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1)

作者:金满楼

光绪三十四年也是公元1908年,这年的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晚,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黯然离开人世。次日下午,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内撒手人寰,终年74岁。

光绪皇帝的弟弟、之后的摄政王载沣在日记中记载这一重大事件的全过程:二十日,上疾大渐,上朝,奉旨派载沣恭代批折,钦此;庆王到京,午刻同诣仪鸾殿面承召见,钦奉懿旨: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钦此;又面承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钦遵于申刻由府携溥仪入宫。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2)

二十一日,癸酉酉刻,小臣载沣跪闻皇上崩于瀛台。亥刻,小臣同庆王、世相、鹿协揆、张相、袁尚书、增大臣崇诣福昌殿。仰蒙皇太后召见。面承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钦此。……又面承懿旨: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钦此。

从载沣的记载看,慈禧太后在临死前已经将所有军国大事安排好,而从时间上看,光绪死于前一天晚上,慈禧太后死于次日下午,两人的死亡时间相差不到一天。由此,很多人怀疑这实在不是巧合,慈禧太后的各种安排中,极可能也包含了光绪皇帝的提前死亡。只是,宫中密闱非外人所能探知,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因为没有证据,也只能说是千古之谜。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3)

作为历史事实,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这两个大清帝国的权力象征者和实际掌握者在戊戌政变后一直是矛盾重重,虽然他们在血缘上为伯母侄子及娘姨外甥的血亲,但在政治上,他们又是竞争对手。

在这场皇宫的权力斗争中,光绪从小就处于劣势,在最后的十年中更是郁郁寡欢,饱受打击。到最后,两人的竞争变成了身体和生命存续的竞争,体弱多病的光绪和年迈衰败的慈禧展开了一场时间上的持久战。

1908年,两人都意识到自己不行了,但都盼着对方先死。十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与光绪在西苑勤政殿召见大臣(也是最后一次),据那天被召见的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说,“太后神态疲惫,据说几个月的痢疾腹泻不止。而皇上脸色晦暗,说话声音无力,靠座位中间垫了几个靠枕,才勉强支持。”看来,两人在这场马拉松式的争夺中都已是筋疲力尽,其中的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4)

很可惜,先倒下的却是光绪。光绪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又死在了慈禧咽气的前一天。对此,朝野人士议论纷纷,猜测里面可能的隐情。据清宫太监的回忆录《清宫琐谈》中说:光绪弥留之际,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两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绪死前曾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周某见光绪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知道光绪是饿急了,但环顾周围,实在是没有吃的。后来,光绪帝便渐无声息了。

启功也曾谈及其曾祖溥良的一件往事:当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传出“快不行了”的消息后,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和其它相当级别的官员也都昼夜守候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之外,以防不测。大臣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就举哀发丧。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5)

当时,由于慈禧太后得的是痢疾,从病危到弥留之际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守候的大臣们时间长了,都有些体力不支,便也顾不得大臣的礼仪,或坐台阶上,或依靠在廊柱边,大家一副疲困不堪的狼狈相。

就在宣布慈禧太后“驾崩”前,溥良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寝宫中出来,他便上前问端的什么,太监说:“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满语“酸奶”的意思)。”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帝驾崩了。而这边,屋里那位还捱了一段时间才算完,也不知道里面是真死了,还是密不发丧,非要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6)

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的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等书中,说是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鉴于德龄作品往往拿清宫秘事哗众取宠,似不可信。况且,光绪从小就受李莲英看护,一直叫他“谙达”(师傅),并曾夸他“忠心事主”。光绪被囚瀛台后,其它太监慑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不敢对光绪多有接近,唯有李莲英多方照顾,还经常到瀛台与光绪拆装钟表消遣。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则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帝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帝毒死。这种说法虽貌似事出有因,但以袁世凯当时的势力毕竟难以接近宫廷,因而也没有什么可信度。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7)

《花随人圣庵摭忆》里说光绪并非善终,但其怀疑的对象却指向了隆裕皇后和其宠信的太监小德张,而幕后的指使人可能暗指慈禧太后。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侄女,作为当时后宫中的主要人物,隆裕皇后要搞点阴谋当然不是没有可能,但要说隆裕皇后能象她的那个姑妈那样心狠手辣,也不可信。

据目前公布的医案看,光绪在临终前半年的病势的确十分严重,如江苏名医曹元恒在三月初九的医案中写道: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两损,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已处于无药可对症的病状。无奈之下,曹元恒也只能开了一些“鳖心甲”、“新会皮”之类的“平安药”,能拖就拖。五月初十,从上海赶来的名医陈秉钧也在医案中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一语。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8)

江苏名医杜仲骏在《德宗请脉记》中说,他在七月十六日的第一次入诊后便对户部尚书陆润痒说:“我此次进京,满以为能够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进入十月中旬后,光绪除原有病症外又增加了咳嗽气逆发喘等症,并出现肺部炎症及心肺衰竭,已出于病危状态。杜仲骏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9)

作为当时入宫的六大名医之一,杜仲骏在《德宗请脉记》中详细记载了光绪的病情、诊治经过和光绪临终前的各种病状,据其看法,光绪应是正常死亡,其他如《德宗实录》、《清史稿》等官修史籍也都认为光绪是正常病死。

溥仪的英文师傅庄士敦在《暮色紫禁城》一书中也说,“我手上有一份英国著名医生的报告,是宫廷御医留下的证据,上面说明了光绪皇帝的身体情况和他的病情,并证实了光绪帝是自然死亡。”不过,庄士敦并未说明这位医生是谁,他又是如何得到这份报告的。

慈禧先死还是光绪先死(死前毒死皇帝死后秘不发丧)(10)

由此或许可以推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病得很重,两人都可能捱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不过,由于慈禧太后毕竟年岁已高,随时可能离世,而光绪虽然病在膏肓,但比慈禧太后会多活数天或十数天也未为可知。

但是,问题正好出在这里。由于光绪已经丧失了行政能力,如慈禧太后死在前头,朝政势必陷于瘫痪。有鉴于此,慈禧太后不得不在死前安排了光绪的“提前死亡”,而直接将朝政全部交给了摄政王载沣,一免去名分和掣肘之忧。笔者以为,这一解释,或许会更合理些。(节选自新书《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