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

1983年,正当郭琨、司马俊、宋大巧3名科学家,坐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会堂中,等待会议公布实质性进展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突然发话,请中国代表先退出会场!去外边喝咖啡休息一会,等会议结果公布再通知你们!

要知道,相比于一些西方国家,彼时的我国虽然在许多领域都有落后,但作为二战战胜国,又在刚结束不久的朝鲜战争中,将不可一世的美国顶了回去,国际地位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也正因如此,在3名科学家看来,身为参会者,却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能被动服从别人的“安排”,显然是十分屈辱的。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2)

然而,即便拥有百般无奈,科学家们也无法反驳,这是因为,此次会议是由美英法等,12个在南极拥有科考站的国家,为共同商讨南极问题开启的,而作为中国代表,没有科考站的事实,无疑剥夺了他们“话事”的能力。

事实上,除了3名科学家之外,还有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因为本国是没有科考站的非协商国,被屈辱的“请喝咖啡”去了,更令人感到愤怒的是,即便是在二战中犯下了屡屡罪行的日本,都因为美国在战后的帮扶,成为了12个协商国之一。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3)

从某种角度来看,虽然在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就把“南极应当属于全人类”作为了共识,但从这次会议结果来看,无非还是那些掌握资源的国家,依靠话语权“分蛋糕”而已。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世界各国为何对寸草不生的南极念念不忘?而在最终克服了“喝咖啡”的屈辱后,我们又拥有了怎样的实力呢?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4)

时间回到1910年,英国耗资5万英镑,为一名叫斯科特的探险家,造了一艘探险船,意图让他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成为全球首位到达南极极点的人。事实上,自从1773年,英国人库克首先到达南极外围开始,欧洲列强们已经在南极问题上,争夺了100多年。

然而,因为在高估自己能力的同时,低估了南极的危险,所以斯科特即便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在最终接近南极极点的时候,还是被同时期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抢了先,就这样,斯科特成为了到达南极极点的“全球第二人”。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5)

要知道,彼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欧洲说一不二习惯了,又怎能忍受得了“当第二”的屈辱呢?所以在斯科特返回后,英国想一雪前耻,便叫来一些前往南极探险过的国家,宣称他们都可以将南极作为自己的领土。就这样,由英法美等8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南极会议”分蛋糕。

不过,随着几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打成了一锅粥,所以对于南极的探索,也在100多年间首次跌入了谷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派兵进入南极,世界各国才想起来,在地球最南部还有这样一片“净土”。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6)

聊到这有的朋友或许有疑问,南极如此寒冷,寸草不生,再加上距离欧洲又那么远,去一趟成本极高,难道列强们连续争夺100多年,只是为了“面子”吗?事实上,他们起初确实是为了“争面子”去南极的,不过,随着对南极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们也发现了令人兴奋的宝藏。

简单介绍一下南极大陆,迄今为止,南极洲是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区域,也正因如此,随着时代发展,这里逐渐变成了海洋动物们的天堂,除了物种多样性异常丰富,能为人类提供极高的科研价值之外,多达50亿吨的磷虾,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7)

除此之外,大量的鱼类与海洋哺乳类动物,也可以说让南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粮仓”,而这也正是二战后期,德国因为前线顶不住,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所以派兵前往南极建立诸多捕鲸站的原因;另一方面,南极还拥有无与伦比的能源,除了天然气与石油之外,这里更是蕴藏了全世界最大的煤炭储量,相比之下,其占全球四分之三的淡水资源,也相形见绌了。

也正因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又将南极当做了角力场,十几年间,曾经前往南极建立过科考站的十二个国家,屡次声称自己在南极具有领土主权,而在这其中,英国、智利、阿根廷三国,更是因为所谓的“领土”重叠,做出过命令孕妇前往南极生孩子的操作。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8)

要知道,虽然这些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但在此之前,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没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南极不应该成为政治角力的舞台,而是一笔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也正因如此,美英法三国在1983年12月,召开了咱们一开始聊到的那场会议,以讨论南极的“归属权”问题。

不过,从会议进行到实质内容时,会议主席落下木槌,表示我们没有“资格”对南极提出意见的行为来看,老牌列强将我国当成弱国的眼光没有变,关起门来“分蛋糕”的陋习也没有变,换句话来说,此次会议只是让他们在分配利益时,更体面罢了。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9)

事实上,就连本次会议签订的《南极条约》,以及其中“南极永远为了和平开发,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平台”这一主要思想,都是在他们拍板后,以通知的形式告诉我们的。

这一行为即便像“司马昭之心”一般,但参与会议的3名科学家却毫无办法,谁让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呢?不过,就在经历了“喝咖啡”的屈辱之后,参加这次会议带头的科学家郭琨也被点燃了斗志,他表示,我们一定要在南极建立自己的科考站,再也不给西方国家羞辱我们的机会!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0)

然而,就在我国做出前往南极的决定后,却遭到了一众西方国家的嘲笑,也难怪,他们前后努力了200多年,才在南极建立了稀稀拉拉的科考站,所以根本不相信,我国能在1991年《南极条约》到期前,仅用7年时间,就建立自己的科考站,成为南极事务的协商国。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面对百般嘲讽,我国的探险家们并没有争口舌之快,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南极,当然,在此期间,我们也经历了称得上悲壮的磨难。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1)

1988年12月,我国科考船极地号,在经历了1个月的航行后,终于来到了南极的外围海域,可就在此时,寒冷的暴风雪突然袭来,不仅冻结了船周围的海水,更是将那些本就存在的浮冰,“扩充”到了一米左右的厚度。

要知道,在极地航行的船,最重要的就是破冰能力,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技术水平受限,我国不仅缺乏破冰技术,甚至连极地号本身,都是从芬兰一家造船厂,购买的几十年前的产品,也正因如此,极地号别说是破除1米的浮冰了,就连破30厘米的冰都费劲。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2)

面对这样的情况,船长魏文良只能下令,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浮冰区域,因为如果航行速度不够,极地号就会像驶入沙滩的船一样,直接搁浅在冰面上。然而,浮冰区水下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暗冰”,再加上风雪阻挡了大家的视线,所以加速行驶就意味着,极地号随时都有一头撞上冰山的可能。

好在经过21天的艰难航行,极地号最终通过了危险的浮冰区,在此期间,虽然因为视线受阻,也曾出现过冰山一角,将极地号撞出大洞的险情,但在魏文良高超的技巧下,这些危险都化为无形了。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3)

然而,就在极地号进入了南极内海,天气逐渐放晴时,一则突发事件,直接让船员们感到了绝望。

当时,极地号距离预定登陆地点,拉斯曼丘陵只有400多米了,可随着一声巨响,船员们看到了一块,宽度足有几公里的巨大冰盖,从悬崖上崩裂开来,并直接落到了他们面前,形成了一座既绕不开,也翻不过的冰山。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4)

不仅如此,因为冰块过于庞大,在落尽海中后,他还掀起了高达数米的巨浪,并夹杂数千块,小轿车般大小的碎冰,朝极地号疾驰而来。被如此冰块攻击哪还有生还的道理?面对这样的情况,魏文良立刻做出了后退指令,并在闪转腾挪间,躲过了冰盖的攻势。

不过,虽然躲过了“攻击”,但包括魏文良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死里逃生后的兴奋,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遇到的,将要比冰山来袭惊险百倍。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5)

原来,巨大的冰山崩裂只是表面现象,没有人能确定,因为结构受损,悬崖会不会“释放”出更多的冰山。要知道,经过浮冰的冲击,此时的极地号已经是退无可退了;其次,因为此前在外海被困了20多天,所以物资此时已经见底了,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前往拉斯曼丘陵进行补给,所有人都会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中,而这也正是极地号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冰山已经将水路堵死了,无论如何,极地号都不可能行驶到既定目标。

面对这样的情况,船长魏文良做出决定,派遣队员们下船,带着物资步行前往拉斯曼丘陵。别看天气已经转晴,而极地号离目标也只有400米,事实上,当时的气温仍旧在零下60度左右,不仅如此,因为冰山的存在,此时的冰面已经岌岌可危了,队员们随时都会掉进看不到的冰窟窿,当然,如果想要杜绝这样的情况,他们就必须多绕5公里左右的路程,仅剩下的生存资源,却根本无法支持这样的行动。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6)

也正因如此,在几名年富力强的船员准备步行前往之前,他们就已经写好了遗书,与此同时,对于呆在船上的船员们来说,他们遇到危险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彼时的极地号上,还出现了“全员写遗书”的情况。

值得庆幸的是,好运站在了我们这边,随着横亘在必经之路上的冰山逐渐消融,步行的队员们也在后来带回了物资,而极地号也终于在1989年1月22日成功脱困,而在经历了32天的辛勤搭建后,我国在南极的第二座科考站,中山站,也屹立在了南极拉斯曼丘陵的山巅,而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成为了在南极拥有科考站的国家之一,再也不用受到“喝咖啡”的屈辱了。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7)

聊到这有的朋友或许有疑问,不是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就是协商国吗?为何我国建立第2个科考站之后,才获得协商资格呢?

原来,早在1984年,南极会议刚结束后,不甘屈辱的郭琨就带领探险队,在南极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的第一座科考站——长城站。然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长城站并不在南极圈之内,没有达到《南极条约》的标准。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8)

事实上,就在长城站被建立好后,西方国家嘲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毕竟此时距离南极条约到期只有7年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10年之内,在已经修建了一座科考站的情况下,再修建一座。从这个角度来看,1989年中山站的建立,除了遭遇的险情之外,在时间限度上,也算是惊心动魄了。

时间来到1991年,上期《南极条约》作废,西方国家和以前一样,再次开启了,探讨南极问题的会议,只不过,相比于1983年,我国代表此时已经可以端正的坐在会场中,并对南极这一块宝地,提出属于我们的建议,当然,对于曾经被“请”出场外的问题,代表们也完全可以说,“咖啡又苦又涩,我们喝不惯!”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19)

现如今,我国不仅是实打实的南极条约协商国,除了中山与长城站外,我们还拥有昆仑、泰山、罗斯海新站共5个南极科考站。

在这其中,长城站背靠积雪的山坡,面朝海洋,因为不在南极圈内,反而离南非很近,所以该站温度并不低,常年维持在0度上下,热的时候甚至能来到零上13度,也正因如此,这里不仅淡水充足,队员们甚至能享受到,全年新鲜蔬菜的供应;中山站有多达15座建筑,室内面积达到了2700平方米,因为地处山巅,特有的冰景房更是成为了许多外国科学家宁愿绕远路,也要一览风采的独家景观。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20)

除此之外,因为承担的科研任务不同,所以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也都各有特色,不过,这5座科考站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即便处在南极大陆的各个区域,但却和它们的名字一样,坚固而又顽强的屹立在冰雪中,守护我们应得的利益和尊严。

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0年前参加国际会议)(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