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收款算不算经营所得(我们都逃不开美团)
连续两日暴跌,市值抹去千亿,掌握了5亿人生活场景信息的美团,已经成为了网络信息安全整治风暴中的暴风眼。
不过,作为“技术五虎”之一的吴金刚,薪酬不仅垫底,距离第四名甚至差了近一倍,似乎暗示着其已被公司“
7月5日,突降的网络平台用户信息安全审查风暴不期而至,浇灭了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狂欢。其中受损最大美团-W,日内收跌5.39%,总市值自两万亿天堑跌落至1.76万亿水准,短短5个交易日,3000亿港元估值已然湮灭。
在资本之外,王兴仍然怀揣着属于他的梦想:将美团的业务,植入所有人生活场景中的每个犄角旮旯。
如今的美团几乎掌握了大部分人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户爱吃什么,住在哪里,身体优恙,周末消遣等等……倘若有一天,美团依托优选业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化的渗透,那么就连老人和家庭主妇们的个人信息与行为画像,也将被美团一览无遗。
而这恰恰也是资本吹捧美团的关键点:基于生活场景渗透打造的无边界业务能力。
2020年财年,美团活跃用户数达到5亿,美团向商户收取的佣金收入达到742亿元,其中外卖点餐佣金达到586亿,到店酒旅达到101.93亿。有媒体做过一个形象的对比: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总税收325亿,美团对餐饮业抽取的佣金,至少是全中国餐饮税收的两倍以上。
由此,美团佣金被大小商户戏称为“美团税”。
7月2日,国家市监总局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将针对价格倾销,价格歧视,哄抬价格等新业态价格违法行为处以营销额1~10%的罚金——这与美团对各行业的成交抽佣(1~10%)几乎同步平行。此前,美团因优选业务滋扰生鲜市场价格秩序,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处150万顶格处罚。
美团无边界力终究是遇到了一堵墙,而这堵墙的背后,也许是社会平稳运行的底线。
1
“垄断”的到店业务
到店,酒旅,外卖,买菜,交通,医疗,生活缴费,直至婚庆,家装,养车和借贷……美团的业务约等于一个普通人的所有生活轨迹。
其中,美团的到店、酒店、旅游业务是所有业务体系中最早熟,也是商业模式相对清晰的分支。在公司战略上,该项业务为美团孵化新业务起到了输送子弹的作用。
2020年,美团到店酒旅合计收入212.52亿元,合计利润为81.81亿,净利率达38%;该总利润水准约为外卖业务的三倍,净利率则与同期五粮液公司净利率(39%)几乎持平。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报尚还披露毛利数据的时候,美团到店酒旅2019年的的毛利率达到了88.6%。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美团(大众点评)便好似一个免费的大众版“米其林推荐”,用户自行翻阅查询,商家自主注册登录信息,美团不过是提供一个信息综合平台——为何这样一个看似免费的应用能如此赚钱?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美团到店酒旅以大众点评体系作为原点进行辐射,主要盈利模式为依托线上交易和竞价排名的方式收取商户的推广费用与交易佣金。
在佣金端,美团用户购买的团购餐点/服务或者线上买单优惠券收取1~10%左右的“美团税”。美团则会借助一定的算法,将团购抽佣比例较高的商户在一定的用户定位半径中给与较高的推荐权重,以此吸引商家在APP上推出高团购金额的套餐服务。
而在推广端,商户也可以选择直接购买美团的官推,推广效果依据时长和权重收费,这种模式与电商平台和百度的竞价排名并无二致。
大部分人没意识到的是,美团到店业务可能是唯一一个已经形成完全自然垄断的互联网行业;美团到店(大众点评)的直接竞争对手只有支付宝口碑,但两者体量几乎不成正比,活跃用户数据相差50倍(2.5亿对比500万)。而之所以没有被扣上垄断的帽子,主要还是由于“到店”的定义比较广泛,除餐饮外,娱乐、服务、体验类线下门店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被导航类APP和其他垂直类服务平台分食。
形成自然垄断的好处是几乎为零的推广成本——相比外卖和社区团购业务需要线下BD进行商户推广,美团到店的群众基础实在过于坚挺,商户几乎都会自主注册大众点评线下商户。美团只需负担一些线下门店现场验证的成本。
甚至现在,美团还会利用兑换积分吸引一些普通用户帮助他们验证线下店,由此完成的商业闭环,模式即简单又牢不可破。
然而这样一个现金奶牛业务也有他的烦恼——没有想象力。
2020年年报,美团到店酒旅业务下降4.6%。虽下降背后与疫情影响密不可分,但仍然是唯一出现下降的业务分项。
黯淡的数据的背后,美团大众点评在中国已经运行了整整18年,品牌认知在城市,特别是高线城市妇孺皆知,且无明显竞争对手,渗透率几乎逼近天花板。
为了透支大众点评的变现潜力,美团的做法是提高抽佣——但由佣金方面突破瓶颈的潜力也是肉眼可见的。
2019年开始,美团或因筹备上市提高了到店团购业务的成交变现率,整体变现率由6.9%提升至9.0%。如今,美团接近7%的交易佣金比例已经远高于信用卡(5%)、花呗(3%)等信用支付手段。如若美团选择进一步提高交易佣金,无疑将倒逼商户绕开美团使用其他支付方式,那么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到店业务是美团的底牌,但在高达两万亿的估值面前,到店业务并不是那个足以支撑美团估值想象力的砥柱。
2
透支的外卖业务
美团的想象力来自哪里?这是很多乐于唱多美团的投资者希望找到的故事线索。
财报显示,2020年,美团全年外卖收入662.65亿元,同比增长20.8%;利润28.33亿元,同比增长100.1%;外卖交易单量和外卖交易金额分别为33.31亿单和1562.87亿元;客单价46.91元,每单外卖给美团带来的收入已经高达20元,“美团税”占到一单外卖费用的40%以上。
而从商户端的反馈,结合红包与优惠成本分摊,美团抽取的每单外卖佣金一般在原价的20%~30%左右,每单的骑手配送分成则在2~5元不等。
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一系列数据却值得警惕——2020年全年,美团的外卖业务变现率由14.0%下降到了13.6%。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团2020年支付的骑手成本是486亿元,约合每单的成本在14.59元,这个数据较2019年的16.38元降低了1.79元,即美团支付了更低的骑手成本,但并未有效防止变现比例走低。
骑手成本是一个大的概念,除了外卖跑腿费,还包括社保和商业保险,包括向外包劳务公司支付的骑手招募佣金等。2020年,美团的骑手数量达到950万名,约九成以上骑手为区域劳务外包。
根据一些社交网站分享,部分劳务公司向美团收取骑手签约佣金高达数千元,但部分骑手站点仍然处在人力崩溃边缘。
劳务外包最大问题在于非统一的管理方式,从奖金,考勤,到罚款,几乎均以区域私人企业的管理方式为准,美团很难从中干预。
美团能干预的,就是骑手的送达时间和线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开始,美团引入了骑手自动分派配送导航模式,帮骑手不停接单。这种在城市道路中穿针引线配送导航模式并非美团独有,一些次日达的生鲜企业也如法炮制。不过这种配送导航在小城市中的落地却非常不友好——因城市密度偏低,骑手的每单配送距离有时甚至在5~10公里以上
美团尝试“改善骑手福祉”的承诺音犹在耳,6月23日,沈阳外卖骑手杨某“恶性报复”事件却冲上热搜:这位骑手在几分钟内接了253单外卖任务,在尚未提货时遍全部点击送达,随后骑手放弃了提现,并选择注销账号,以此抗议美团的霸王条款。
神奇的是,时至今日,这位蓄意报复的骑手既没有被美团的追责,也没有受到舆论的谴责。
种种迹象显示,美团外卖的边际扩张成本已经走入上升轨道。而外卖的下沉,在缺乏城市密度的小城市,山城中本不现实。
而优选业务,成为了王兴寄希望完成最后一公里渗透的武器。
3
无孔不入的美团优选
除了到店酒旅和外卖之外,美团只设置了一个业务分支,叫做“新业务”。但对于所谓的“新业务”,美团向来是不怎么坦诚的。
时光回到2018年财年,由收购摩拜单车导致减值亏损达到46亿元,其曾一度占到调整后美团2018年全年亏损的一半以上。
从那时开始,王兴“学乖了”,美团的财报开始“犹抱琵琶半遮面”。2019财年开始,美团开始将充满争议的摩拜单车业务,连同其他报亏业务统一并入“新业务”分项中核算。而摩拜这个运行了六年的业务被称为“新业务”,亦是美团会计“随性而为”的缩影。
2020财年,美团新业务亏损创下108.54亿的历史新高,亏损幅度同比增长60.8%;对此,王兴只是在业绩会上不太具体的透露,美团新业务亏损来自美团培植的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
巨头聚焦生鲜行业早非新鲜事。但各大巨头所瞄准的侧重点不同:阿里腾讯分别依托盒马和永辉主打生鲜超市模式,本质走的是消费升级的路子;而此前赶趟上市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主要采用前置仓模式,将仓库社在居民社区附近,本质是将食品分销中的多级经销商模式改为近点直销,赚的是省下的经销环节成本。
美团以及其他社区团购玩家开辟出的模式更为“直接”。他们将每日优鲜模式下的前置仓,打散成了以自然人为团购发起人的“团长”,“团长”将自己的小卖铺,馄饨铺,保安处,甚至是自己的居所改建成提货点,供团购消费者定点提货和售后服务。团长则将收取一部分货款佣金作为收入。
而没了门店,前置仓,省去了店员和配送到户的骑手,社区团购的成本被极大压缩。根据券商测算,传统生鲜超市模式下,经手多个经销商后上架的产品价格会较出厂价格提升两倍以上;相比之下,社区团购模式的履约成本只有原价的50%左右。
社区团购靠打破经销链条的方式,借低价获得突破下沉市场的动力。这招看上去很奏效——今年6月,王兴在股东大会骄傲的表示,依托社区团购业务,美团获得了5200万的新增活跃用户。作为一个已经突破5亿用户基数的超级大平台,这样的增速已经是现象级的了。
而帮助社区团购活跃用户激增的,还有美团推出的另一个功能:社区团购团长可以发展次级团长,次级团长能继续发展更次级的团长,从大团小团形成“金字塔形”的分销结构,高级团长可以对次级团长的营销额进行逐级提点抽成。
这样的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一个词——“传销”。
有券商测算,未来社区团购市场总规模是4.1万亿。不过也许是测算的市场规模过于理想化,就连研究员自己也不敢给出具体的市场渗透的时间表。
与其他社区团购玩家不同,美团几乎同时拥有前置仓模式的美团买菜和社区团购模式的美团优选。在流通过程中,美团买菜与优选业务共享前端的物流仓储环节,但买菜业务的产品单价高,优选业务的单价偏低。
两相对比之下,社区团购的生鲜产品中尾货,临潮,滞销等产品的数量无疑会大大提高。
优选的质量问题也远不止此。截至7月2日,黑猫投诉关于美团优选业务的投诉达到2470条,问题大部分涉及产品质量和未提货无法退款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仓储上,传统的生鲜物流往往有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相比之下,社区团购团长的囤货点,可以是货架,可以是冰箱,也可以是家里厨房甚至厕所,美团在这个环节无法进行监控。
而因这些“隐蔽角落”的存在,注定了美团优选面向客户的画像:即位于低线城市价格敏感的家庭生活购物者。
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美团却把下沉市场理解成了消费降级。
更值得担忧的是,短短一年的发力,美团优选的势头已经开始乏力。
部分媒体报道,目前,大量优选团长佣金开始缩水,其佣金率从开始时候的10~15%,下降到了如今的5%~7%左右,差额部分佣金则被转为拉新佣金。如今,大至县级市范畴内大团长的收入将将过万,大量小团长每月的佣金收入则不足2000元。
赚不到钱还不是最难受的。在黑猫投诉里,一位团长在申请提货点成功并支付5000元押金之后,三个月内未做成一单生意;这位团长愤然关团,但5000元押金却迟迟无法退还,不得已于网上发起集体投诉。
而靠优选赚钱小团更得不偿失——美团在针对下沉市场线下BD时,大量瞄准了当地小卖部或小食铺店主,部分团长是选择在自己小店基础上进行展业。
有媒体报道,部分小卖部因为推荐优选团购,导致自己店里的流水一落千丈。但小店店主别无选择,店主所在的社区提货点多达数十个,即便店主不做,客流也会转移到其他的提货点。社区团购对本地业态已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挤压作用。
2021年3月3日,美团优选业务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50万元罚款,原因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王兴清楚的知道美团的优势所在。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丰富的本地生活场景打造的平台式经济模型比几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所获得的获客成本都要低。所以王兴采取的策略是“跟随”策略,保持对新业态复制,以低获客成本转化,从而战胜对手(多多买菜,十荟购等)。
而美团借助社区团购进一步加大渗透的好处是获得更直接,更效率的私欲流量。至于社区团购究竟是不是一个可行商业模式,是否符合经济生活的格局与人伦的规律,王兴似乎没有考虑太多。
目前,美团的总市值接近两万亿,按照一般估值计算,美团的利润需要达到千亿水准。但就目前来看,王兴只有将“美团税”推向所有中国人,才能满足市场对美团不切实际的预期。
显然,王兴不会停下美团的脚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