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国久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

虽然被定义为童话,但是这本书在英语世界里却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成人读者。孩子们在里面可以找到奇妙的人物和离奇的情节,而当他们长大,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就会发现这个短小的文本里蕴含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数学、语言学、逻辑和哲学问题,而这些问题竟然是以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提出来的。自1865年出版以来,它已经被翻译成一百二十多种语言,重版了数百次,流传的程度可以和《圣经》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媲美。

本书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路德维希·杜奇森,1832年1月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牧师家庭。他从小天赋异禀,学习任何东西都毫不费力,从学霸一路变成了教授。1850年他考入牛津大学,1855年就获得讲师职位,从此教授数学26年,可谓是顺风顺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写了十几本数学方面的著作,是个名副其实的数学家。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2)

但你要是以为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卡罗尔除了研究数学,还有众多爱好,他发表过诗,发明了便携式国际象棋、三轮车转向装置、黑暗中写字的书写板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东西;他还是那个时代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不过他的身体自幼很差,常年被肺病折磨,一只膝盖有旧伤,一只耳朵听不见,还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

他在书里让爱丽丝看到了度度鸟,这种鸟在17世纪的时候就被人类捕杀灭绝了。卡罗尔和爱丽丝常去的牛津大学博物馆就有一具度度鸟骨骸。卡罗尔口吃,常把自己的姓杜奇森(Dodgson)念成度度杜奇森(Dodo-Dodgson),便自嘲为度度鸟。这本书有很多插图,其中一张就是爱丽丝和度度鸟站在一起对视。作者卡罗尔就是以这种方式在书里悄悄出场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3)

而主角爱丽丝也真有其人,她是当时牛津大学校长的二女儿。1862年7月4日,卡罗尔同三姐妹在泰晤士河坐游船时,为了逗她们开心,以10岁的爱丽丝为原型编造出一个童话故事。三姐妹对这个故事都非常喜欢,尤其是爱丽丝,她强烈希望卡罗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于是卡罗尔回家后对故事进行了润色,添加了一些章节,还亲自绘制插图,最终作为礼物送给了爱丽丝。不过颇为遗憾的是,现实中的爱丽丝与卡罗尔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持续下去。从某一天开始,爱丽丝的母亲不再允许卡罗尔登门拜访,卡罗尔的后人则撕去了他那几天的几页日记。

关于这件事,有两个传闻,一是卡罗尔亲吻了爱丽丝,第二个猜测更进一步,卡罗尔可能向11岁的小姑娘求了婚。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断了。1898年卡罗尔去世,爱丽丝没有出席葬礼。爱丽丝晚年在给儿子写的信中也透露,自己实在是烦透了被当做童话故事中的小女孩儿。74岁时,她因为难以支付丈夫去世的遗产税,以一万五千多镑的价格卖掉了这份原版手稿。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4)

好了,介绍完背景,让我们进入到故事,爱丽丝在河边无所事事,忽然看到一只自言自语的兔子跑过去,手里还拿着怀表。她跟着兔子跳进洞里,这个洞非常的深,她掉了很久才到达洞底。她追着兔子,来到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她在那里捡到一把通往花园的小门的钥匙,由于这道门实在太小,她喝下一瓶写着“喝我”的饮料,身体果然顺利缩小,但是钥匙却被落在了高大的桌子上,于是她又吃了一块写着“吃我”的蛋糕,没想到身体又大到连头都顶到天花板了。爱丽丝急得哭了起来,泪水把大厅淹没,等到她捡到一把扇子又变小后,不得不在自己的眼泪池里游泳。后来在那只兔子的指示下她来到了兔子家,又因为吃了一块饼干而变大,吓坏了围观的动物,在被这些动物围攻时她又吃下了卵石变成的蛋糕而变小,最终逃离了兔子家。

这就是爱丽丝的第一段冒险旅程,类似的变大变小的经历时不时就会发生。这个奇异的功能有时会带给爱丽丝一些便利,有时却又带给她不少困扰。实际上,医学上有一种叫做“视微症”的疾病,会影响人类的视觉感知。这种病症体现在:当患者长时间观察一种事物时,周遭的东西会忽然变大,或者忽然变小,有时还会出现时空扭曲感。在爱丽丝的世界里,变大变小除了增添故事中的奇幻效果外,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也是爱丽丝在故事里所苦恼的。当她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时,她不再确定自己到底是谁。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5)

在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确实有时希望马上长大,有时又希望永不长大。这其实常常受到大人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的影响,比如前一分钟还以“你已经长大了”为由不再允许孩子撒娇了,下一秒又因“你还小”为由而必须要提早回家。这种大人才具有权威,小孩只能乖乖听话的规则令卡罗尔生厌。于是在故事中,爱丽丝最终遇到了抽水烟袋的毛毛虫,它告诉爱丽丝用吃蘑菇的办法来控制体型,第一段旅程就此圆满结束。

后来爱丽丝偶然进入一个小庄园,在听到鱼仆人和青蛙仆人的对话后,她确定这是公爵夫人的家。当她推门进去时,发现公爵夫人的厨子正在煮浓汤,并加入了大量胡椒。爱丽丝、公爵夫人和她的婴儿不得不一直打喷嚏,而厨子和一只咧嘴笑的柴郡猫却无动于衷。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6)

婴儿嚎啕大哭,脾气暴躁的公爵夫人竟然把婴儿交给爱丽丝照顾。爱丽丝抱着婴儿走,不久却发现婴儿变成了一头猪。后来柴郡猫在树上出现,向爱丽丝指示去往三月兔家的方向。爱丽丝去往那里,发现疯帽匠、三月兔和睡鼠正举办茶话会。疯帽匠向她透露,由于自己不小心得罪了时间,于是被时间惩罚永远停留在下午茶的时刻,他们三个不得不整天都吃着茶点,不停地讲着谜题和故事。后来爱丽丝觉得实在很无聊,决定离开。

在这段冒险中,卡罗尔把自己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了故事中。19世纪中叶,数学已迈入现代阶段,代数、几何、分析各分支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过卡罗尔可以说是个相当保守的数学家了,他强烈反感当时涌现出来的新潮数学体系,只要抓住时机就会吐槽一番。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7)

例如刚才故事里婴儿变成猪的情节,卡罗尔戏仿了射影几何的连续性原理。这个原理是法国的建筑师德扎格在17世纪提出的,在19世纪时重新得到了重视。它的主要内容是,设想在眼睛和一个圆之间插入一张玻璃板,使圆可投射到玻璃板上,那么只要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就可以使得玻璃板上的投影从圆连续变为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卡罗尔认为如果这个概念发展至极端的话,对抽象的圆形来说有效的,对活生生的婴儿也一样有效。因此,当爱丽丝把公爵夫人的小孩抱出去后,他变成了一头猪。而在爱丽丝参加茶话会的情节中,卡罗尔则讽刺了爱尔兰数学家威廉·哈密顿。

哈密顿毕生都在研究“四元数”,他深信这是打开物理学秘密的钥匙,极力想象四元数的物理意义,于是在三维空间中又加入了“时间”一维。卡罗尔认为在这里“时间”太无辜,它跟空间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在故事中他安排时间静止,让疯帽匠、三月兔和睡鼠困在时间里面,他们没空洗茶杯,只能围绕着桌子转圈,从一个座位挪到另一个座位,讲着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故事。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8)

那么,爱丽丝离开茶话会后发生了什么呢?她来到一个花园,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被纸牌统治的世界。红心K是国王,红心Q是王后,还有许多纸牌仆人。他们列队进入了花园,准备观看一场门球比赛,门球这项运动在英国有深厚的传统,它和高尔夫球有一点类似,比赛者都要拿球杆来击打地上的球。白兔先生、公爵夫人、柴郡猫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来参加了。红心王后脾气粗暴,只要稍不顺心,就大喊“给我砍掉他的头!”

爱丽丝在王后的命令下接受了门球比赛的邀请,却又发现这场比赛的混乱。他们把活生生的火烈鸟当做球棍,又把刺猬当做球。远处又传来审判开始的声音,原来有人指控红心骑士偷了红心王后的馅饼。整个审判过程荒唐无比,纸牌们要求爱丽丝当证人,可是爱丽丝的身体越来越大,当她出庭作证时,国王和王后引用国家法律,要求变大的爱丽丝退出法庭,但爱丽丝拒绝离开。最后王后下令砍掉爱丽丝的头,但爱丽丝可不害怕,因为她意识到了他们只不过是纸牌而已。在爱丽丝正要反抗的时候,醒了过来,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梦。故事到这儿就此结束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9)

在最后这段旅程中,卡罗尔描绘了一个极度荒谬的社会,其中无论是虚伪的礼仪还是混乱的法律制度,都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十分相像。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维多利亚时代处处古板迂腐的生活氛围也显露无遗。卡罗尔通过塑造小心翼翼的纸牌仆人、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喜怒无常的红心王后,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评。在这一点上,卡罗尔和同时代的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了一起。

后代的研究者找出很多科学知识来解读故事中的情节,比如有一种“毒蝇鹅膏菌”,吃了以后确实会产生幻象,对时间和物体大小产生错觉。毛毛虫抽的水烟也让人联想到吸毒,有的研究者甚至怀疑卡罗尔曾经服用过致幻药。另外,在维多利亚时代,帽匠处理皮毛的时候会使用水银,而长期接触水银就可能导致精神异常。而兔子通常在三月发情,举止怪异,所以喝茶的帽匠和三月兔在故事中就成了两个疯疯癫癫的角色。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0)

除了那些神奇的角色和情节设定,这个故事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谜一样的语言。正是这种语言风格使得《爱丽丝漫游奇境》成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故事,无论人们怎样解读都不能穷尽它。周作人评价爱丽丝是“有意味”的“没意思”,所谓“有意味”,自然是指它深邃的内容,而“没意思”,则是指它其中有些语言,根本就是与常理相悖,虽然说了一句看似具有含义的话,但却没有表达任何意思。这种话在书中比比皆是。

比如疯帽匠的话没头没脑,爱丽丝就被弄糊涂了。于是她说:“我不大懂你的意思。”这时候疯帽匠回答:“睡鼠又睡着了。”然后在睡鼠的鼻子上倒了点热茶,睡鼠不耐烦地甩了甩头,闭着眼睛说:“是呀,我也正想这么说。”如果他睡着了,他怎么能正在打算说自己已经睡着了呢?又比如疯帽匠问爱丽丝:“为什么乌鸦像书桌?”许多读者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可是书中没有给出答案。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1)

我们提到的这些怪句子都很正确。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只要一句话符合语法,那么它就是一个正确的句子。再来看一句拉丁格言,它是这样说的:“如果想要和平,就要准备战争。”丘吉尔也说过类似的话:“要减少核战争的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这种危险。”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在核战争这个问题上,人们能做的只有写和谈论,因为没人经历过这个事件。关于它的一切理论和措施都是想象,但这种想象不同于对普通事件的想象,因为它绝对没有可能被测试,一旦有条件测试,就意味着世界末日要来了。所以似乎怎么说都行。

在冷战时期,美国有人提出这样的防护措施:核弹爆炸时,人们应当跳进水里,尽可能待在一米深的水下。因此在日常中,人们应该时刻穿着利于下水的衣服,并锻炼游泳技巧。提建议的人知道,这么深的水根本不是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人也根本不会时刻穿着适合游泳的衣服,所以他的理论至少有50%的可能是有理的。你明知他在胡说八道,但你很难在逻辑上驳倒他。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2)

卡罗尔总是拿矛盾来开玩笑,他的玩笑至少能把我们从逻辑和常识的限制里解放出来一会儿,让我们发现,原来话还能这样说啊!爱丽丝见到矮胖子的时候问:“为什么你独自坐在这儿?”矮胖子没好气地回答:“为什么?因为没人和我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个问题吗?”这约等于问:“为什么小鸡要过马路?”的时候回答:“因为它要到路的另一边。”从逻辑上看,这两个回答都无可挑剔,但在日常交际中,它们都没真正回答问题。后一个问答有时会引人发笑,因为人们的注意力被引到问题与解答的形式而不是意义上,正确的逻辑和荒唐的回答的对比,就构成了幽默。

我们无法说明矮胖子的话错了,即使在爱丽丝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分两种,逻辑上的不可能与事实上的不可能。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是指那些与我们的思维相悖的东西,比如圆的三角形,人们完全可以写出这五个字,但却永远无法设想它描述的形状如何存在。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3)

又比如结婚了的单身汉,即使全世界所有男人都结婚了,还是不能想象什么是结婚了的单身汉。而在爱丽丝的世界里,离奇的事物大多是实际上不可能但却可以想象的东西。例如一个人类婴儿因为温度太高或者胡椒太多变成了一头猪,这怎么可能呢?但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是可能的。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你无法想象二加一不等于三,但你却很容易想象不结果实却长着金色蜡烛的树。或者有老虎用尾巴倒挂在这些树上。”这就是幻想文学最可贵的地方,它打破了日常的铁律,不把寻常所见之物当成理所当然的。用这种眼光看待世界,就会产生出很多新想法来,比如我们为什么能够断定太阳明天会继续升起呢?我们的依据正是太阳在过去的每一天都升起了,所以明天也会升起,但这个理由似乎又不够充分,万一它不升起呢?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4)

说完了语言学,我们再说说哲学。有一位学者到美国参加语言哲学的研讨会,大会主持人列出来四本必读书,其中就包括《爱丽丝漫游奇境》,另外还有一本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研究》,这是一本非常难的哲学书。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里用了约200节的篇幅来讲“语言游戏”,最后依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定义。可能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定义是难以给出的,只能去体会。

“根本没有语言这回事!”这话听起来像是疯帽匠的口气,但说话的人却是一名叫唐纳德·戴维森的哲学家。在维特根斯坦眼里,语言是一种游戏活动,他用的“游戏”概念和娱乐、玩耍还不是一个意思,而是更偏向于指人类活动,只要是活动他都看成游戏,狭义的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5)

游戏当然有规则,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从个体出发,认为规则一定是在先的,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语言规则当然是逐渐形成并规定的,但对于个人来说,从他来到这个世界起,语法就是规定好的,每个人都在说话,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游戏行为。只是卡罗尔在这个故事中放大了“游戏”的成分,体现出语言不那么严肃、像我们日常理解的游戏的那一面,和下棋也差不了太多。

语言行为和游泳类似,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并不需要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人们不会先想到规则再去说话,也不需要张贴规则细节,规则是随着活动进行不断地显现的。那么语言的规则是不是语法呢?也不完全是,因为完全遵循语法的句子不代表语言的全部,许多美好的诗句是不符合语法的。语言的用法是说不出来的,谁也没办法清楚地告诉别人究竟应该如何使用语言。语言的规则只能随着语言自己显现。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6)

卡罗尔放大了这个现象。在《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里,矮胖子说:“我用一个词的时候,它的意思只代表我想要的那个意思,不多也不少。”爱丽丝回答:“问题是,你怎么能造出一些词,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意思呢?”矮胖子的回答令人迷惑:“问题在于,谁是主宰。”矮胖子发明了很多词,也念了一长串废话连篇又令人费解的诗。爱丽丝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她的言语规则留在“正常”的世界里了,这个奇境完全有另外一套体系。

再回到维特根斯坦,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不是改变世界,而是准确地描述世界。他把哲学还原到语言行为上来,因为传统哲学家们错误地使用了语言,所以最后达成的哲学体系是大有问题的。许多的哲学术语在他看来都是病例,他要对语言进行澄清。说不出的东西就要沉默,不要硬说。有的学者受他影响很深,决心运用逻辑分析“消除旧哲学的混乱和错误”。比如,“存在”主义的存在这个词。你谈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首先得存在,如果不存在,你谈它干什么?“存在”和“不存在”这两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而谈论矛盾的东西,说出来的东西和疯帽匠的话有什么分别?都成了废话。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7)

在维特根斯坦和许多分析哲学家看来,传统哲学大有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也只是在分析哲学的规则下存在,古典哲学并没有真正被动摇。而那个神秘的问题,“为什么乌鸦像书桌?”卡罗尔后来给了一个回答:“因为它们都不包含字母B。”在英语里,乌鸦是raven,书桌是desk,确实不包含字母B。一个无厘头的问题对应一个无厘头的答案。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爱丽丝漫游奇境》可解读的点实在太多了,如果面面俱到,写几本书都讲不完。我们就此打住吧。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兴趣驱动着人们不断窥探作品背后的深刻意义。在未来,它也一定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灵感。不过遗憾的是,卡罗尔在因爱丽丝而“爆红”后,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他一直在牛津大学教授数学,直到去世。而他的学生,数学成绩竟然一个比一个差。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什么(你真的读懂爱丽丝漫游奇境了吗)(18)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