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全新地标在哪里(大连城市地标中山广场)

每一位来到大连的人,都会被城市中大小不一、气质独特的众多广场所吸引。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成了大连城市个性十足的街区肌理、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

中山广场无疑是大连城市最耀眼的地标,是结构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灵魂

1899年5月,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学院、37岁的建筑师斯科里莫夫斯基来到大连湾畔,受命制定达里尼城市(今大连市)规划图。他参考巴黎、借鉴柏林等欧洲城市规划,从青泥洼地形地貌的实际出发,“在选定隆起的地方作为广场,并把这些广场彼此连起来以后,得出了一个辐射型的街道网络,其纵剖面呈弓形,非常漂亮。这样就能避开那些把街道弄得丑陋不堪的凸起之处,小心翼翼地顺应了地形特点,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

显而易见,斯科里莫夫斯基的规划逻辑是,先定位广场,然后将其相连形成道路,广场成为结构城市路网和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空间布局的“四梁八柱”,这正是欧洲城市规划史上惯用的布局系统。

其特点是,整体构图风景如画,呈现自由开放格局,更适合青泥洼这样的丘陵地形地貌,以及实行自由港政策和建设全世界重要贸易中心的目标;道路顺势而为,既保护了生态、节约了工程成本,又利于城市排水;交通便捷高效,从广场步行到达火车站、港口、市场等城市任何一个枢纽站点,最多不超过1500米,即构成了一个15分钟生活圈。

当然,这种“蛛网”布局,容易使陌生人迷路,而聪明的规划师在广场及其周围设计的许多不同的教堂、博物馆、车站等标志性建筑,起到了定位导航的作用,自然弥补了这一缺陷。(图1)

大连全新地标在哪里(大连城市地标中山广场)(1)

图1 1898年,青泥洼平面图。图中虚线为斯科利莫夫斯基城市广场和道路设计构想

而这与中国传统的以中轴线结构城市、布局路网、讲究规则、强调秩序、呈现出内敛含蓄的格局规划思路截然不同。但是,两者没有谁最好,只有谁更适合地形地貌、高效利用土地,以及民族和地域文化传统。

斯科里莫夫斯基制定的城市规划中,共有大小15个广场,而其中的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位于中央,是最先被确定的广场,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其直径达213米,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广场。其他根据功能和位置设定的广场均由道路与其通连,整个路网好似一张巨大的蛛网,均围绕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这个中央“网眼”织就,大有众星捧月之势。

由此可见,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具有决定意义,赋有统领性质,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城市空间布局的灵魂。(图2)

大连全新地标在哪里(大连城市地标中山广场)(2)

图2 中山广场美轮美奂的夜景

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具有多重功能,既承担着10条街道交汇于此的交通疏导之责,又是城市的客厅,为市民休闲、娱乐、集会之所,更是欣赏不同街景、观赏城市风光的最佳点位。

从广场发散而出的十条的大街,独具通透性,将周边连绵起伏的山脉、湛蓝的大海自然融入城市之中,即便是悠长的街景等,均构成一幅幅风景各异的美丽画卷。站在广场中央,极目远眺,行走在宽阔的大街上,沿着发射出去的视线放眼望去,或绿山耸峙,逶迤连绵,或海天白云,水色天光,给人以恬淡、舒适、赏心悦目之感,让城市里的人们,特别是生活在由钢筋和水泥构成的城市圈里的人们,始终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存在,从而使天然的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广场周边和10条大街所呈现的错落有致、风采各异的建筑侧影,则时时散发出城市独有的人文情韵,而广场中央的标志性建筑——东正教大教堂自然也成为十条大街回望的视线焦点。

由此,中央广场的辐射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很好地诠释了大连城市显山、露水、透绿的空间布局特色,更赢得了“大海把城市和天空连成一色”的赞誉。而每当夜幕降临,富有美学价值的圆形广场,灯火辉煌,光芒四射,美轮美奂,优雅地讲述着这座“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动人故事。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