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迫降成功后说了一句话(川航世纪备降之后)
文 | 熊志
5月14日早上7点左右,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14日上午9点,四川航空官方微博,作了简短的披露。不到一百字的通报,将此次备降解释为“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旅客已有序下机休息”。
针对这一事件,中国民航局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通报说明,表示已成立“5.14”事件调查组,于当日赶赴成都,会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同时,民航局已向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BEA)和空客公司发出通知。法方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参与事件的调查工作。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机组人员制服被狂风撕裂。
那么在为机组鼓掌之外,公众到底该不该追问真相?如果回顾以往的一些事故,要避免坏事当喜事办的道德滑坡,答案则不言而喻。
━━━━
《萨利机长》怎样调查 备降真相
这次川航机长刘传健确实值得点赞。但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备降哈德逊河事件改编的电影《萨利机长》,似乎并不想讲一个英雄被追捧的故事。
电影更多是还原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与萨利机长之间,围绕备降之外是否有其他选择的博弈。
拯救一百多人性命的萨利,不仅不能回到被记者长枪短炮包围的家,还得随时应对调查委员会的问询。电视媒体甚至直言不讳的发问:萨利机长,你到底是个英雄,还是个骗子?
▲萨利机长通知乘客备降
无情的调查委员会,没有给英雄任何面子。一方面是出于职责,另一方面,也是囿于媒体的监督,所以调查委员会的成员说,“他们在盯着我们,不能让媒体抓住把柄”。
委员会只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在飞鸟撞击导致双引擎失灵的前提下,为什么萨利机长没有选择返回北卡罗来纳州备降,而是选择危险性最高的哈德逊河水面备降。
为了搞清真相,委员会咨询了鸟类专家、乘务人员、航空工程师,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数十次安全备降在陆地的可能性。所有的专业调查,最后都化作听证会上的唇枪舌剑。
这种近乎刁难般的审问,甚至会让观影者感到不快——为什么英雄要承受如此责难?而被审问的萨利机长,更是发出哀叹:过去几十年接送上百万乘客,最后却为了208秒被判决。
萨利机长没有被问倒,他依赖多年飞行经验做出的应急反应,被证明是最安全的方式。调查委员会的严谨,反倒是让萨利机长的英雄底色,多了些分量。此外,听证会上严格的审问和回答,也让人反思,传统的条条框框应急手册和计算机模拟,是否忽视了“人的因素”。
电影夸大了委员会与机长的对立,以此来凸显质疑和追问的重要性。不过在各司其职的冷酷背后,事件的真实调查体现了对任何一起航空事故严肃负责的精神。
▲ 5月14日,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建机组成员进行汇报。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
人们需要英雄,也需要事故真相
正是来自业内,严谨的调查程序,才让航空安全避免落入海恩法则所描述的困境。
在这种事件当中,人们当然需要能够挽救局面的英雄,当然也需要真相。因为,事故的真相才真正连接着航空安全,才会吸取教训,让更多的乘客免于险境。
来自媒体和民众的质疑声音,有业内人士指责不专业,不过对于航空安全这种专业门槛极高的领域而言,信息的壁垒,意味着对真相的需求,显得越是必要。
目前,川航、中国民航局以及中国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等多方已展开调查,空客公司也派了专门的团队提供支持,这些都是感动之后该有的步骤。
事件发生之后,川航公开道歉,表达也算克制,但不少舆论已经开始自动加戏,大有把坏事当喜事办的态势。这种氛围才是令人感到担心的。
此时,公众频频以《萨利机长》说事,其实并不是要否定英雄的价值,而是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拿出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一事故。这才是真正的为乘客生命和航空安全负责。
毕竟,航空安全没有试错余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