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林小二(剃头匠易老三)

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易老三是我们那里的剃头匠,前两天家乡的朋友捎来话说,93岁的易老三去世了。在他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家人,他去世后什么也不用带,把他生前用的推剪、刮刀、鼻毛剪、挖耳勺等理发用具连同他的骨灰埋在了一起就行了。


剃头匠林小二(剃头匠易老三)(1)


易老三给当地百姓理了一辈子的发。

打我记事的时候,就是易老三给我们理发,那个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朦胧中记得当时生产队的社员们都说他快活的像神仙,因为他不用像其他社员一样起早贪黑在农田里下苦力,每天只用背着他那只装满了理发用具的小木箱,走村串户给人理发。

不得不说,当年的易老三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简直是帅呆了,他是一个长得非常帅气的老小伙子,在整个生产大队是出了名的帅,也正是因为他长得帅,加上他经常走村串户有的是闲工夫,因此,关于他作风有问题的传言不绝入耳,而且被那些喜欢嚼舌根的人说得活灵活现,就像亲眼所见一样,让你不得不信。

除了人长得帅,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有钱。我们生产大队有十四个生产小队2600余人,易老三管着其中七个生产队也就是全大队一半男人们的理发工作,人数不低于650人。当年的理发费用是每人每年3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刨去上交生产队的60%,易老三一年也有不低于600元的纯收入。别小看这区区600元,这在当年可以抵得上五六家一年的收入。


剃头匠林小二(剃头匠易老三)(2)


对于这些事,易老三听后总是一笑了之,问急了,他就会笑着说:“我有这个福气,人家愿意。”再问细节,他会说:“你们都知道那么清楚了,还用问我?”当然啦,易老三究竟和多少女人有过来往,谁也说不清楚,他究竟和哪家的女人有过不正当关系,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易老三剃头是出了名的认真,不管给大人小孩剃头,他都会一丝不苟,从不敷衍:剪、剃,刮、掏(耳朵),每一道工序都认真仔细,从不落下。遇到给一些不听话的小孩理发,他会从衣兜里掏出一颗棒棒糖来——他的衣兜里永远都随身带着棒棒糖——交给不愿意理发的小孩子。那时候的棒棒糖可是稀罕之物,虽然一颗只要一分钱。有了棒棒糖吃,小孩子理发的时候自然就听话了。

棒棒糖稀罕,谁都想吃,其中不乏一些故意撩易老三的。譬如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商量,如何套出易老三兜里的棒棒糖来,于是在轮到我们剃头的时候,故意学那些不爱剃头小孩子的样子,不停地闹。易老三虽然明知我们是故意捣乱,但也无可奈何,最后不得不掏出衣兜里的棒棒糖来分发给我们,末了,他打着哈哈笑着骂我们:“小狗日们的,我就知道你们的鬼点子。”

按照规定,易老三每个月至少给所有属于他管辖范围内的大小男人们剃头两次,那么多人,半个月轮流一次,其实也非常不容易,他也需要起早贪黑,否则根本忙不过来,遇到一些临时有事错过剃头时间的,易老三还得加班给补上,他不愿意有人说他的坏话,也不愿意失信于人。

易老三的热心快肠也是有名的,不管走到哪个湾子剃头,遇到哪家有困难他都会帮一把,从来不要回报,用他的话说,“都是举手之劳,都是乡里乡亲,一点小事不足挂齿。”有一次他在一个湾子里正在理发,突然听到有人哭喊:“快点哦,我的娃子背过气儿了。”正在理发的易老三丢下手中的活,循声跑了过去,发现一个一两岁的小女孩因为发高烧在她母亲怀里晕厥过去了,他二话不说,把小女孩抱起来就往公社卫生院跑,到医院后帮忙挂号,交费,一直等小孩没事了他才离开。后来小孩的家人请他吃饭,送还他垫付的医疗费,他都拒绝了。“谁家没有难处呢。”

易老三走村串户给百姓们理发,因为时间关系,免不了会在社员家吃饭,他总是遇饭吃饭,在谁家剃头遇到饭熟了,就放下手里的活和主人一道吃,从不刻意安排。用他的话说,“都是乡里相亲的,遇菜吃菜,不要把我当客待。”因此,不管在谁家,也不管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几个菜,更不管做的好不好吃,他从不嫌弃,也不评论,“能把肚子整饱就行。”

易老三待人和气还风趣幽默。有一次,十一生产队两个小孩闹矛盾打起架来了,这事被易老三遇到,当时就将两个小孩拉开,另一名输了“战争”的小孩大哭着不依不饶,见此情景,易老三把这名小孩拉到一旁,大声说:“别哭了,我一会到他家告诉他妈妈,中午做馍馍不给(米)饭他吃。”这小孩一听,马上破涕为笑,一场争执就此平息。


剃头匠林小二(剃头匠易老三)(3)


大约到了1990年代的时候,就没有见到易老三走村串户给大家理发了,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少年轻人追求“时髦”到镇上理发,虽然剃头费用有所提高,但易老三的剃头生意仍然每况愈下;二是自己年纪大了,到处走有些困难,自己的剃头手艺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于是已经60多岁的易老三自动退休了。

虽然退休了,易老三却不忍丢下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手艺,退休在家的易老三仍然给周边年纪稍大一点的乡邻们剃头,不同的是,他不再“服务上门,”而是在家里“守株待兔。”还有一个不同就是,他为乡邻们免费服务。就这样一直干到八十多岁。

自从易老三生了一场大病后,易老三就再也没有给人剃过头了,在家闲着的易老三每天都会把当年他用过的剃头工具擦得锃亮,然后看着这些剃头工具,回忆当年给人剃头的细节,回味当年给乡邻理发的乐趣。

易老三出殡那天,当年易老三给他们剃过头的人都自发地来给他送行,送殡的队伍足足有一里路长,当地的老人们说,这是他们见过的人数最多的送葬队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