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和周杰伦合唱的布拉格广场(经典赏析蔡依林)

作者:李嫑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严禁转载。

蔡依林和周杰伦合唱的布拉格广场(经典赏析蔡依林)(1)

一年前知乎有歌迷邀请评价这首歌,今天正好在做一段loop想起了这首歌,顺道把坑填了吧...

《看我七十二变》是蔡依林加入索尼后的首张个人专辑,这张专辑对蔡依林来说非常重要:

  1. 这张专辑是在非典时期创作、制作、企划、录制、发行的国语专辑;

  2. 这张专辑几乎把当时能请的“牛人”都请来了,比如孙燕姿御用的海尔兄弟李偲菘,如日中天的天王周杰伦、四位填词巨匠(方文山 李焯雄 陈镇川 易家扬),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蔡依林量身打造超乎预期的多元化专辑,所以这张专辑的制作人也是多人合作的,但专辑主题不变(看我七十二变);

  3. 如果没有这张专辑奠定下的品质、口碑、调性,那么蔡依林很可能就会flop下去。

但蔡依林是幸运的,这么多大咖没有白请,这张专辑中的11首歌曲平均质量很高,而且彼此风格既有传承也有独立标签,在当时是华语乐坛一道绚丽的风景。自此之后蔡依林一路顺风顺水,以前评价蔡依林的时候我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如果没有这些大咖,如果没有周杰伦,就没有今天的蔡依林。

然而就是这么棒的一张专辑,最深得我心的依旧是周杰伦写的三首含金量极高的歌曲:《说爱你》 《布拉格广场》 《骑士精神》,其中《布拉格广场》以欧式文艺的地理坐标命名吸引了不少穿着校服的校园文青,这一首歌仅靠名称就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少年对遥远布拉格的幻想,当年地理课转着地球仪就是为了找到布拉格在哪里,找到了之后又想知道这地方离我有多远,然后翻词典看捷克的历史...

这就是流行音乐的魅力,它会驱使一个少年用尽一切办法查找有关歌曲的背景资料,试图让自己可以置身在那个有些仙境迷离却又真实可触的《布拉格广场》,只为背对着夕阳俯身喂喂鸽子。

下面简单从词曲编三个角度评价一下《布拉格广场》:

  • 编曲

钟兴民老师自己坦言为杰伦编过的作品里,唯独他对《布拉格广场》和《夜的第七章》最费脑筋,这话放到今天再细细地琢磨会发现,这两首作品在风格上是有些相似的,坐标都在欧洲、歌曲本身是存在剧情推动的、两首歌均有杰伦的RAP、两首歌均不同程度使用了转场音效等等...

在转场音效的使用上,我记得钟兴民老师说过,采取这样的编曲策略是因为他想到了“川剧的变脸”,所以在歌曲的间奏处听到几种不同风格的欧洲街头艺术表现形式(有器乐演奏也有群众跳舞),钟兴民利用“穿梭”的音效达到了切换不同场景的目的,这种手法在流行歌曲里可以用“罕见”形容。

《布拉格广场》的前奏设计以竖琴搭配鼓组的方式形成了犹如「掀开瀑布发现水帘洞」的奇妙效果,竖琴音色是极易产生“液体滑落”的效果,给人一种美轮美奂步入仙境的错觉。

同时这首歌里也大量使用了手风琴,以往的华语流行歌曲里是很少使用手风琴的,因为手风琴的音色气质太过鲜明,一般要么常常出现在熊国的民谣歌曲中(国内的可以参考《白桦林》和《贝加尔湖畔》国外参考柳拜),要么会以比较欢快的形式呈现在部分舞曲中,比如《歌声与微笑》。

为什么钟兴民老师会大量使用手风琴呢?

  1. 手风琴是一个具备地域特征的乐器,使用手风琴可以让歌曲产生鲜明的地域性(异域风格);

  2. 《布拉格广场》虽然听上去就是RAP 女声主旋,但这首歌本质上还是一首“舞曲”,这也是为什么这首歌的MV会有女主和一群人手舞足蹈的样子,配合着律动极强的鼓组会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

除此之外钟兴民老师还使用了管乐音色去填补转场的空白,个人觉得很有仪式感,配合上手风琴之后又有一种婚礼现场的味道,在音色配器的理解和运用上钟兴民老师颇有几分探索的意图。

  • 旋律

钟兴民老师能把这首歌编好,周杰伦的旋律也起到不小的功劳。一般情况下小调的歌曲是很容易产生忧伤的色彩,但《布拉格广场》溜就溜在周杰伦夹杂了许多RAP的部分让歌曲显得流动性很明确,不像有的小调歌曲是很舒缓的,周杰伦反其道而行之,用说唱的方式掩盖了那股含藏的忧伤。

这首歌的核心旋律在蔡依林的副歌部分:

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6123 123 343 22

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2 712 232 11

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1 671 121 77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2 222 24 3 23

布拉格的广场无人的走廊123 123 343 22

我一个人跳着舞旋转2 712 232 11

不远地方你远远吟唱1 671 121 77

没有我你真的不习惯7 #567 717 66

很短的两段,虽然周杰伦重复使用了旋律素材,但在两段之间所形成的呼应是很强烈的,第一小段的末尾是整首歌的向往和期盼,第二小段的末尾又将歌曲带入了眷恋和遗憾。此外,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听一下这首歌的人声和声和编曲中副歌部分的和声旋律,非常唯美。

对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把速度放慢(80左右)试着用钢琴、吉他(尼龙弦) 口琴、大提 竖笛去自行演绎一下《布拉格广场》,效果会很浪漫很浪漫,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填词

方文山绝对没料到「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会成为十年后的网络流行语,其实我也纳闷儿这句怎么就成流行语了呢?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方文山在这首《布拉格广场》中所使用的几个填词技巧。

先看RAP部分

琴键上透着光

彩绘的玻璃窗

装饰着歌特式教堂

谁谁谁弹

一段一段流浪忧伤

顺着琴声方向看见

蔷薇依附十八世纪的油画上

在旁

静静欣赏

在想

你的浪漫

在看

是否多久都一样

a a fu shou

a a fu shou

yap so so sorry

so so so

Moderato

Andantino

Portmento

Fortissimo

盗贼他偷走

修道士说No

梦醒来后我

一切都都没有

这段RAP是一直遵循着那段loop(1636 1716 1636 balabala....)流动而出的,方文山的歌词也自然要遵循律动的流动性去一个个地填,然而这也就有了填词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既能贴合主题又押韵又可以承接句与句的关系?

仔细看这句:“琴键上,透着光,彩绘的玻璃窗,装饰着歌特式教堂。”

如果我用最路人的方式表达这句,那么效果是这样的:“教堂上装饰着彩绘的玻璃窗。”

自行对比吧,其实这就是方文山最常用的填词技巧之一,这里具体不展开。

而“一段一段,流浪忧伤,顺着琴声方向看见蔷薇依附十八世纪的油画上。”这句则是方文山抓取景物落地纸笔的能力体现,他始终是在运用自己的视觉捕捉去给听众呈现可以直观联想的「画面」。

至于Moderato/Andantino/Portmento/Fortissimo的梗,我只能说方文山真是朵填词界的奇葩,不过这也侧面体现了方文山对古典和复古的理解程度,如何在填词中嫁接但不生硬,这就是差距。关于方文山的评价我以前写过一篇回答,有兴趣的可以去知乎浏览一番。

总结:《布拉格广场》是一首非典时期的金曲,也是周杰伦早期为蔡依林奠定乐坛基础的经典曲目之一,不论是词曲编唱都达到了同期最高的水准,几乎无可挑剔。钟兴民老师还因这首歌得了金曲奖的最佳编曲,可见这首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口味挑剔的金曲奖评审团里也得到了难得的肯定。

尾巴:我希望十多年后的今天,萦绕在你我耳畔的不应是那句被莫名流行且用烂的流行语,而是那些由多人合作所传递出的齐心合力与奇思妙想,他们的行动表面上只是为重新出道的蔡依林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可实际上他们在那时已经成为了华语歌坛天马行空的潮流领袖与探索者。他们的努力、成果、对待音乐的态度,不但值得我们用青春去装饰,还值得我们敬佩和赞美。

《布拉格广场》不仅是一首欧式的浪漫诗篇,还是一首隐藏着陪伴与信任的时空恋曲。

作者微信:li_biubiu

作者微博:@李嫑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