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是很奇怪,为什么这白骨精不能叫“白骨怪”,黄风怪不能叫“黄风鬼”,而幽冥地府里的无常鬼,也不能叫“无常精”呢?

想来,这妖、精、鬼、怪……就好比是咱们中国家族里的伯父仲父、叔叔舅舅,看着差不多,其实在称谓上大有讲究,绝不是一句“uncle”能表述清楚的。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1)

引用张云老师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的说法:

妖:人之假造为妖。

精:物之性灵为精。

鬼:魂不散为鬼。

怪:物之异常为怪。

具体说来,此话怎讲?这还要先从“搜神馆主”张云聊起。

某年月日,张云在动漫展上看cosplay——当然,是衣冠楚楚的那一种——发现骚年们扮着姑获鸟、天狗、饕餮等等中国古典妖怪形象,却兴致勃勃向旁人解说道:“这是……妖、……怪,来自于日本,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2)

cosplay妖怪秀

作为一位作家、编剧,不乏江湖之气的热血文人,张云闻之满心刺痛,立志要做一部“中国妖怪大百科全书”,为国人争一口气、正一正视听。其后大约十年间,这位“搜神馆主”在书山学海竭泽而渔,修改近20稿,收录妖精鬼怪1080种,终于汇成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用2017年首版时的说法,这是——

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3)

书籍封面

下面就以张云的这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为家族谱系,说一说妖、精、鬼、怪的那些事——

01 事出反常必有妖,化生人形不可少

所谓的“妖”,必然是人所化生,或者原形是其他动物,以人形呈现出来的。比如说,西湖边的白娘子和小青,其实就是“蛇妖”;《聊斋志异》里的画皮,就不能算是“妖”,因为它只是披着人皮,皮囊之内“面翠色,齿巉如锯”,根本没个人样子。

再比如,张云在动漫展上看到的,中国孩子装扮的“日本妖怪”姑获鸟,就是一只地地道道的“妖”。

传说,姑获鸟是产妇死后所化生,只有雌鸟、没有雄鸟,喜欢在阴晦的天气里,呜咽着飞出。当它脱落了羽毛落到地上,就变成一个女人。因为生前难产而死没有孩子,这姑获鸟便喜欢偷小孩。如果有小孩子的家庭,谁家晚上忘了收衣服,姑获鸟就会滴下几点鲜血沾上去,作为记号,夜里化身女子来抱小孩。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4)

动漫姑获鸟形象

据《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考证,姑获鸟的传说最早见于《周礼》,几千年间散见于晋代的《玄中记》、唐代的《酉阳杂俎》、宋代的《太平广记》和《齐东野语》,甚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妖怪竟然被认为是“日本造”,难怪张云老师要痛彻心扉了。

还有那个著名的孔子与“三季人”的段子,说的也是典型的“妖”。

话说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接待了一位访客。来人请教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就说,这事还用问老师吗,地球人都知道,一年四季啊。那人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就这样和子贡从早晨“杠”到中午。

后来孔子出来迎接,上下打量了一番,答道:客人讲的对,一年确实只有三季。于是对方高兴地走了。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5)

蚂蚱从未见过冬天

过后,孔子教育子贡道,你没看那人,一身绿衣服、苍褐色的脑袋,他哪里是人,分明是田间的蚂蚱呀!蚂蚱春天出土,秋天就死了,他哪里见过隆冬季节,你和他争论一年四季,就是再“杠”三天,也没结个果!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因此这“蚂蚱妖”的段子,八成是后人杜撰。不过,不与“三季人”争短长的道理,倒是真实适用的。

02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白骨精为什么叫“精”?

凡是人和动物以外的物体,比如山石、植物、器物等等,它们所化生出来的;或者,虽然是动物所化生,但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以上这些,统称为“精”。

这就好解释了——

一副骷髅骨架,实在不好说,它是“人”还是“动物”,马马虎虎算个“器物”吧,那它所化生的,便只好叫做白骨“精”了。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6)

白骨精(想象图)

谁说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不丰富?

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像什么石头雕像、木头匾额、丈八长枪、车辐条、铁幞头、棋盘、门板……都能成精,干出不少匪夷所思的事迹来。

话说唐朝大历年间,有个书生独自居住。有天夜里,他遇见一个老太太,身高也就二尺多,一身白衣,从北墙边缓缓而行,一见面就问他,你请客办宴会,怎么不叫我呢?

书生莫名其妙,呵斥了老太太一番,老太太便突然消失了。此后接连三天,天天如此,每次都是老太太现身纠缠一番,然后书生将其骂走。

书生觉得,这是遇见了妖精,后一晚,便藏了把剑在床下。老太太再来,书生拔剑就砍,只见对方被劈成了许多小段,继而,每一个小段都像复制粘贴一般,又化生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太太。无数个老太太围着书生,书生吓得全身寒战,感觉像落了冰窖一般。

忽然,这些老太太又合而为一,笑道,和你开玩笑而已,并不想加害于你。

第二天,书生请来了法师,准备对付这个妖精。于是双方展开PK,老太太的手突然断落到地上,化生出一个袖珍版的小老太太,一跃就跳进了法师的嘴里。法师被逼退,老太太告诉书生,我本来不想害你,你非要请法师,现在法师因为你,恐怕要没命了。

书生实在没办法了,邻居提示他道,老太太不是从北墙边走出来的吗,你就从那里往下挖,看看有什么?不出所料,地下果然挖出个大瓶子,里面是一满瓶的水银!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7)

终结者2中的T-1000机器人

既能分身无数,又能合而为一,原来这老太太是一坛子水银成精——那么过往的一切就好解释了。

电影《终结者2》里,液态记忆金属机器人T—1000的创意,不会就是源出于此吧?只可惜了故事里的那个法师,喝下了大口水银,不久就死了。

至于植物成精,那就更常见了。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8)

《西游记》木仙庵一节的剧照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唐三藏在木仙庵和一众仙翁仙女对诗,徒弟来了才发现,这是一窝子植物的精华:所谓的“十八公”是松树、“孤直公”是柏树、“凌空子”为桧树,“拂云叟”是竹子,“赤身鬼”是枫树,美艳的“杏仙”原是杏树。

这些植物精原本人畜无害,可惜被八戒用专业工具:钉耙,最终一齐筑倒了。

03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谓“鬼”,是生命体死后,魂魄不散形成的一种存在,“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妖”和“精”可以“现出原形”,但鬼就没有这一说,因为原形已经死去了吗。

“鬼”其实是人的精神投影,《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就有诸如“欲色鬼”、“酒鬼”、“烟鬼”,令我们这些“人”看了,不禁会心一笑。

古时候,广陵法云寺有个珉楚和尚,有一位好友去世了,他专程去给好友超度送终。几个月后,珉楚竟在大街上又遇到了这个好友,友人很高兴的请他吃饭。珉楚就问,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又现身了?好友道,他已经被分配到扬州,去做“掠剩鬼”了。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9)

原来凡是商人,无论买卖什么货品,都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率——这是老天允许他收益的财富,一旦超出这个极限,发了不该有的财,便为天理所不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时阴间就会派出“掠剩鬼”,发动神通,总有办法把这些“剩余价值”再掠走。

好友送珉楚和尚回庙里,一路上遇到许多“掠剩鬼”,都一一给他指点出来——可见之,古代的“3.15”晚会上,奸商假货也是不少啊。

人死了化生为鬼,但鬼也会死,这个您知道吗?唐《酉阳杂俎》、金《五音集韵》,乃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都记载过,鬼死后,就变成了“聻(音你)”。

有意思的是,就跟人害怕鬼一样,鬼也害怕“聻”,所以唐朝时,老百姓喜欢在门上贴一个“聻”字,来驱邪镇鬼。

在聊斋中,有一位戚生,贪图价格便宜,买了一栋闹鬼的大宅子,结果没多久,丫鬟和妻子就都死去了。戚生一人过活,不久就来了一个女鬼,叫做阿瑞,和他搭伴一起生活。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10)

要说这戚生也是个好男人,一直忘不了亡妻,阿瑞便贿赂了鬼差,把戚妻叫回来,一起搭伙过日子。

一年多后,阿瑞突然神志不清,病倒了,戚妻看了说,这是招了鬼了。戚生很奇怪,这不已经是鬼了吗,怎么还能招鬼上身呢?妻子就给他讲了鬼怕聻的事情,说是阿瑞生前的丈夫,如今变成了聻,回来兴师问罪,抢媳妇来了。不久,阿瑞就化作一具白骨,成了“死鬼”。

戚生也只好请人来,大做法事,让阿瑞转世投胎而去,别被成了聻的丈夫怪罪了。

04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所谓“少见多怪”,人们日常没有见过的奇特生物,这就是“怪”。

比如明朝人乍一见长颈鹿、袋鼠、狮子之类,就以为是怪物,还有《山海经》里的那些珍禽异兽,总不能叫它们“妖、精、鬼”吧?于是统称为“怪”。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明明是常规生物,但和同类有了很大差别,多了一些奇异特质,像狗和蛇是人们熟悉的生物,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记录的“天狗”、“巴蛇”,这就是怪了。

《西游记》里的绝大多数妖精鬼怪,什么黄风怪、黑熊怪、玉兔精、金鱼怪之类,其实还是黄貂鼠、黑熊、玉兔、金鱼,只不过依靠修行,有了一部分人形(有的还保留着兽头、鳞爪、尾巴),能说人话,从本质上讲,应该与“天狗”、“巴蛇”没什么不同,也还是“怪”。不过,他们(它们)同时又还有一些“妖”和“精”的神通法力,勉勉强强来说,算是多领域发展的“跨界怪”吧?

黄袍怪和白骨精怎么认识的(白骨精无常鬼黄风怪)(11)

中华传统的瑞兽麒麟

至于中国古代的瑞兽麒麟、凤凰,上古传说中的异兽奇穷、山魈、鸩、蛊等等,在张云的妖怪体系中,也被归入了“怪”这一类。因此,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妖、精、鬼、怪”四部中,“怪”部是最庞大的,妖精鬼怪总共1080个条目,“怪”就占了487条。

当然,这个体系也不是尽善尽美、泾渭分明的,妖和怪、鬼与精,有时也不太容易分得清楚。我们只要知晓,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想象力和生命力的凝结,别把它们归入到东洋或者西洋舶来品就好。

当然,如果有小伙伴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不妨借助头条搜索,点击下方小卡片,搜索“妖精”,细细再品读哦。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