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哪些责任是父母天然承担的)

来源:光明网家庭教育既包括生理性的抚育,也包括社会性的教育,抚育似乎温情脉脉,教育就显得有些冷酷,甚至无情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一书中写道:“抚育作用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一部分是给孩子社会上的需要生理性的抚育过程中,好像孩子饥饿时给以乳汁,孩子寒冷时授以温暖,孩子得到的是生理上的满足,引起的是亲密的感情这是和社会性抚育不同的,因为,社会习惯的养成时常要改变孩子本性的行为,这是会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甚至是仇恨的敌意”孩子会因为本能的冲动,或者因不合时宜,不被父母所认可的行为而受责罚,在接受父母控制的同时,孩子也会反抗,家庭教育需要在自由与规训之间建立平衡父母亲在家庭生活中要承担主体责任,可以基于以下三重视角去解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哪些责任是父母天然承担的)

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来源:光明网

家庭教育既包括生理性的抚育,也包括社会性的教育,抚育似乎温情脉脉,教育就显得有些冷酷,甚至无情。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一书中写道:“抚育作用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一部分是给孩子社会上的需要。生理性的抚育过程中,好像孩子饥饿时给以乳汁,孩子寒冷时授以温暖,孩子得到的是生理上的满足,引起的是亲密的感情。这是和社会性抚育不同的,因为,社会习惯的养成时常要改变孩子本性的行为,这是会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甚至是仇恨的敌意。”孩子会因为本能的冲动,或者因不合时宜,不被父母所认可的行为而受责罚,在接受父母控制的同时,孩子也会反抗,家庭教育需要在自由与规训之间建立平衡。父母亲在家庭生活中要承担主体责任,可以基于以下三重视角去解析。

首先是教育责任,父母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来自父母亲的社会身份认同,譬如阿尔都塞认为,社会身份认同与生俱来。在强调血缘的传统社会中,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是贵族还是奴隶,是否享有长子继承权等等,都由不得自己选择。这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身份的自我意识,会使父母亲把教育权威的影响贯穿于对孩子的全面意义上的抚养或全面培育。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自发自觉地给孩子传授社会生活的经验、个人的价值偏好,社会生活的规则、文化习俗的要求和禁忌。在现代社会,网络和媒体的普遍使用,使成年人和儿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平等,父母作为知识权威的影响受到了冲击,但是父母以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教育孩子,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的教育责任仍毋庸置疑。

其次是道德责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约束,还来自于伦理学意义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责任是为人者要做的份内的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担当。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亲通常会告诉孩子一些人生道理,比如要讲各种各样的规矩,要尊敬长者,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善待他人,不能败坏家庭的名声,不可浪费资源,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等等,这些教诲通常会体现在行为约束,甚至以行为惩戒的方式进行。比如,孩子浪费饭食,父母亲会用语言吓唬孩子,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明,成年人发明的“天谴”一词对孩子还是有震慑力的。父母亲在家庭生活对孩子的管教行为所体现的伦理诉求,既基于为人之父母的自觉的责任担当,也基于家庭兴旺,以及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公民的理性推动。

第三是监护责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亲对未成年的孩子有监护的责任,在现代社会这已经通过立法成为父母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实际上父母亲对子女的监护源于天赋权利,即成年人基于种族生存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当孩长大成人之后,父母亲要自动放弃这种权利。约翰﹒洛克认为,在孩子富有理性的个人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之前,他们都需要监护。他还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性质上讲是暂时的;当孩子能通过有见地和合理的选择指导他们自己的生活时,父母权威就停止了。他认为,父母权威的独特性使它非常不适合作为其他关系(如丈夫与妻子或国家公民)的模式。对于后者,他尤其指出,父母权威不取决于子女同意,但政治权威必须至少包含被统治者的默许;而且,尽管在对待孩子方面不可能在理性的权威和人的权威方面做出区分,但公民服从的基础是法律而非立法者 “基于天赋权利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监护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心态,这也避免了把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照顾和过度保护,归结为是把孩子当做个人私有物的尴尬。父母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既来自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又源于道德和法律的赋予。(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康丽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