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服制度大全(关于五服出五服)

“五服”有四种含义:

其一,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其二,古代统治阶级内部有五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服式各不相同,通称“五服”。

其三,古代守孝按期限及孝服粗细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其四,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这五代父系血缘关系,也成为“五服”。

本文介绍的是指第四种“五服”。

古代五服制度大全(关于五服出五服)(1)

出五服的意思是:

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du之服丧,zhi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dao出五服即可通婚,现代人多认为五服是五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

研究五服制度,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天下”观念,对于研究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原王朝与周边族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看,秦以后的东亚政治形态具有很强的五服形态扩大的特点。

本来的五服指的是五种孝服,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

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在丧服中明显地表现了血统亲疏的等级。因此,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尔雅·释亲》:“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注:“同姓之亲无服属。”这就是说,族兄或族弟的儿子相互间已经没有丧服的关系,只有同姓的关系了。

《礼记.大传》里有句话,叫:“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其实就是跟五服这种关系相对应的,意思就是五服之后就可以分家另过了。换句话说,不在五服之内,就不算亲戚了。五服内的亲戚之间人情世故来往交集比较密切,五服外的人情世故不用走动了。

古代五服制度大全(关于五服出五服)(2)

关于九族:

《三字经》中有云:“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古代五服制度大全(关于五服出五服)(3)

何谓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古同“昆”)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