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中国芯’!”2003年2月,上海锦江小礼堂,世界瞩目的“汉芯一号”发布会正在隆重举行。

台上,西装革履的中国“芯片之父”陈进拿着一块芯片,意气风发,侃侃而谈!

这小小的芯片让在场众人激动不已,中国人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芯片,不怕被外国人“卡脖子”了。

然而,三年过去了,“汉芯一号”一直没有量产,陈进在发布会上宣布的百万订单也不见踪影。

更让人震惊的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陈进从万众瞩目瞬间被万人唾弃。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1)

01

1968年,陈进出生在福建一个富裕家庭,从小他就特别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

长大后,陈进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大学毕业后,选择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硕博连读学位,研究方向是电路模拟和测试方法。

博士毕业之后,陈进留在美国,入职摩托罗拉公司无线通信分部,从事芯片测试工作,后在2001年被公司派往中国苏州新区,负责模拟电路设计。

陈进的专业是芯片测试,与电路设计相去甚远,为此,在去苏州前一个月,上进努力的陈进特地突击学习了模拟电路设计,他想勤能补拙。

但设计能力,岂是一个月的学习就能提高的?因此他在苏州工作期间,所带领的模拟电路组并没有拿到项目。

这次失败的职业经历并没有让陈进沉下心,他也没有从头学习设计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相反的,他竟然萌生了转入学术圈的想法。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2)

陈进开始联系国内的大学,希望能在大学校园获得任教的机会。

当时我国正在大力扶持芯片产业,各种芯片项目纷纷上马,投资芯片的热钱很多,不少大学对海外芯片设计人才求贤若渴。

瞅准时机的陈进趁机包装了自己的简历,夸大了自己在摩托罗拉苏州设计中心的工作经历,从“高级工程师”变成“高级主任工程师”,又特别增加了自己在芯片设计方面和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经验。

这份华丽的履历,很快让他获得了上海交大的青睐,顺利入职该校。

之后不久,陈进就顺利评上教授职称,学校还专门成立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任命他为主任,并把国家863计划“汉芯DSP芯片”的研发任务交给了他。

DSP是与CPU并重的芯片工业两大核心技术之一,在蓝牙、无线通信和图形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时只有少数国家拥有DSP技术,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可以说,陈进的身上担负着整个芯片界的期望。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3)

02

新官上任三把火!

重任在肩的陈进立下了军令状:要在四年之内取得研发的突破性进展,而他似乎也不负重望,很快就拿出了成绩。

2001年9月,陈进和团队开始设计“汉芯一号”,4 个多月就完成了源代码设计,1年之后就完成了试生产,效率十分惊人。

要知道,芯片的设计制造十分耗时,当时具有最顶尖技术的DSP56800E芯片,出自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有上百位工程师参与这个项目,耗时3年才研发制造出来。

因此,“汉芯一号”这么快能研发出来,不少人质疑它的真实性,但之后官方的一场发布会,打消了所有质疑的声音。

2003年2月26日,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主持了“汉芯一号”的发布会。国家和上海市的多位官员、中科院院士以及863计划专项小组的专家团队全部出席,场面十分隆重。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4)

在发布会上,陈进向大家介绍了“汉芯一号”, “汉芯一号”采用了0.18微米的先进工艺设计,共集成了250万个器件,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进行2亿次运算。

接着陈进又拿出一个装载了这款芯片的MP3,并让其成功运行,顿时,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与会专家们热泪盈眶,对他们来说,这块小小的芯片承载了太多的期待。

因为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国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芯片一直依赖进口,一旦哪天被“卡脖子”,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我们能自己研发“中国芯”,一直是芯片从业人员的梦想。

但芯片技术与其他技术不同之处在于,芯片是遵循摩尔定律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不断进步的,大约每两年左右,芯片上的晶体密度就会增加一倍,芯片的性能也在翻倍增长。

这就要求芯片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也需要指数级增长,才能保持技术领先。

当天的发布会上,专家组经过鉴定之后,认为“汉芯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集成电路,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芯片技术研究具有理程碑意义!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5)

03

“汉芯一号”问世不到一年,陈进和他的团队又研发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提前完成了之前承诺的目标。

汉芯系列,让陈进收获了掌声、鲜花和荣誉,大家称他为“芯片之父”。

凭此,陈进一跃成了科技界的明星,各种头衔加诸于身,他摇身一变,成为上海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当上了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还是多家科技公司的高管。甚至不少人都猜测,陈进很快会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令人疑惑的是,“汉芯一号”发布之后三年多,陈进在发布会上说的百万订单却一直没有影子。

对此,陈进的说辞是:汉芯一号在技术上还需要改进。

可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技术工艺水准的芯片,几年都无法量产,难道不怕被淘汰吗?

2006年1月17号,一篇名为《汉芯黑幕》的贴子出现在清华大学的BBS上,公开报料汉芯一号造假!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6)

贴子的作者不留情面地指出:陈进在国外的履历造假,他在美国工作期间只是从事芯片测试,并没有从事芯片设计。

而所谓的“汉芯一号”,是用摩托罗拉的源代码和芯片改造而成的。此外,作者还爆出陈进侵吞科研资金、中饱私囊等行为。

贴子一出,整个科技界和学术界一片哗然,陈进狡辩说那是造谣污蔑,但网上的舆论越演越烈。

国家随后成立调查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详细调查,最终宣布“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至此,陈进的惊天骗局终于被揭开。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7)

04

其实,最初,被寄予厚望的陈进,也想在芯片研发上尽快做出成绩,证明自己,但他本身的专业是测试方面,对于研发他并不在行。

可那时陈进已经是“赶鸭子上架”了,抱着侥幸心理的他只得在2002年下半年,找到一个美国同学负责IC设计,又找来原苏州设计中心的同事负责系统。

讽刺的是,只有这两个人是汉芯研发的主力军,陈进团队的其他人员对芯片研发都是门外汉。

两个人要带领一个并不专业的团队,在短时间内就完成芯片的研发任务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进并没有实事求事地向上级领导反映,争取更多的研发时间,而是打起了歪主意。

他深知抄袭是最快出成果的办法,就利用一次出差美国的机会,从供职于摩托罗拉的朋友那里下载了一款DSP芯片的源代码,又在这些源代码的基础上,做出了“汉芯一号”。

可仅有源代码没有调试接口IP模块的芯片,是无法加装系统应用的,于是陈进又想出了更疯狂的办法。

他托人从美国摩托罗拉购买了10颗芯片,拿到芯片之后,他竟然找到一家装修公司,要求他们用砂纸打磨掉芯片上面的Logo,再刻上汉芯的Logo。

如此一来,这些并非陈进团队研发的芯片,堂而皇之地成了汉芯产品。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8)

在发布会的当天,陈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偷梁换柱,用打磨好的芯片充当“汉芯一号”。

其实汉芯一号申报参数中的针脚数是208脚,这种芯片却是144脚。现场演示时,用假芯片驱动的MP3翻来覆去也只能放三首歌。

那么陈进在发布会上宣称的百万订单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陈进把从摩托罗拉盗来的源代码以50万美元又卖出去了,而货款由一家叫Ensoc的公司收取,这家公司,其实是陈进自己在美国注册的一家科技公司。

陈进自以为一切都处理得天衣无缝,但他忘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2006年5月,上海交大撤销陈进在该校的所有职务和学术职称,国家相关部门也与其解除了科研合同并向他追缴各项经费,资金总额高达11亿元。

而陈进似乎也预感到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早就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

在汉芯研发期间,陈进就利用所得项目资金在美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揭露汉芯骗局的贴子出来之后没多久,他就想办法逃到美国,陈进至今仍在美国从事芯片产业,不仅管理着自己的公司,还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芯片之父放弃美国高薪(他芯片之父)(9)

05

陈进一手炮制的造假事件,给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不小的打击。芯片从香饽饽一下变成烫手山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从那以后,整个舆论对半导体产业的负面评价铺天盖地,国家对与芯片有关的项目审核越来越谨慎,并减少了扶持力度。

因为投资资金热潮退去,三大国产微处理器众志、方舟、龙芯在商业化上都以失败告终,而芯片产业是离不开资金扶持的,这使得我国芯片产业停滞13年,错过了黄金发展期。

好在2014年6月,国家又将芯片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9月,又设立了国家芯片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共募集了资金1387亿元,用于芯片产业链企业的股权投资。

有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中国的芯片产业又重新蓬勃发展,但我们要谨记汉芯造假事件的教训,芯片产业不光需要资金,需要技术,需要人才,更是需要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干实干,才能走得踏实长远。

期待“中国芯”的未来!

作者:Jenny 崔

编辑:萌萌

资料来源:

1、《芯片战争》余盛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财新网:《“汉芯之父”浮沉录》2006.05.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