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

《道德经》:遵循这个规律的人,能够生活圆满,顺风顺水。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1)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人生中要学会有一个平静平和的一个内心,来迎接人生的一个状态。凡事适可而止,不可太过于强求,很多人对于这些事情只是简单一个了解认知的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其中的一些内涵。

在《道德经》中第15章,善为士者中,就特别强调这样一个规律,什么事情,学会适可而止,学会顺其自然。不可太过于丰满,过于凡事不可过度,一旦违背这些规律的时候,也就是说逆反自然规律,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不圆满的。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2)

道德经中的原文: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遵循到这一个规律的人,不提倡隐瞒过度,凡事适可而止,凡事宁可亏损缺失,也不能过于圆满。

这也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要说的适可而止,不可过度的道理。哪怕某一件事情留有一些遗憾,也不可能让某一件事情太过于完美。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取得真经。但是取经回来的途中,经过一条河,河水把经书打湿了,最后让经书损失了半页。唐僧这个时候特别的懊悔,悟空就在这个时候安慰他说:凡事都没有最完美的,更何况是这几页经书呢。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3)

其实啊,大概这个事情也就是符合道的一个规律,并没有最完美的事情,从来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很多事情都会留有遗憾,在这样的一种规律,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凡事也不可过度不可强求完美。

否则也就是违背一个自然规律,而真正的在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这个规律的人,都有一个精神通达的一个内心,达到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这种人行事稳妥谨慎。

对于自己的内心有很强的一个平定功夫,表面上有一种清净而又无为的一种状态,实际上蕴藏着极大的潜能。会有很大的创造性,只是不愿意显山露水,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一个非常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地领悟道的人才有这样的境界。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4)

这样的一种人,他的内心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就是有一个混沌的外在形象,但是内心非常清净纯洁。和污浊的世界同为一体,不隔离也不生疏。这就是体会到这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是修道的重点,他是变得平淡无奇,不显山不漏水的。

老子曾经把悟道的这个境界的人这一种觉悟比喻成冰山消融,焕发出自然的勃勃生机,从得道而言,能冲破束缚自己的追求。然而能够到达这个境界的人,不执着于某一件事情,了无牵挂,自然也就逍遥自在。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5)

我们再回到我们之前说的那句话,老子就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太过完美。

有的事情,就自然就好,如果说某一件事情没有一个最完美,而你却过分的强求。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就很难做到心无旁骛。很难做到内心清静和了无牵挂,因为你的心执著在某一件事情上面。

当你对某一个事情真正释怀,做到顺其自然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逍遥自在的状态。

道德经38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处事(悟透这一个规律)(6)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你对老子这句话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