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

吴主孙皓听闻晋军伐吴,惊慌失措,忙调兵遣将,以众将阻挡晋军。孙皓听闻晋将王濬率兵数万顺江而下,烦恼异常。中常侍岑昏献计,打连环索百余条,长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紧要处横截之。再打造铁锥数万,长丈余,置于水中,若晋船乘风而来,必逢锥则破。孙皓听了,大喜,令工匠于江边打造铁索、铁锥,拦敌。王濬令将士打造木筏数十艘,上缚草为人,披甲执杖,顺水而下。吴兵远远一看,以为晋军来了,望风而逃,铁锥遇木筏,被木筏带走,魏军又在木筏上作大炬,以麻油灌之,燃炬将铁索烧断。东吴丞相张悌、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领军迎晋军,听闻晋军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诸葛靓建议投降晋军,张悌与沈莹不肯走,兵败,以身殉国。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1)

杜预军取江陵,令水兵八百人,乘小船,夜袭乐乡,吴军孙歆为先锋,领军拒敌,杜预诈败,孙歆引军追袭,中埋伏,大败而回城。此时杜预八百水兵混入城里,夜间城上举火,打开城门,晋将周旨斩杀孙歆,晋军得了江陵。杜预军如秋风扫落叶,晋军军,吴军望风而逃,杜预令各路大军向攻取建业。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2)

吴军为何见晋军望风而逃无斗志?

  • 吴主孙皓残害忠良,不修军事。吴主孙皓信小人,远贤臣,不虚怀纳谏,凡逆自已意志的大臣斩杀。吴国朝廷腐败后,不重视军队建设。
  • 吴国军队腐败,无战斗力。吴国军队腐败,善打仗将领少,靠贿赂阿谀升官发财的将领多,将领昏庸无能,吴国军队战斗力低下。
  • 吴国将领贪生怕死多。吴国将领面对来势汹汹的晋国大军,贪生怕生,毫无作战意志,纷纷投降,保全性命,保全家族利益。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3)

贾充听闻晋国深入敌境,向晋帝建言,担心兵士水土不服,生疾病,暂时休兵。秘书郎张华反对,晋帝也不同意休兵,令前线将士,继续平定东吴。王濬领晋帝令,水陆两军并进,吴人望旗而降,大军直逼吴国京师。众臣请诛杀岑昏,不等吴主令,将谄臣岑昏杀死。吴将陶濬请战,孙皓统领御林军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军前往战场,两人的将士,见西北风大起,吴军旗帜不能立,倒于船上,士卒四散奔走。只剩张象数十人迎敌,当王濬的大军到时,张象投降魏军,叫开京师大门,放晋军入城,孙皓听取晋军已入京师,率百官投降晋国。王濬礼待孙皓。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4)

东吴为何亡国?

  1. 吴主孙皓宠信小人岑昏,残害忠良。吴主孙皓宠信小人岑昏凶暴好色,不听忠臣谏言,残害忠良。
  2. 吴主孙皓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孙皓大兴土木,建宫殿,纳美姬。苛捐杂税多,劳役多,百姓生活艰辛,民心渐散。
  3. 东吴贤臣远离,名臣名将逝世。吴主孙皓倒行逆施,残害忠良,贤臣远离,小人当道。一些正直大臣名哲保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混日子。朝中阿谀小人当道。东吴会打将的名将渐渐逝世,军队将领没出色接班人。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5)

三国为何尽归司马家?

  • 司马懿老谋深算,隐忍负重,命长耗死对手。司马懿为人前期低调,在曹操执政时,非常隐忍,不敢锋芒毕露。曹操执政后期,才出言献策,担任文官,辛勤工作。曹丕时期,司马懿军事才能被曹丕忌惮,知其有野心,不敢让司马懿掌军。曹睿时期,面对蜀汉诸葛亮的北伐,魏国无人是孔明的对手,曹睿只有请司马懿出山,掌军对抗孔明。司马懿命长,他的军事才能不如孔明,但懂养生之道,生命长耗死孔明。司马懿为争夺朝廷大权,隐忍将病,铲除曹爽等曹家掌权力,并诛曹家掌权力三族,铲除夏侯家族的掌权力,使魏国皇族从此一蹶不振,远离朝廷权力中枢,司马家族真正权倾朝野,魏帝成为司马家的傀儡。
  • 司马懿家庭教育好,培养出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家教好,从小教育小孩能文能武,小孩长大,常带在身边,跟随他南征北战。司马懿培养出两位出色政治家与军事家,司马昭与司马师。司马家族后继有人,所以才有机会篡位称帝。
  • 三国国主的后代无能昏庸。魏、蜀、吴三国国主的后代平庸无能,前期得父辈留下的贤臣辅佐,还可以守住江山。当这些贤臣渐渐逝世,这些后主无能力守住江山。
  • 司马家族在魏国,占地利。三国中,魏国占地利,北方中原虽是四战之地,但是地广人多,名士俊才辈出,名将悍卒多,使它有足够的国力去征战天下。司马家族在魏国篡位称帝,得魏国资源,所以历经三代人奋斗终于平定天下,三国尽归司马家。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6)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雄才伟略之主,他们的建立的江山,后继无人发扬光大,最终便宜了司马家族。司马家族成三国纷争中最大的政治利益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