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勤能补拙(曾国藩的天下至拙)

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勤能补拙(曾国藩的天下至拙)(1)

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机灵聪慧,兴趣爱好广泛。

有一次舅父带着他去拜访前辈福楼拜,并且他也想让莫泊桑能拜福楼拜为师。

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跟我说说你的学习情况。”

莫泊桑回答:“我上午花两个小时读书写作,然后再花二个小时弹钢琴。下午去修汽车,接着就跟朋友去踢足球。晚上去店里学制作烧鹅。”

莫泊桑有些得意,反问:“那您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的一天很简单。上午四个小时读书写作,下午四个小时读书写作,晚上,还是读书写作。”

莫泊桑不无嘲讽地道:“难道你就不会别的了吗?”

福楼拜说,“那你有什么特长呢?”

莫泊桑想了半天,惭愧地说道,“我没有特长。那请问您有什么特长呢?”

福楼拜回答:“读书写作。”

福楼拜一生立志写作。著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庸见词典》、《萨朗波》等代表作品。19世纪被誉为“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在福楼拜的影响下,后来莫泊桑成为福楼拜晚年最得意的弟子。

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勤能补拙(曾国藩的天下至拙)(2)

看到这个故事,就会想到曾国藩。

曾国藩以“尚拙”作为人生哲学,他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者自知不如他人,自便会更虚心。”

他的勤和恒,和福楼拜的终身只做读书写作,异曲同工。

从他30岁立志做“圣人”开始,每天“日课”、日省;读经用“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个就是专注的力量,是拙而恒久的力量。

天才毕竟少之又少,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路上,走出不平凡的人生,曾国藩的成就经历就是最好的激励。

袁隆平沉浸在水稻田里,经年累月,在几千万株稻穗之间,一颗一颗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株”时,不是至拙胜巧吗?

苏联全面撤走核专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并没有中断,那推车上堆成小山的演算纸,不是愚公移山式的以拙胜巧吗?

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勤能补拙(曾国藩的天下至拙)(3)

有一次,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同时受邀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

“你们认为,在当前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专注”。

是专注,不是取巧,不是拼智商,而是知拙而恒的全神贯之,才是制胜的法宝。

就如我们现在的读书写作,不受外物所扰、不受名利所诱,或许现在看不到成就,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些细微的收获就会慢慢发芽,终有一天会回馈给我们。

正如董卿所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