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1)

读书乃修身之基、立德之本、成事之要。古今中外,关于重读书、乐读书、善读书的论述和典范不计其数、不胜枚举。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2)

古人十分重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说过:“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有一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3)

读书为乐,修身兴家。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可以让我们修身养性、立德增智、经世致用、兴家传家。正所谓:“振家要读书,厚德载福祥”,“世代书香传家风,永世家和善为本”,“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4)

读书为乐,开卷有益。有人说过:“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英国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5)

读书为乐,乐在情趣。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人生至乐是读书,好书相伴心怡然。真正把读书之乐说得让人心驰神往的,当属生活在宋元更替时代的翁森所著的《四时读书乐》了。四季读书,皆得其乐。春读之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读之乐,“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读之乐,“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读之乐,“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欣赏如此赞美和劝导读书学习的诗句,谁会不对读书充满遐想与渴望,谁不想找寻和享受读书之乐呢?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6)

读书为乐,重在选择。“读奇书,长睿智;读好书,增涵养;读善书,修身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徐特立先生曾亲笔题写一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用以告诫人们为人读书做事,要注重谨慎选择,坚持读好书、重修养、做善事。今天看来,徐老的对联,对我们注重读书、修养品德、增强本领,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7)

读书为乐,贵在坚持。古今中外善读书的人,都把坚持勤奋读书作为终生的不懈追求。毛泽东主席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对书爱不释手,在他的中南海故居里,简直是书的天堂,卧室的书架、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地方外,其余全都被书籍占满了。即使晚年重病在身,仍然坚持勤奋读书。伟人读书的典范,深刻启迪我们,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读书是加强自身修为的第一要务。我们只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学思践悟,才能更好地塑造新自我、适应新时代、取得新成绩、提升新境界。

读书为己 读书为乐养性莫若修身(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