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

一提到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春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在春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睡过了头,夜里风雨来袭,风吹雨打过后花瓣散落一地。

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1)

春晓

孟浩然简要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以字行之。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襄阳”。

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2)

襄阳

孟浩然出生在书香门第,孟家祖籍山东。孟浩然有诗云:“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孟家自称是孟子的后代,于是孟浩然的父亲给他取名字的时候,选择了《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中“浩”字,并用“浩然”做了他的字,可见父亲对孟浩然寄予很大希望。

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3)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生活的时代

孟浩然出生于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辞世于开元二十八年,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盛世中的盛世。那时虽然武后把持朝政多年,但国家运行顺利,直到开元年间,大唐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中。

对于信奉孔孟思想的孟浩然的父亲来说,武后干预朝政却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相对富足的家境和尊崇孔孟的家风,让孟浩然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正是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让年少的孟浩然和他的父亲一样,希望早日看到匡复李唐王朝的那一天。

从小就能感受到的田园生活

在孟浩然成长的过程中,他开始尝试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孟浩然的家宅在襄水南面,周围有苍翠的大山,近处竹林掩映,远处麦波荡漾。孟浩然小时候还经常泛着小舟,沿着水路游览欣赏附近的自然风光。这种悠然恬静的生活给孟浩然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回忆。

《春晓》是如何写成的

每到春天,孟家屋后的桃林中桃花盛开,桃林里有一个专门为桃子成熟时看守桃子用的草庐,春天时便是空闲着的。十几岁的孟浩然就会独自一人住到草庐里,置身于桃林深处,他习惯融入自然之中,寻找一份独特的感受。

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4)

桃林

夜深时分,孟浩然坐在案台旁,就着昏黄的灯光读书。读书读得疲倦,他熄灭了油灯,裹上被子进入梦乡。梦里仿佛听到草庐外刮起大风,又好像听到下雨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孟浩然并不想动弹,忽然想到昨夜风雨交加,不知桃林里的桃花会掉落多少。他起身推开窗子,桃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淋湿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鸟雀跳来跳去,昨夜一场风雨吹落了满地的桃花。望着眼前的春景,一首《春晓》从口中徐徐念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想到在这么好的春天里,却在睡到这么晚才醒来,有种蹉跎了时光的感觉。啼叫的鸟雀似乎打扰了他清悠的生活,夜里的风雨吹落了桃花,让这些娇美的花朵和泥水混合在一起。春朝晚醒,让年轻的孟浩然心里多了一些愁绪,也让他有些迷茫。

李唐匡复

孟浩然十六岁时,武后重新将皇位传于皇太子李显,在位十五年的女皇走下神坛。孟浩然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感到周身像被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样,他觉得到了为国家效力的时刻。他的人生正处于最青春向上的阶段,也许多年苦读终于能够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了,孟浩然和他周围年轻的学子们都跃跃欲试,想去参加科举考试。

关于孟浩然的知识(从春晓观察青年时期的孟浩然)(5)

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

小结

青年时期的孟浩然在信奉孔孟的家庭中成长,家庭氛围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热爱自然,熟读诗书,同时他也同父亲一样,愿意看到李唐宗氏重新夺回大宝之位,并且自己也能找到机会为国效命。

不过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他入世为官的理想并未能实现,同时他又没能放弃自己喜爱的隐逸生活,徘徊在隐与仕之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