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爱上写作的好处(如何帮孩子找回)

编者按: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级都会学习写作,可是写作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不光是孩子,很多父母,甚至执教多年的老师,可能都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觉得这就是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安排,有的父母至今都觉得写作是一样痛苦的事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要怪孩子写不出、不会写因为你可能根本不懂什么是“习作的初心”本期,我们推荐秦淮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小西湖小学教导主任谢奕写的一篇深度好文,她将带你思考如何帮孩子找回“习作的初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孩子“我手写我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谈孩子爱上写作的好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谈孩子爱上写作的好处(如何帮孩子找回)

谈孩子爱上写作的好处

编者按: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级都会学习写作,可是写作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呢?不光是孩子,很多父母,甚至执教多年的老师,可能都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有的老师会觉得这就是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安排,有的父母至今都觉得写作是一样痛苦的事。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要怪孩子写不出、不会写。因为你可能根本不懂什么是“习作的初心”。本期,我们推荐秦淮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小西湖小学教导主任谢奕写的一篇深度好文,她将带你思考如何帮孩子找回“习作的初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孩子“我手写我心”。

但凡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成人,大部分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不会作文。如今,做了父母,习作同样困扰着我们的孩子。孩子怕作文,甚至憎恨作文,谈文色变,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项本应该人人都会的技能,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仍然成为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这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以及一些建议。

为何而写

在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要清楚作文是什么。我们知道,人们之间的交流,一般通过说话来完成,而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是与他人交流,感知世界的另一种形式。叶圣陶老先生曾对为何作文做过以下解释: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说到底,这是一种不吐不快、不得不说的迫切需求,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然而,现实是,很少有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上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绝大多数教师把它看作是写在课标上的可有可无的“空话”“套话”。 只想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高分,不断强调技法,只差有个模版,直接拿来用才好,却往往看不到文字背后一个个想要被看到的鲜活生命。

当一个人拿起笔把某些情感、观点和故事写下来,那一定是他认为当下生命里的一个重要事件。当学生把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情感和思想写出来,交给老师,却一次次被看作小孩子无谓的涂鸦、练习或作业,这种伤害一经成立,作文的严肃性、神圣性以及表达的快感、宣泄的快感,将荡然无存。学生怎么可能喜欢作文?学生怎么可能不“痛恨”作文? 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正视习作的初心,让孩子拿起手中的笔,抛却一切功利目的,尊重孩子的每一次表达,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作文没什么可写,这个问题普遍困扰着学生。却不知,明确作文是交流的另一种形式之后,你就明白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人类的社交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从早上吃什么,到路上看到什么,再到晚上梦见什么,都可以成为我们与人交谈的内容,自然而然,也就是习作的范畴。不少人认为,学生生活单调,作文没什么东西可写。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孩子主要的学习生活在学校,因此,校园成了孩子们探索、发现、接纳生活方方面面的首要基地:老师今天换了新发型,谁在课堂上搞恶作剧,不翼而飞的铅笔,调皮鬼挨了训,被同学误会受了委屈……这些皆可成为习作的内容,拼成了孩子童年色彩斑斓的成长地图。

当然,因为有些孩子生活敏感度不是很高,缺少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引导孩子并帮助孩子学会积累写作素材,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元的习作环境,带着孩子做些特别的事情。比如,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种一株植物,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养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玩一些有创意的游戏,彼此聊聊最近的烦心事,带领孩子用心观察世界,享受生活,感知内心。寻找积累素材,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报刊上同龄人的作品或者大师的作品帮助激发灵感。同龄人的习作,更具代入感,因为身处同一时空,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有些事情甚至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大师的作品,不管是从语言文字还是技法技巧上,都会让孩子更为受益。比如《小屁孩日记》《小淘气尼古拉》,鲜明的人物个性,诙谐而不乏童趣的语言和表达,一定会让孩子们读有所得。

遵循发展规律

孩子的表达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由于儿童内部言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在初学作文时还存在无法厘清口语和书面语的情况,对事物内在的联系、前因后果也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研究表明,学生写作文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到“说出”再到“写成”,既是语言过程,也是思维过程,两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学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严密构思而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丰富,也难以围绕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因此,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找出材料间内在联系,并能根据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把意思表达清楚。培养学生构思能力,要充分发挥口头语言中介作用,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展开训练。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养成孩子平时准确说话的习惯。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课堂,通过方法的迁移,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语境、找近义词等一系列阅读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以便孩子在今后的实践中准确规范运用。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引领孩子海量阅读、拓展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完善语言体系。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还应该降低对孩子作文的要求,不应该将写生动、求创意、高立意,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否则,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和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写假话、套模式或是不会作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