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

有着中国史学开山鼻祖之称的左丘明,一生撰写了《左传》和《国语》两部著作。因这两书写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有很高的原始史料价值。故后人誉其为“文宗史圣”和“经臣史祖”。

1

关于左丘明的出生及姓氏有很多争议,不过,此人是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人,是姜太公的后裔,这基本是可肯定的。左丘明担任过史官,他写的《左传》,只要你认真读完,再掩卷细思,你就会发觉,该书中有许多动人的史实令人难忘。特别是那些我们今天读来仍觉得十分熟悉亲切的成语或典故。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1)

比如,《左传》开卷第一篇《隐公元年》,即给我们讲述了“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一个史实故事,并给后人留下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成语。郑伯即郑庄公,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又称“京城大叔”。郑庄公出生时其母亲难产,故而令母亲姜氏厌恶,姜氏把偏爱倾注在共叔段身上,结果,庄公即位后,共叔段谋乱得到姜氏的怂恿,郑庄公依靠智谋击败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后又在大夫颍叔考的劝谏下,与母亲武姜重新和好。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2)

从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史实原只是郑氏家族的内部夺权倾轧,史书上为什么称为“郑伯克段于焉”?文中解释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如日克;称郑伯,讥教也。”可见写史的作者用这种曲笔记述都是煞费苦心的。文中所写的那位郑庄公阴险狠毒,极工于心计,他所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其本意和我们现在对这句成语的理解已有了很大的差别,对此我们应当弄清楚。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3)

2

《左传·隐公四年》中,又讲了一个“大义灭亲”的成语典故。即鲁隐公四年春,卫国大夫石蜡和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蜡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一举擒获并将他们杀掉,从而平息了卫国的祸乱。这个成语的本义也即是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今天我们读这则典故也仍会感到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左传·桓公十五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郑,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4)

这段话的大意是,由于祭仲专政,郑厉公暗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刺杀他。但雍纠的妻子姬知道后,向母亲泄了密。结果祭仲反将雍纠杀死了。“人尽可夫”的典故也就出在此处。从文中我们又看到,在那位姬的母亲眼里,作女婿的祭仲自然是和女儿的父亲不能相提并论的,父亲只有一个,而男人谁都可以结成丈夫,所以,这句成语的原意和我们现在理解此语的意思已有很大不同,现在,“人尽可夫”成语的引申义主要是讥讽作风不好的女人,与其典故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

3

《左传·闵公元年》载:“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这段话,是“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成语的出处。它的本意原是指鲁国庄公的庶兄庆父(又称共仲)制造内乱,当庄公死后,庆父派人把继位的子般杀死了。子般死后,由闵公继位,而闵公上台不到两年,又被庆公派人杀死。

当时齐国的大夫仲孙湫看到鲁国内乱的根源在于庆父,即向齐桓公说出了“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的话。并且预料庆父将会“自毙”。果然,庆父杀了闵公后出走到莒,鲁国以贿赂求莒送归,途中庆父即自杀了。这个典故说明搞阴谋制造内乱的人没有好下场,后人由此将这样的人比作庆父。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5)

4

《左传·成公二年》载:“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这段描述,是成语“灭此朝食”典故的出处。其大意是,晋、齐两军在著名的鞍之战前夕,齐侯很轻敌,他想一举消灭晋军而出“灭此朝食”的豪言。谁知后来晋军在主帅受伤的情况下仍顽强作战,结果,强大的齐军反被打败了。当然,齐侯虽然战败了,但他说的那句话却成了一句名言,后人即常用此语来形容斗志坚决。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6)

5

在《左传》一书中,像这类著名的历史典故还有不少,如“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等等,每个典故或成语之中,都含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如今,我们阅读《左传》,仅从这些成语典故的史实中,就可看到作者的高超文笔。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述:“《传》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者,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用之方,斯为大备。”可谓极中肯的评价。

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历史典籍中,《左传》是古代第一部编篡形式比较完备的史学著作。就其内容而言,也相当丰富翔实。以政治角度而论,后人可以从中找到治世之术;从经济角度而论,可以从中理出古代经济的发展脉络;从军事角度而论,书中描述了大大小小的战争约800余次,也可以说是古代第一部包罗宏富的军事巨著;从文化角度而论,此书所记载的经史及文学方面的价值含量更是难以估量。

左传的经典故事(被后人誉为史学的开山鼻祖)(7)

读了《左传》,我们或许不能不佩服该书的作者左丘明,是他用一支如椽之笔把此书写得那么生动而呈现给后人。当然,也有争议认为《左传》的作者无法确考定论,但我们只要知道,左丘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左传》本来就是《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的简称,这也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