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仁有何特点(为什么仁是论语的核心)
如何说整部《论语》哪一个字最重要,那无疑就是“仁”字,“仁”在短短1万多字的《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饱满的,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孟子说:“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为什么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仁”呢?因为,“仁”有两个重要的价值。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仁是人的根本特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果我们的行为背离了这种本性,那么就会造成内心的不安,就会造成内心的困惑甚至痛苦。在《论语》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在孔子的学生中,宰予是出了名的杠精,当然这里的杠精是打引号的,宰予非常能言善辩,在孔子的弟子里面是出了名的。有一天,宰予问孔子,父母去世了,要守丧三年,时间有点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仪,礼仪就会荒废;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也一定荒废了。旧谷吃完了,新谷已经收获了。所以,宰予问孔子守丧一年可不可以?
孔子说:守丧未满三年,就吃新的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面安不安呢?宰予说:安。孔子说,既然心安,那你就去做吧。等宰予走出房间,孔子说,宰予“不仁”。一个孩子生下来,要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为父母守丧三年,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
孔子非常注重“丧葬礼仪”,为去世的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其中的一项礼,我们今天不去评价是否合理,而在于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字“安”,安就是心安,心安是仁的结果。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守礼行仁只是一种表现,而根本的是让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自己的天性良知,让自己能心安理得,这才是行仁背后的目的。
“安”字在《论语》里面出现了很多次,而且经常和“仁”一起使用。我们今天经常说,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实是类似的意思,当你的行为不符合你的天性良知,或者说不符合内在的“仁”,那么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价值冲突,就会给你带来内疚、痛苦和纠结。
所以,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就像一个人的家意义,是让你安定和温暖的地方。
其次, “仁”的第二个作用,它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基石,或者说是一个人三观稳定的保障,就像一间房屋的地基一样。当一个人内在价值观稳定,那么你做事情,做判断和选择就很少产生错误。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顺境之中。而有仁德的人安于行仁,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一个价值观稳定的人,很容易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幸福感,而相反价值观不稳定的人,总容易患得患失,就是这个道理。
《周易》里面也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