他想打破身上的枷锁,可他没有勇气去抗争。
他甚至连拒绝都说不出口,就像他与罗宾逊太太的关系一样,他一直被牵着走,而不是放风筝的人。
本杰明与罗宾逊太太在她家的交谈,本杰明的镜头是仰拍,罗宾逊太太则是俯拍,这种不对等的镜头,直接明示本杰明被权威压制,他喘不过气,可他又得忍着。
就连构图,本杰明也在框架之中被禁锢。
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本杰明挑明了罗宾逊太太引诱他的意图,但镜头却不在他俩任何一个人的脸上。
而是让摄影机停在罗宾逊太太翘起的腿前面,观众透过她的腿形成的规则画面看到一脸无奈的本杰明,他困于规则的寓意不言而喻。
本杰明想要冲破这条强行加在他身上的锁链,他试过发泄,于是主动约了罗宾逊太太在酒店云梦闲情。
然而他的释放并不能排解什么,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结,他与罗宾逊太太在酒店房间的镜头是倾斜的,不规则的。
按照常理来说,两人的镜头应该是平拍,但导演故意一反常态,并加了一组蒙太奇剪辑。
这么做就是为了突出彼时的本杰明仍旧是不自由的,被限制的,也为后续他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做铺垫。
本杰明与罗宾逊太太的交合是各取所需,他们俩不是同一辈,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再多的巫山云雨也只是喧嚣尘上的逃避,为得片刻安静。
直至本杰明与罗宾逊太太的女儿伊琳约会后,年轻人之间的感同身受让他们靠近彼此,成为情侣,但本杰明与伊琳母亲的事东窗事发,他们的感情就此破裂。
本杰明不想错过这段感情,他追到伊琳的学校,试图挽回曾经无话不谈的他们。
可那段畸形的过去始终是他与伊琳之间的忌讳,更是伊琳父母对本杰明的隔阂,最终在父母的安排下,伊琳被迫与同学卡尔结婚。
如果故事只是进行到这,《毕业生》只会是一部中规中矩的青春的残酷物语,但结尾的反转升华了影片,也套上了现实主义的核。
本杰明不顾一切地驱车赶往伊琳婚礼的教堂,从婚礼上抢走了即将礼毕的伊琳,并用十字架困住了追来的长辈们,带着伊琳坐上了一辆公交车。
上车后,他们难掩喜悦之情,但兴奋过后,两人恢复了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神态,这一变化极其绝妙。
一时的激情是青春的疯狂,只得一瞬的快乐,但对于现实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疯狂换不来柴米油盐,他们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黯然神伤。
他们俩一个刚刚毕业,一个还在就读,抢婚和逃婚的举动惹怒了双方的家长,未来的路只能靠他们自己走,钱和工作会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本杰明做到了片头所说的与众不同,挣脱礼制,崇尚自由的过程很爽,但当生活落到实处时,海誓山盟和潇洒自在都不能当饭吃。
所谓的吟游诗人和浪漫主义逃不出烟熏火燎与朝九晚五,青春是晃啊晃,但生活不是,这样的剧本结构让《毕业生》不至于落俗。
不过于吹捧自由,将落脚点放在现实,讲清楚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使其在一众以自由为主的青春片中脱颖而出,怪不得成了美国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与《毕业生》同期的电影还有《雌雄大盗》《逍遥骑士》。
这三部电影都诞生于60年代,它们都推进了新好莱坞的进程,并改变了好莱坞的现行制度。
当时的好莱坞专门请顾问研究这些电影为什么会成为流行文化,发现电影的受众已经变了,48%的观众的年龄在16-24岁之间。
几乎一夜之间,各大公司和制片商解雇了一代编剧和导演,全部换上了年轻的创作者,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种变化让好莱坞的辉煌又延续了几十年,直至特效大片的出现终结了新好莱坞。
《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阿凡达》《复仇者联盟》,好莱坞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失去了以往的创新,沉迷于特效无法自拔。
尤其是超英电影,更是让电影成了大家来找茬,故事讲不明白,技法更是没有,用彩蛋水时长,忽悠粉丝的本事倒是见长。
这是电影的冰河世纪,长期的冰封只待一个天降猛男出现,让电影打破右的保守,迎来一个新的纪元,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