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

各位看官老爷们,你们好!

准时准点,准点准时,土鳖君又来跟各位唠嗑了。

转眼大师芳华已经到了第14期,土鳖君已笔耕了10万余字,一步一步走来,极为不易,我能将这个小系列坚持下去离不了诸君的抬爱。

在此,小生有个不情之请,希望诸位看官老爷们在读完后不吝赐教,指明文误之处。

小生这厢有礼了。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1)

土鳖君刚看了条新闻,前一阵,某媒体邀请网友搞了个国内省份透明度测评,近期,测评结果出炉了。

出乎土鳖君意料的是,江西竟然登上了透明度排行榜的榜首。

我很是诧异,环视周边之诸省份,江西无论从风景、风物、人物、历史各个方面都毫不逊色。

要论山之雄奇,江西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不比黄山、雁荡山逊色分毫。

要论水之清秀,江西既有长江之磅礴,又有云梦之浩渺。

要论楼之高耸,立于江渚之上的滕王高阁比肩岳阳、黄鹤。

要论人杰地灵,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朱熹、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解缙、八大山人、陈寅恪、张恨水,随便拿出哪一个也名贯古今。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2)

本是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的江西却总是被人忘记

但在外省人心中,江西一直没有立一个过的硬的flag,哪怕王勃用一篇千古绝文疯狂安利了一把。

不是在江西生活过得人很少有人知道,

江西代表菜是什么?

江西有哪些极具代表性的特产?

江西有哪些好大学?

江西方言有哪些代表性的词语?

江西妹子啥特点?

想到此处,土鳖君不免为江西老表们叫屈,

但土鳖君人微言轻,也没法为如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引来眼球。

本期就隆重推出一位江西籍的大师吧,权当为江西打打CALL。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3)

PS:由于本文篇幅过长,土鳖君暂且分成了上中下三部,请诸君持续关注。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4)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集赞最多的大师,

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在一起时,他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如果后面在加个李济,又被称为五星聚奎

与吴宓、汤用彤在一起时,他又被称为哈佛三杰

与梅贻琦、叶企孙、潘光旦在一起时,又变成了清华四哲;

还有什么“前辈史学四大家”、“陈门五杰”等等荣誉称号不胜枚举。

游学柏林之时被称为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任教清华之时又被称为教授的教授,公子的公子

超级大师梁启超说“自己著作等身,却不及他寥寥百字”(此为陈先生弟子蓝文徵先生所言,存疑);

超级天才傅斯年先生称其为“学问近三百年来第一人”;

一代宗师胡适先生称其为“今日最渊博,最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而老友兼铁粉吴宓则称其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而他自己只是低调的自诩为“教书匠

没错,这位无论是思想、学识还是人格魅力都后无来者的大师便是本文的主角,

一生恪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

三代家学练就的翩翩公子

陈寅恪之所以被称为“公子的公子”是因为其出自名门,合家上下皆为名流。

翻开《辞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祖孙四人皆各有专属条目。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高门贵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一门四英同登《辞海》的实属罕见。

江西修水,原名义宁,九江市辖县,这个位于三省交界(赣、湘、鄂),双山(幕阜山、九岭山)之间的小城是著名的老区,当年老爷子的秋收第一枪便在此打响。也是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宗的发祥地。

这个环境清幽的山乡古城曾走出了名传千古的黄庭坚,也走出了青史留名的“文化贵族”—桃里陈家。

雍正八年,陈氏先祖自福建西迁至此处,先为流民棚户,后以耕读为业,经过200多年的积淀之后,这个已变成本地富户的家庭中走出了陈家第一代风云人物。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5)

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封疆大吏,维新重臣,死因成谜

陈宝箴 ,陈先生祖父,举人出身,被称为“海内奇士”。

他先入曾国藩帐中充任幕僚,后因破洪贼军功被保举为官,从政之后颇得张之洞、李鸿藻等要臣赏识,逐渐平步青云,历任按察使、布政使。

甲午之后,外放湖南巡抚,经略三湘。

在任期间,因力主维新变法、富民兴邦、开民智、练新兵而被光绪帝所器重,成为维新骨干。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与儿子陈三立一起,被那拉贼婆明谕严惩,褫夺官印,革职回乡,一年后后暴毙家中。

后世对陈宝箴之死众说纷纭,有人说陈巡抚因饥寒交迫,暴病而亡。

更有人说,因陈大人是封疆大吏中响应变法第一人,老妖婆恨之入骨,密旨赐死。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代名臣暴毙之谜终成谜案,还需后人解读。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6)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一代诗宗,维新四公子,绝食殉国

父亲陈三立,同光派诗宗,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将10位诗坛领袖概括为 “陵谷山原”,其中:

三陵为:杜少陵(杜甫)、王广陵(王令)、梅宛陵(梅尧臣);

二谷为:李昌谷(李贺)、黄山谷(黄庭坚);

四山为:李义山(李商隐)、王半山(王安石)、陈后山(陈师道)、元遗山(元好问);

陈三立(字散原)独占一原。

可见陈父在当时诗坛地位之高。

年少聪敏而博学强记,生性洒脱而不受约束,力图维新而铁骨铮铮,与谭嗣同等并称为“晚清维新四公子”。

是陈家上下几代中唯一一位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金榜题名,后到吏部任职。

因积极倡导维新变法,废除痹症,兴办新学,而与父亲一起被黜回乡。

陈巡抚薨后,在乡办学、修书,兴办实业,以图救国。

小日本到北平之后,严词拒绝招揽,绝食五日之后,以身殉国。

1890年7月30日,陈寅恪出生在位于长沙岳麓山下的巡抚衙署,时值庚寅年,祖母黄氏便给孙子起名为寅恪。

说到陈先生的名字到底读“”还是读“què”,倒是公案一桩。

如果,诸位有兴趣去翻翻字典,无论是《康熙字典》还是《辞海》亦或是《现代汉语大祠堂》,都将恪字注音为“” ,比如恪守一词。

《说文解字》中说恪字的原形字是“”。并没有哪一本辞书将恪标注“què”音。

但以傅斯年、李济、王力为代表的至亲好友们却“què”称呼陈先生,就连语言大师,普通话发音的制定者赵元任先生都是如此。

据清华大学老前辈回忆,无论喊陈寅还是陈寅què,陈先生都会答应。

有人考证,在南方湖南、潮汕、粤语、客家话等方言中,确实是将恪字发音为“quó”,但普通话中并没有此音。

等陈先生到清华后,有南方学者便称陈先生为寅què,后来以讹传讹,变为成规,恪字的què音,专属于陈先生。

后来清华大学“活字典”毕树棠先生曾就此事专门向陈先生求证过,陈先生告诉他说应该读kè,他又问,为什么不纠正他人的发音呢?,陈先生淡然一笑说,有这个必要吗?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7)

在我国古代,豪门大族、钟鼎之家都要请先生到自己家中来,教习儿孙读书。

作为封疆大吏的陈家,自然也少不了家塾。

陈先生自幼便在爷爷、父亲和西宾的悉心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诗词韵文等基础国学知识。

陈巡抚薨后,陈家中落,陈先生随父迁居金陵。

陈父心怀为万世开太平之愿,便在金陵创办了思益学堂,聘请了王伯沆、周大烈等一带名儒前来执教。

自家有学堂,陈先生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王、周二位大儒顺便给陈先生当了私教,悉心指导大师博览群书。

陈先生骨骼清奇,过目不忘,书读过一遍之后便能大段背诵,据说,陈先生九岁之时,便能背诵《新旧唐书》。

陈先生求学之时又极为刻苦,书到手中非一气读完而不爽,日夜不辍。

家学渊源,名师指路,又加上自强不息,陈先生自小便练就了一身国学硬功夫,为其成长为天下最博学之人奠定了坚实的底子。

在自家学堂中学习两年之后,思想开明的父亲便将陈先生和兄长陈衡恪送往东瀛,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先进文化,开阔眼界。

东京弘文学院,由日本现代教育家、现代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创办,是日本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现代教育学校,被洋务派主将张之洞大力推崇。成为当时,去日本留学的青年才俊的首选之所。

弘文学院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立宪派旗手杨度,革命先驱陈天华、黄兴,现代军工鼻祖,中国重机枪之父李待琛,地质学大师李四光,国学大师陈寅恪、许寿裳,文豪鲁迅,医学大师厉绥之,音乐学家沈心工、美学家邓以蛰、要员胡汉民、邓以蛰皆出自此校。

入读弘文学院之时,陈先生年仅12岁。

如此年少就背井离乡的日子相当不好过,由于当时的日本尚处在维新时期,经济也不甚发达,缺衣少穿,更是缺乏足够的营养供给。陈先生只能以腌萝卜当菜吃,因此严重缺乏维生素,他患上了脚气病。三年之后,因脚气之苦实在难忍,需要休养,才返回国内,来去匆匆,并没有换回一纸文凭。

回国后的陈寅恪考上了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刚刚在上海吴淞废弃的提督衙门里,创办的复旦公学。与于右任先生、邵力子先生等诸学生一道在一所四处漏风,且没有桌椅,徒有一张黑板的破教室中,学习中西文化。

四年之后,大师从复旦毕业,拿到了自己的最高学历。

从复旦毕业后,陈先生自费登上了赴欧的轮船,先后在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和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留学,一战爆发,他被迫中断学业,返回国内。

回到国内的陈先生,来到蔡松坡将军的麾下,在其督办的经界局编译所任职,在此期间与鲁迅先生交好,时有文字往来。

还有人说,陈先生还给松坡将军当了3个月的秘书。

后来,陈先生又到书法家、末代会元、湖南督办谭延闿处任职。

欧战结束后,陈先生觉得国内已无书可读,旋即以公派生的身份,赴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后又转到柏林大学学习东方古代语言学。

陈先生追求为读书而读书,不为求文凭而求学,他认为追求学历与当年追求科举追求功名无异,因此他的海外求学生涯过的十分任性,一旦觉得自己已经弄通此学,马上就再寻他处,全然不在乎有没有一纸学历。

侄子曾问他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不拿个学位,他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一想到在三两年之内被一个具体的专题束缚住,而没有时间学其他的学问,便觉不值。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8)

梵文,印度古典文字,佛教原典文字,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虽然没有文凭,在外游学13载的陈先生已是学富五车,他先后学习了数学、物理、还学了政治经济学,学习了梵文、吐火罗文、突厥文、西夏文、古蒙古文、中亚古文、古藏语、古希伯来语等多种十分偏门的语言。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9)

吐火罗文,流行于西域地区的古文字,于1890年被发现,据说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季羡林先生便是其一

后来陈先生的夫人唐筼曾经问,“有人说你懂30种语言 ,是不是真的?”,陈先生淡然一笑,不紧不慢的说,“哪有那么多,仅17种而已。

天了个撸的,仅17种,还而已。

留学期间的大师依然十分刻苦,他读书之多,读书之细,笔记之精令人咋舌。

每读一书,他便以必以细如毫发,几不可识的墨迹,圈点批注,密密麻麻犹如星河。

后来他的学生季羡林先生曾经潜心整理,仔细研究了陈先生留学时期的读书笔记,这厚厚的64大本中,共用了22种语言,涉及哲学、西方神学、佛学、文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

季先生说,“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数学的笔记,陈先生在此方面的造诣我不清楚,不敢乱说。但笔记本里所记的微积分公式,充分说明先生在此领域也绝非初级水平。

据陈先生的侄子陈封修回忆,陈寅恪曾草草的翻阅过他的世界史教科书,指着一张注释为巴比伦文碑碣的图片说,“弄错了,这不是巴比伦文而是古突厥文”

在欧留学期间,陈寅恪先生不仅收获了学问,更是结识了一群挚友,

后任政府要人的俞大维跟他不只是亲戚,更是同窗。两人在哈佛共度3年,后来又结伴共赴柏林。

在德国期间,他们二人又与赵元任夫妇、罗家伦先生、金岳霖先生、傅斯年先生以及徐志摩等人相识,众大神们经常在康德大道的咖啡馆中相聚一处,把酒言欢,高谈阔论。

清华学校的第五任校长的曹云祥先生将学校改为大学,并成立了国学研究院,企图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研究院采纳了胡适先生的建议,拟邀请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四位先生充任研究院导师。

后因章太炎不愿与王、梁二位为伍,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先生联袂向曹先生举荐了陈先生。

曹云祥先生十分怀疑一无著作,二无学历的陈寅恪先生能否有资格担任导师一职,是梁启超先生自降身价,拍着胸膛向其保证了陈先生的能力。

一年之后,陈先生回国,与王、梁、赵三位大神一起演绎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传奇。

说到此,土鳖君还想到另一则小趣闻,当时在哈佛任教的赵元任先生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准备启程回国,在辞行之际,校方请赵先生另荐一位高手接任,赵先生不假思索的推荐了陈寅恪先生,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教务处便给远在柏林的陈先生下了聘书,没想到,陈先生回信说,“我不想再到哈佛,我对美国留恋的只是波士顿中国饭馆东方楼的龙虾。” (想当年,陈先生初到哈佛之时,亲朋好友,在波士顿东方楼为其接风洗尘,此宴完全按照当时上海燕翅宴的排面安排,鱼翅、海参、龙虾、鲍鱼皆不在话下,看来陈先生对此印象颇深。)

当时,清华大学的先生们不乏海归,像赵元任、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等人皆是在海外游学多年。

学生们从衣着打扮上便能区分那位教授是否出过洋,而陈寅恪先生则一反常态,脱下了穿了十几年之久的洋装皮鞋,穿上了对襟长袍,夹着只塞满讲义的布包,一步三摇的在清华校园里逛荡。

每当陈先生走上讲台,下面不认识他的学生还以为是琉璃厂哪个书店老板,冒冒失失的闯进教室。

陈先生是当时清华大学唯一的历史、中文两系双聘教师,陈先生博闻强记,讲起课来声情并茂,上课之前必重申一遍他那著名四不讲铁律(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然后才开始开口娓娓道来。他讲的课遍及文学、历史、风物、宗教、博物、风俗、语言、服饰、建筑、科学等等十多个领域,而且任何一处单拿出来都是吊打他人的水平。

据章门弟子许寿裳的长子,语言学家许世瑛回忆,有次,陈先生讲到王翰的《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时,竟把葡萄酒的原产地、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如何发展都讲得头头是道,各种年代、数据分毫不差。而且将西域诸国的语言发音、风俗、历史也信手拈来。

著名史学家周一良曾去旁听过陈先生的南北朝史,第一课讲得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陈先生对石勒的出身大肆考证,旁征博引、环环相扣、滔滔不绝。学生们闻所未闻,好似眼前突放一片异彩,深深的被吸引住。

每当周先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意犹未尽,赞叹说,“好像看了一场杨小楼的拿手好戏长坂坡一样过瘾。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10)

杨小楼,京剧泰斗,杨派武生创始人,与名旦梅兰芳、须生余叔岩并称为“京剧三贤”

还有学生回忆起陈先生上课时的场景,某日,他刚踏入门内便开始讲述,等到了讲台之上,却面朝黑板,背对学生而坐。讲了半天觉得情况不对,才转过头来面对学生,学生见他双目紧闭做微笑状,侃侃而谈。

因此,有人说陈先生一旦开始讲课,马上就能进入无他唯我的状态,似乎把学问之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

后来他的学生也想效仿老师,闭目讲课,则心猿意马,口舌迟钝。

不仅是学生喜欢他的课,清华的教授们也纷纷来听。每逢他的讲座,必座无虚席,打眼望去,前排就坐的赫然是吴宓、冯友兰、刘文典、梅贻琦、罗家伦等人。

因此,学生们称他为“太老师”。

连一生倨傲的刘文典都是“十二万分佩服陈寅恪”,他经常公然宣称“陈先生连波斯文、突厥文都懂,我还差的远呢。”每每听到有人论及陈先生的不是,老刘必破口大骂:“没长眼睛的狗东西!陈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学者,是‘教授中的教授’,闭着眼睛都能把你们撂倒,哪轮得到你们来教训他!

鲁迅先生一生骂人无数,却从没骂过陈先生。

当年,鲁迅先生把吴宓先生及其主编的《学衡》骂得是狗血淋头。读读假装没看见,陈先生在该杂志上发表的《王观堂先生挽辞》、《与妹书》、《与刘叔雅教授论国文考试题》等几篇老古董文章。

陈寅恪的名字该怎么读(陈寅恪上一代宗师的名字到底怎么读)(11)

《学衡》由国学大师吴宓先生所创办,是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学衡派主阵地

冯友兰大师上课之前,总是跟着陈先生屁股后面,一边听着先生的讲话一边慢慢悠悠的从教授休息室出来,一直将陈先生送到教室门口,分别之时还不忘鞠个大躬。

据说,当年吴宓到法国去拜访权威汉学家伯希和,一开始老伯十分傲慢,对吴宓不冷不热的,只是泛泛而谈。但当吴大师说自己是陈寅恪的好朋友时,老伯马上就变了脸,马上拉着吴先生畅谈起来。

在西南联大时期,傅斯年先生住在陈先生楼下,时逢日寇轰炸昆明,人人争相往防空洞跑,而傅先生则不顾个人安危,先跑到三楼,将已经双目几近失明的陈先生搀住,一同跑向防空洞。

另有一次,仍是日寇轰炸,刘文典大师由几个学生架着往城外跑,猛看见陈寅恪先生也在身旁,但陈先生目盲,搀扶他的学生也不够多,刘大师高喊着“保护国粹,保护国粹”,让自己的学生去抬陈先生。

有道,是花花轿子众人抬,陈寅恪先生,如此受人追捧,除了渊博的学问之外,一定还与他的人格魅力有密切关系,要想知道陈先生有哪些趣闻轶事?

且听土鳖君下会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