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暴风起第一集(有风过耳上篇第1集)

应大家的要求,我们优秀的创作者团队在《半世人间》之后,又开始了它的续写,很多人的命运都值得去期待和观看,像最近很火的《你好,李焕英》,我们都想有一个好的人生始终,可边走边回望,也不过有风过耳一般,愿大家喜欢我们的创作团队,喜欢原创作品,支持原创作者,欢迎点赞转发,这也是我们平凡写作者的最高荣耀,谢谢大家,请您继续欣赏《半世人间》的续写《有风过耳》(上篇)第1集

接上篇《半世人间》 作者: 韩·江

题记:

行走半世,阅尽繁华,唯有风过耳。

我叫肖寒,就是胡蝶说的那个傻子班长。我傻吗?有可能吧,否则不会直到今天,依然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我也不是木雕泥塑,我也爱过、恨过,欢喜过、痛苦过。时光宛如一把刻刀,一点一点的雕去你最初的稚嫩、年少的幻想、青春的亢奋以及后来的放浪,留给你的,是无数个黑夜里的悠长的回忆。其实要感谢生活所赋予的一切,在时光河流里遇到的风浪险滩,才会成就你内心最终的波澜不惊和冲淡平和。

我没想到胡蝶回来,更没想到她会约我见面。平静的内心如同湖面投进了一颗石子,还是泛起了涟漪。

当胡蝶在黄昏时候出现在十字路口时,我以为这一切只是梦境。她一步步的向我走来,影子被路灯在身后拉的又细又长,我双手插在衣兜里,歪着头看着她。路灯下她的样子,模糊而熟悉。这一次,她主动的将头靠在了我的肩膀上,我只是用手拍了拍她的后背。她问我:你还好吗?一时间百感交集,无法言说,我很想说,此刻站在你面前的,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了。然而我只是点点头,轻轻地说道:还好。路灯的光线在我的眼里炫出七色的彩虹,眼泪还未滑过腮边,就被冷风擦拭的一干二净。

(一)

童年留给我的印象之一,就是——穷。我没穿过什么新衣服,大多都是别人穿过扔给我的;我没有雨伞,下雨时就硬挺着在学校与家里之间来回穿梭;我没喝过什么饮料,直到六年级时同学给了我一罐雪碧,而我却不知道该怎么打开;稀罕一点的水果也没见过,比如现在到处都是的糖炒栗子。有一次我们几个顽童在村口玩的时候,一个小伙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炫耀的吃起来。等他们都走了之后,我捡起他扔在地下的栗子壳,从里面掏出残留的果肉,什么味道我早已不记得了。只是在工作以后,我路过水果店的时候,买了满满的一大包糖炒栗子,然后又随手将它扔进了环卫工的垃圾车上。

然而童年的另一种印象,却是温暖。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身影是很少出现的。工作忙、路途远使父亲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种麦子一次,收麦子一次,过年一次。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母亲和我两个人度过,一直到添了弟弟之前。

母亲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父亲也舍不得让她出去干活,日子也就过得艰难而拮据。我厌恶这种拮据,它使我很多时候都产生了深深的自卑,然而又是因为这种拮据,让我也更多的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母亲只读完小学就被外公叫回家务农了,因为底下还有五个弟弟妹妹,家里是无论如何负担不起的。听外婆说,母亲是哭着央求外公让她能再背起书包去读书,可换来的只是塞给她手里的一把锄头。可笑的是,舅舅们是外公追着打着要求继续去念书,可他们就是不去。外公在我面前经常会说:那时要是让你妈继续上学,她一定会考上大学的…母亲用她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充分诠释了外公这句话,可人生,又怎能像文章一样,划掉重写?

也许是父亲常年不在家的缘故,一个人管孩子比较困难,所以母亲坚信“棒下出孝子”这句话。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村里的一个伯伯和我开了句玩笑,说我长大了不养活母亲,我就骂了人家。母亲气坏了,把我拉回家,一边拿起笤帚打我,一边却忍不住在哭。那个下午,我嘴角挂着已经干了的血迹一直跪在院子里。母亲的生气是因为我太没有教养,而我的委屈是好端端的凭什么说我不养妈妈?当然,心里也有那么一点点恐慌,我长大了,真的会不孝顺母亲吗?

下雪天的时候,在狭小的屋子里,母亲盘膝而坐炕上,趁着窗外无声的飞雪,纳起了鞋底。我就在那堆满是针头线脑的竹筐里,搜寻着能当玩具的东西。偶尔翻出一个小小的气球皮,就高兴地大叫起来。母亲帮我将气球吹起,我又顽皮的松开手,看它在屋子里跳动着飞来飞去。母亲再吹的时候,“砰”的一声吹炸了,就惹来我的一阵哭声。她就会将我抱进怀里安慰一会,我又挂着眼泪继续去找能玩的东西了。

等到雪小了,我们就跑到院子里开始堆雪人。冻得通红的小手给雪人插上笤帚做的胳膊、玉米芯做的鼻子、煤球做的眼睛,母亲总会问:这个雪人像谁?

我说:像爸爸。

她就问我:那你想和爸爸说什么话呀?

我想了一下说:我想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看我?

院子里椿树上在秋天里还未落完的黄叶,在母子的对话声里,随着雪花慢慢的飘下地面,一片……两片……

大雪纷飞的夜晚,功课做完后,拿起自己的小人书就着昏黄的灯光一页页的翻着,无聊时也会趴在窗格子上,透过那一块并不清楚的玻璃,看着万家灯火下一团团的雪花如精灵般一样在风里跳舞。

母亲靠在炕头,织一会毛衣,又拿起来在我身上比划一会,嘴里念唠着:怎么又织小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寒气从并不严实的窗子外带着潮湿的土腥气吹了进来。夜的静谧,更显出这雪夜的凄冷,打一个寒战,赶紧钻进被窝里,露出头来,看一会织毛衣的母亲,看一会昏黄的灯光,听着时紧时疏的风声,朦胧中,一只手为我掖了掖被角,睡意伴随着被窝的温暖渐渐涌了上来……

纵有暴风起第一集(有风过耳上篇第1集)(1)

(二)

父亲比母亲幸运一点,上完初中之后才去工作的。但是那个时候的上学,按父亲说的,几乎天天就是参加各种运动,各种政治学习。加之老师都是兼职,农忙时节也要回家种地,撇下一班学生任他们下河摸鱼、上房揭瓦,文化课自然也就没能学到多少,以至于现在的他用起手机,26个拼音字母都没法认全,只能一笔一划的画出想写的字。

没有念过多少书的父亲,在休假回来的时候就会陪着我和母亲,享受着属于他的那份短短的惬意时光。每次回家,他都会带给我一种饼干,那饼干小巧玲珑,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他说这个在哪都买不到,只有火车过道上那些叫嚷着“香烟啤酒,瓜子花生”的列车员推着的小货车里才有。

于是我将那一包饼干藏到谁也找不见的地方,今天吃一只“猴子”,明天吃一条“鱼”,等这些“动物”都被我吃光了好久好久之后,时间长得我都忘了它们长什么样子的时候,父亲才会又带着一群“动物”回来。

也许正是因为贫穷,才会显出食物的可贵,显出食物所带来的那份温情。一次别人给了母亲两个大大的红苹果,母亲舍不得吃,说放到箱子里等父亲回来了一起吃。放苹果的箱子又是我每晚做作业的“课桌”,于是我每天晚上就一边做作业一边闻着苹果透过箱子散发出的香气。这香气让我馋涎欲滴、饱受折磨,它从起初的清香,变成后来的浓烈,最后再变成酒一般的馥郁。但是再怎么馋,我都没有偷偷打开过箱子,我怕打开了,香气跑了,父亲就会回来的迟了。

父亲在家时,给母亲读报纸或杂志时会常常念错字 ,有时还会说些颠倒话,这些经常会遭到母亲的挪喻和两个儿子的哈哈大笑。而父亲嘿嘿一笑,说这怪小时候没好好读书,识字少了。

其实我已经听隔壁的奶奶讲过了原因,祖母在父亲五岁时就去世了,父亲也几乎不记得她的模样。祖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知道每天下地干活,家里的一切都是两个姑姑来打理,而让大孩子管小孩子,可想而知,能好到哪去,没有母爱的父亲几乎也没得到过什么父爱。 一次,父亲给祖父要八分钱买作业本和铅笔。祖父不给 ,似乎还打了父亲,最后父亲将麻纸裁成本子大小,用线给自己穿出来一个作业本。麻纸糟极了,铅笔轻轻一点就是一个窟窿,不知道当时他是怎么来写作业的。而没有新铅笔,就将铅笔头继续穿在竹竿上来用,直到实在没法用了时,隔壁奶奶给父亲买了根新的,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父亲的性子是温软的,我很少见他发脾气,他也不像母亲 ,很少会打我们骂我们,当然了,母亲的教育方式虽然暴力点,但却有效。记得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父亲责骂我,冲突升级,父亲顺势拿了把铁叉吓唬我,我就直接坐在麦草堆上,父亲一看,却又扔掉手里的武器,伸手来拉我。

每当除夕夜晚,一家人围在桌前看晚会的时候,当屏幕上出现那些煽情感人的画面时,尤其是有孤儿的画面,父亲就会不说一句的默默看着,然后不停地擦拭流出来的眼泪,我知道,他是想起自己的童年。和自己相比,我无法想象父亲的童年,没有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细心的呵护,那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 。所以也就知道了父亲为什么对我们总有那些絮叨的关心 ,为什么对我们脾气是那样的好。

我知道他也很爱我,但是可能由于童年的生疏吧,直到今日,我和他也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只是有时我说到自己的工作时,似乎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告诉你该怎样怎样去做,我却急急地打断他的话,让谈话就此终止。我似乎认为父亲和我的思维方式不同,沟通也不是那么的顺畅。我不知道自己如何会这样,也许只能解释为我和他的性格相似吧,但这样的解释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牵强。

倒是父亲和弟弟的话比较多,弟弟回家时,他们俩会谈谈弟弟的学习生活,会聊聊他们喜欢的篮球 ,而我,只是在一边似听非听的听着。

我想自己真的不会当着父亲的面说声我爱你 ,不会像对母亲那样拥抱他,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父亲的尊敬和关心。我和父亲彼此都关心和爱着对方,只是我比他更不善于或者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在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

就像有一年我住院的时候,每天都忍受着磨人的疼痛,母亲依然会笑着将我扶起为我做一件件事,而在那个三月雪花纷飞的清晨,父亲走进病房拍打完衣服上的雪花后,面对着窗外的飞雪,竟然开始流泪了。只是我不知道,那是他在心疼我。

我无法形容我和父亲之间的爱,不可否认,有时我更会稍稍漠视这种爱的存在。这就像黑夜里缓缓流动的河流 ,看不到它流动的方向和激起的浪花,但是,你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它流动着,沉默着,将小舟一般的你不停地朝前方载去,不管遇到风雨还是险滩,都会让你尽量少受一些创伤,默默地载着你,护着你,让你驶向远方。(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