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啥痛哭(李鸿章临终绝笔写了什么)

李鸿章去世前,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在李鸿章去世后,送到慈禧的手里。慈禧看到这道奏折后,一时老泪纵横,痛苦不已。

那么,李鸿章在奏折里写了什么?慈禧为什么为这样失态呢?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啥痛哭(李鸿章临终绝笔写了什么)(1)

(李鸿章旧照)

李鸿章死前,正遇“庚子之乱”。

当时,几十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围攻各国领事馆。之所以义和团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慈禧暗中支持,想利用他们的力量,把西方列强赶出中国。

慈禧之所以如此痛恨洋人,是因为戊戌变法后,她一心想废掉光绪,但遭到西方列强的反对。这无疑是对她权力的挑衅,因此她不管不顾,向列强发起了宣战。

这样一来,洋人立刻组建了八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进了北京城。

慈禧眼见北京城守不住了,只得丢下紫禁城,带着光绪一路西逃。

捅了这么大个窟窿,得找人来补啊。

有家不能回的慈禧,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

于是急命他为清政府全权大臣,入京和列强谈判,看怎么赔偿合适,只要把这事给摆平了就成。

其实,这事谁都知道是个吃亏不讨好的事,李鸿章更是吃过一次亏。

当年签《马关条约》时,李鸿章身负使命,在谈判中尽力维护清政府权益,据理力争。但无奈国家羸弱,面对日本列强的傲慢羞辱,最终还是少不了割地赔款。条约签定后,国人纷纷痛斥李鸿章是卖国贼。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啥痛哭(李鸿章临终绝笔写了什么)(2)

(李鸿章拜会列强)

所以,当慈禧的任命下达后,李鸿章的家人一万个反对。再加上李鸿章身体不好,有咳血的毛病,因此家人百般劝阻,让他推辞掉这个职务。

但李鸿章没有听家人的劝告,还是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分别拜会了各国使馆。

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与洋人斡旋时的心理负担太大,李鸿章病倒了。

李鸿章这一病,本想漫天要价的洋人们沉不住气了。

毕竟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吃上清政府一大块肉,而不是取代清政府。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出了10亿两白银的赔偿。

李鸿章拖着病躯,强打精神,和洋人据理力争。尽管途中吐血数次,但他依然坚持把清政府的损失降到最低。洋人最终将10亿白银,降到了4亿5千万两,并称中国当时有4亿5000人,一人赔一两,表示羞辱。

李鸿章想,只要能降低赔款,也不管羞不羞辱了,于是经得慈禧同意后,最终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条约签定后,八国联军退出了北京城。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啥痛哭(李鸿章临终绝笔写了什么)(3)

(慈禧剧照)

慈禧打点行头,准备起驾回宫。

李鸿章却咳血数升,病倒在了贤良寺。

李鸿章自知命不久矣,于是提笔给慈禧写了最后一份奏折,然后才穿上寿衣静静地等着那一刻。

然而想着国难当头,还有许多事情未办,终究心不能安,忍不住默默流下两行清泪来。不久卒,卒年78岁。

很快,庆亲王奕劻,便将李鸿章的遗折呈给了还在回京途中的慈禧,并将李鸿章病逝的消息一并传达。

慈禧听闻后,眼睛湿润,待看完遗折,更是泣不成声。

原来,李鸿章在遗折中依然担忧清朝国力凋敝,时局艰难,苦劝慈禧和光绪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

要知道在清末,官员腐败已经是很严重的问题了。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尽管慈禧多次向封疆大吏拍电报,希望他们能进京勤王,但有动静的几乎没有。所以,此时李鸿章的鞠躬尽瘁,让慈禧感动不已。她当时一边哭,一边说了一句:“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没有人分担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李鸿章这样好用的大臣,再也没有了……

(参考资料:《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