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

[腕表之家 腕表说]网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聊的这款表是来自朗格的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这款表是朗格最简单的表,也是第二便宜的表,我不否认这是一只朗格的入门表,但我想说,这款表除了没有复杂功能,其它地方可一点儿都不入门。

在讲这款表之前,我先大致说一下这款表的命名。在朗格所有手表系列中,唯有萨克森系列是用地点来命名的,由此可见这个地方对于朗格甚至是整个德国制表业是多么重要。一方面是朗格表厂的所在地格拉苏蒂镇,隶属于德国萨克森州;另一方面就是萨克森州的丰富矿产资源,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以及格拉苏蒂成为德国制表重镇,提供了一片坚实的土壤。直到现在,萨克森州依然是德国东部人口最多,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州。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1)

我们回到手表,现如今想要知道一个钟表品牌是否真正在用心做表,只需要看两点,一是看该品牌最复杂的作品,二就是看其最简单的作品。前者看的实力,后者看的则是态度。这款萨克森两针手动表无疑是最标准的后者,这款是朗格功能最简单的手表,甚至比朗格尺寸最小的35毫米小三针还要简单,正因为这款表是如此的简单,所以剩下的就全是态度了。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2)

这款表的正面一目了然,无需我过多阐述,我主要说一下它的背面,这款表搭载了型号为L093.1的手动机芯,这款机芯虽然是朗格最最基础的机芯之一,但其炮制之繁却无一丝懈怠。朗格作为德系顶尖制表工艺的代表,其机芯值得说的地方实在比较多,所以我在这里就挑一个这枚机芯第二大的零件,四分之三夹板说一下。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3)

四分之三夹板通俗的讲,就是盖在机芯上用于固定齿轮,且面积大约占机芯面积,四分之三的一块金属板子。如果从专业角度讲,就是将原动系夹板与传动系夹板合二为一的夹板,至于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在精密机械上的加工精度,和瑞士差距较大,用一块板子比用两三块板子省事。当然,这个观点说的是在怀表时代,但如今的手表时代,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无论是在制作还是打磨,不仅不省事,反而比其它品牌更加费事。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4)

目前,朗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机芯夹板都使用德国银材质制作的品牌。德国银是一种铜、锌、镍比例为5:2:2的合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铜,虽然比黄铜贵,但毕竟都是铜,使用它并不能使机芯更尊贵;其次,尽管白铜比黄铜更坚固,但对手表性能的提升可以说微乎其微;第三,由于德国银没有镀层,所以安装时若留下指纹会非常麻烦。既然这种材质如此麻烦,朗格还为何执意要用呢?就是为了机芯能增添那一丝的美感。因为德国银中的镍氧化程度相当低,其表面可以无需其它电解质或抗腐蚀涂层,所以德国银在接触到空气时,表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层类似香槟金颜色的保护层。这就好比我们俗称的包浆。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5)

不仅是材质,朗格四分之三夹板除了正面能看见的格拉苏蒂条纹,我们一般在主夹板上常见的圆珠纹同样会在四分之三夹板的内侧出现。但遗憾的是,如果不是表的主人自己拆,可能一辈子都看不见内侧精美的圆珠纹。在众多打磨工序中,要说最见功力的还得是倒角打磨,因为这一工艺要同时涉及切割斜角和抛光。而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不仅是每一个边缘,甚至是每一个宝石轴眼,每一个轴承孔位,都经了倒角抛光,而这种环节,机器是无法完成的,要完全采用手工打磨抛光,未来如果我们能借到朗格轴眼多的表款,大家就会理解这道工艺是多么奢侈。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6)

这只表的价格是155000,我可以负责任的讲,这款表绝对是这个价位里做的最用心的表,这只表买来就即使不带,多一件时常可以把玩的精致事物也是不错的。

90年代的瓦斯针机械表(匠心铸就-朗格萨克森37毫米两针手动表)(7)

以上就是我对这款表的一些见解,网友对这款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腕表之家,只为爱表的你,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图/文 腕表之家 思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