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战国风云人物荆轲刺秦)

战国末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残食吞并东方六国。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远离列国兼并中心的燕国,终于感受到了切实的亡国威胁。但此时燕国已无力组织有效的反击。

无可奈何之际。燕太子丹想到刺杀之计,用胆大的刺客,假借信徒求和之名,入秦,刺杀秦王政,以逼迫秦燕和谈。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战国风云人物荆轲刺秦)(1)

这为战国历史的结局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悲凉色彩。荆轲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战国末期,魏国人,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荆轲年轻时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燕国,受到燕国智勇田光的赏识。燕太子丹原在秦国做人质后逃回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且秦军已逼近易水,唯恐燕国亡国的灾祸来临,心中十分忧虑。

日思夜想,也没有好的主意。有人推荐他去找贤士田光问计。太子丹跪迎田光,恭敬地请他入座,然后禀退左右,李喜,请教田光道。仅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想办法来帮帮燕国。田光说,好马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一日千里,等到他衰老力竭时,却连烈马也跑不过了。您只知道我年壮的情形,如今我已年老力衰了。若为国事,考虑,我的朋友荆轲可以担当此任。太子丹于是请求田光引荐荆轲,并请田光务必保守秘密。田光见到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深,燕国无人不知。太子请我想办法对付秦国,可他只知我年壮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已年老体衰了。我已把您举荐给了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答应了田光,田光为了保守秘密,遂自刎而死,以此来激励荆轲。

荆轲见到太子丹,转达了田光的遗言,太子闻讯,泪流满面。待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叩头,请荆轲设法解救燕国危难。他告诉荆轲,自己准备派勇士出使秦国,用重力引诱秦王,然后效仿春秋时期鲁国的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例子,逼迫秦王答应燕国的条件。他希望荆轲能够承担这一重任。荆轲经不住太子丹的苦求,于是答应下来。太子丹遂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上等馆舍。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赠其车马和美女,让他称心如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

太子丹对荆轲说,秦军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我虽想长久地侍奉您,可现在没有可能了。荆轲说,即使您不说,我也准备行动了。可现在去,如果没有信物,就无法接近秦王。我听说秦王要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叛将樊于期。如果能得到樊将军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能有报效太子的机会。樊于期与秦王有切齿之恨,他听说此事后,情愿以死为志,以助荆柯,于是自杀身死。

荆轲用匣子收敛他的头颅,从太子丹那里拿到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并让工匠用毒药淬染,于是准备动身。燕国有个叫秦舞阳的勇士,12岁杀人,别人不敢正眼看他。太子丹派秦舞阳做荆轲助手,但荆轲想等好友盖聂同行,盖聂住得远,没有及时赶到。太子丹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请他尽快出发。

荆轲出发时,太子丹和闻知此事的人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众人来到易水岸边,告别上路。这时,高渐离击筑,荆轲闻声歌唱,歌声凄厉悲怆,闻者无不落泪。当荆轲倡导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乐音顿时转作慷慨激昂的语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

荆轲登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再看一眼。荆轲一行来到秦国,准备面见秦王,献上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秦王闻讯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殿中接见燕国使者。

荆轲刺秦王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战国风云人物荆轲刺秦)(2)

荆轲手捧封藏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依次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时,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荆轲于是取过地图奉献上去。他慢慢地打开卷轴,等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藏在里面的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刺向秦王,可惜没能刺中。

秦王大惊,急忙挣断衣袖,抽身而起,伸手拔剑,可情急之下,剑身卡在剑鞘里,无法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而逃。群臣见状惊慌失措,因为按秦国法律,大臣上殿见君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侍卫虽带武器,却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命令,不能上殿。

荆轲刺秦王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战国风云人物荆轲刺秦)(3)

危急之际,御医用随身携带的药囊投向荆轲。荆轲一惊,秦王趁机拔剑砍向荆轲,一剑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举起匕首,奋力掷向秦王,可惜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回身再砍荆轲,荆轲8处受伤,自知事情败露,以助大笑,岔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不成,不过是因为我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回去报答太子。两旁的人赶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晕目眩,好久才回过神来。秦王对燕王心怀愤恨。增派军队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被迫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继续追击,燕王无奈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求和,但秦军仍继续进攻。

五年之后,灭燕,燕王喜被俘,秦国最终吞灭六国,一统天下。后来,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利用居住的机会,见到了已经成为皇帝的秦始皇。想用随身携带的柱,来击杀秦始皇,为荆轲报仇,结果未击中也被杀死。荆轲刺秦,实际上是在秦灭六国进程中身处弱势的一方,无力面对秦的强大军力进攻而采取的非对称反击。在天下大事已定的情况下,虽无力改变全局进程。但这历史性的一幕,作为弱者抗击强者的象征,为战国历史的终结留下了一缕深沉悲壮的余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