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定居长安(白居易会友同州府)

白居易会友同州府

文/王凌琴

中唐时候,长安城里有一官吏叫杨宁,他的祖上是历史上有名的弘农杨氏。在唐代,杨家就出了好几位宰相,可谓是名门望族。杨宁住在长安靖恭里,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靖恭杨家”。

杨宁有四个儿子,杨汝士、 杨虞卿、杨汉会、杨鲁士(即杨殷士)这四子个个聪明非凡,皆好诗词文章,所以经常结交文人雅士,与他们来往密切,或切磋诗艺,或诗词唱和。因此,靖恭杨府,便成了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其中往来的文人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十八岁初到长安时拜见有名的诗人顾况,顾况问其姓名,答曰白居易。顾况笑了,戏谑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后看了白居易写的《原上草》,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才情,于是改口说道:“刚才的话都是开玩笑的。”随后,在顾况的帮助下,白居易终于暂露头角,以其敏捷文雅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喜爱。自此,白居易结识了杨家兄弟,经常出入杨府,与他们过往甚密。受到杨家人的欢迎与尊重,后来,37岁还没结婚的白居易终于娶了杨汝士的妹妹,成了杨家的女婿。这中间,杨汝士,杨虞卿起了很大的作用。读白居易与二杨唱和的诗句,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曾经打动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

白居易与杨汝士之间,还有一段典故。

杨汝士的堂兄杨嗣复做了宰相,宴请诗界名流,其中就有杨汝士和白居易、元稹。席间诗令下,杨汝士很快挥笔写就,而白居易和元稹却没有写出来,杨汝士很是得意,自诩自己诗才“压倒元、白”,这个典故,在后来传为佳话,杨汝士性格的豪爽不羁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评价杨汝士的诗:“文擅菁华,言无枝叶。”可见元稹对杨汝士的推崇。

在白居易的诗里,凡写给杨同州、杨工部、杨六、杨侍郎等的诗,都是写给杨汝士的,古人往往以所任职地称呼对方,由这些诗可以看到,杨汝士一生屡易其职,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忘不了这位妹夫,寄诗作、寄茶叶、寄衣服,令白居易感动不已。这些兄弟情义,都在他俩的诗歌中反映出来。

这次来同州小聚,他俩彻夜长谈,总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要走了,杨汝士为其践行,席间谈诗词、谈往事,极尽欢愉。

宴毕,两人酒意半酣,杨汝士执意要骑马相送。离开府衙后,两人挽辔缓行,一路上晴烟漠漠,杨柳依依,桃李明丽。两人说着话不觉走出二十来里,来到潘驿店。潘驿店处于沙苑边上,“巍巍沙梁”就在村南(巍巍沙梁至今仍在潘驿村南,人们仍叫它巍巍沙梁)。

潘驿处在长安至黄河岸边蒲津关的大道上,据载唐初的驿丞姓潘,所以这里被称作潘驿。清代乾隆年间设潘驿镇;道光年间,在这里又设了美阳镇。美阳镇现在不复存在,留下一块美阳镇的石匾,现在这里为下寨镇属下的潘驿村。

潘驿村西有一小溪,溪上有座小桥,二人信马来到这里,要过桥了,白居易酒意犹存,他止住了杨汝士道:“兄长,不必再送了,你回去吧。”杨汝士道:“也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一路走好。”两人遂挥手告别。

白居易过桥走了,杨汝士还在望着,直到看不见了人影,才回头走了。

下邽离潘驿村也就一二十里,白居易一人执马快走,不长时间,来到下邽村北。这时凉风习习,白居易酒醒。见到村边杨花轻飘,榆叶吐翠,远处渭河如带,村舍俨然,好一幅美丽春景图,诗人不由心旷神怡,逸兴遄飞,一行诗句涌上心头。他迅速回屋,写了一篇清新秀丽的小诗:《别杨同州后却寄》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写毕,第二天即差人送给杨同州。杨同州读后非常高兴,叫来朋友共赏。不久这首诗便不胫而走,传遍了同州府,传遍了长安城。

在潘驿店和下邽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方向的沟堑,西周时期,洛河从这里流入渭河,后来洛河改道,这儿便成了古河道遗存,故人称之为“乾坑”(现在叫干河,在羌白镇白家寨西)。唐兴元元年(784)十二月,唐军将领李元谅与叛军李怀光在这里发生激战,李怀光后来失败。乾坑这儿遂成战场遗迹。

就在白居易别杨汝士后不久,两人又相约到乾坑,一来踏青,二来凭吊战场。当时是清明寒食节,田野杂花生树,春意盎然。他们一行人来到后,便纵马畅游乾坑两岸,回想五十年前这儿发生的战争,寻找战争遗留的蛛丝马迹。乾坑不远处有村庄,有酒肆,一行人来到这里用膳。饭毕,他们都醉了。这时有侍者飞马报知杨虞卿要来(杨汝士的弟弟)。白居易兴奋不已,酒已醒了大半。原来杨虞卿最早在宣城和白居易相识,两人遂成朋友,经常有诗词唱和。他曾写诗与白居易相约,再去渭河南岸的敷水访古。现在,白居易闻听杨虞卿要来,他想起了和杨虞卿的约会,忽生感慨,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工部有敷水之期荣喜虽多欢宴且阻辱示长句因而答之》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

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闻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

犹恨乾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以轻快愉悦的笔触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杨汝士新到同州做官,杨虞卿从常州刺史位上调任京兆尹工部侍郎,都是喜事,因而他说:“新旧西曹两侍郎”。但大家都有事,敷水之期不能成行,犹如孤雁失群,“差池归雁不成行”,道出了诗人淡淡的惋惜与忧伤。

后来白居易回到了洛阳,太子少傅是个闲官,没有多少事,白居易已64岁,生活淡如流水,闲暇煮茶,又想起杨汝士,挥笔写下了《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

婆娑绿荫树,斑驳青苔地。

此处置床绳,傍边洗茶器。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

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

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杨慕巢即杨汝士)

由此可见白居易对杨汝士的深情。杨汝士在同州刺史位上干了一年,第二年九月便调到京都任户部侍郎。朝廷又下诏书任白居易为同州刺史,诗人当时身体不佳,因此没去,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侯。白居易曾写诗两首记叙此事。

再说杨虞卿,任工部侍郎后第二年七月,又被贬为虔州司马,到这年冬天,杨逝于任所。

注:①读书堂,即伯起书堂,东汉杨震所建。关西,即杨震,人称关西夫子。杨汝士的先祖。

作者简介:

白居易定居长安(白居易会友同州府)(1)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