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

小时候去颐和园,记得万寿山下有昆明湖。作为云南人,难免对“昆明”二字有所侧目,心想我大西南的省会名字,怎么出现在了皇家园林之中。但是想到“辽宁街”“中山路”之类的命名方式,也并未深究。

近日读《汉书.武帝纪》,中有一言,“元狩三年秋,发谪吏穿昆明池”。又见“昆明”二字,却是在长安之地。终于忍不住细探,昆明二字,所指何地,所为何来。

1

“昆明”最早见于史书,应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同师”为今腾冲,“叶榆”为今大理,巂[xī],为巂唐,是古哀牢的一个部落,在今保山、永平附近。有编发迁徙之俗的昆明人,则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地区。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1)

▲西汉地图,大理区域〔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今昆明地当时则为“滇”,其居民以“滇人”为主,有“滇王之印”传世。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2)

▲滇王印〔图源网络〕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附近),透过已经贸易到此的蜀地布匹、邛杖,得知身[yuān]毒国(今印度),与蜀地相通。汉武帝于是派人前往西南,想要打通从蜀地到身毒国的道路,结果在昆明人处吃了闭门羹,无法通行。

从这段也可看出,滇与昆明,为两地,“滇王尝留”,对汉使还算友好,“皆闭昆明”,至昆明人处就不能继续前行了。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3)

▲滇池〔图源网络〕

《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秋,发谪吏穿昆明池”。

通过上面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到,在元狩元年,张骞出使大夏返回长安,曾向汉武帝汇报说通过西南方向可通过身毒国(印度)至大夏;元狩三年,汉武帝修建昆明池。说明两年间,汉武帝多半已经知道了从滇国到身毒,中间受昆明人阻拦,无法通行的情况。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4)

▲洱海〔图源网络〕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修昆明池呢?是为了讨伐昆明人?

臣瓒(西晋学者)注解《汉书》曰:“《西南夷传》有越隽、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

臣瓒认为,汉武帝作昆明池,是为伐昆明而令军士习水师以备战。

然而洱海仅为高山一湖,南诏时期,唐与南诏两次天宝战争,主要战场也并非在洱海,而是借助苍山之险而战。历史上也几无在洱海中水战的记载。因此此说或附会为之,并不符实。

再回到司马迁的记载,他在《史记·平准书》中写道:“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修昆明池,是为了与“越”征战,而不是攻打昆明人。

“越”是秦末汉初占据岭南地区的赵氏南越国,其地为珠江水系所覆盖,以舰船作战,应更接近史实。

那为何汉武帝会将新凿之地命名为“昆明池”?

也许是听闻西南之地有昆明池,方三百里,心向往之;也许是不得通昆明过身毒,故将习兵之地以“昆明”命名,有震慑的意味,甚至还有欲将其收入囊中之意。至于真相如何,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2

也有人认为昆明池,即今滇池,但从史料来看,笔者更认可昆明池为洱海的说法。

毕竟昆明最初作为地名使用,是今四川省盐源县,靠近洱海地区,因与昆明部族接近而得名,与今昆明尚有一段距离。

今昆明之得名,是元代赛典赤主滇后所置昆明县,与汉朝相隔近千年之久。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5)

▲旧称“昆明”的盐源县与大理/昆明距离示意图〔作图:徐徕〕

只能说,昆明一词,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指有所不同,需分段而论。

3

至于颐和园的“昆明湖”,倒与大观楼长联的“汉习楼船”,可以一并观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大观楼长联

长联下联写史事,“汉习楼船”,指的汉武帝开昆明池习练水兵,用以备战。

乾隆则在《万寿山昆明湖记》中题写,“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得泉瓮山而易之曰万寿云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

可见乾隆大抵也是向往“汉武开边”,仿长安昆明池取“昆明湖”之名。

昆明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昆明到底在哪儿)(6)

▲昆明湖,颐和园〔图源网络〕

从洱海旧名“昆明”,到长安之西的“昆明池”,再到颐和园的“昆明湖”,昆明一词辗转流离,却和今昆明与滇池,并无实际的瓜葛。可算趣谈了。

参考文献:

[1]林超民,《林超民文集》第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95—296页。

[2]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史记·西南夷列传》。

[3]班固,《汉书·武帝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