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熹开播情景喜剧(李宗熹用悬疑喜剧讲亲情)

李宗熹开播情景喜剧(李宗熹用悬疑喜剧讲亲情)(1)

李宗熹开播情景喜剧(李宗熹用悬疑喜剧讲亲情)(2)

1月7日—10日,由台湾导演李宗熹导演的话剧《预言》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擅长以“温情喜剧手法讲述亲情题材”的李宗熹,此次带来的《预言》也是用悬疑喜剧的手法来讲述亲情。李宗熹表示:“这个剧本对我来讲,好像在找过去,好像在预言未来。从这两点看,其实是要珍惜现在,珍惜你拥有的一切。”

通过作品找回记忆

台湾导演李宗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后在高雄担任戏剧老师,作品长于温情喜剧的亲情题材,作品也多是自编自导。李宗熹介绍:“通常做一件事情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熟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而我就是因为缺乏。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国小转过11次学,初中开始就一个人住。可以说‘亲情’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缺乏的。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一样讲到很多的‘亲情’。《预言》最开始的剧名叫《回家》。好几年前,当初这个故事是想讲丧失记忆的人必须要找回记忆,他找回记忆的旅程就是他回家的旅程。后来,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要做十年大戏,希望这个戏的规格能够再提升,把悬疑、科学、医学、哲学都糅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预言》这个剧本。剧中有两条线,一个是失忆的主人公王权教授在寻找过去,一个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生在预言教授的未来。”

李宗熹介绍:“我平常写剧本都非常快,短的5个小时就可以写完,长的两三天左右。但是《预言》这个戏我写了很久。这个剧本很环环相扣,需要花时间解释它的合理性,是我众多作品中最精致的剧本。因为剧中有悬疑、科学、医学和哲学等元素,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问题我也是做了很多调研。这个戏里面有一段和医生的对话。他说他自己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随时都会死。医生说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得了两种不治之症:一个是老去,一个是意外。如果你太在乎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就没办法活在当下。《预言》的创作过程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重拾记忆中被遗忘的情感’。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被遗忘的,我们善于遗忘,通过这个戏我们找回一些应该记忆的东西。”

北京版展现全新思索

据悉,尽管该剧曾经在台湾上演,但此次北京演出的版本则全部是重新制作。李宗熹称:“五年前我才35岁,不够成熟,虽然现在也没有太成熟。但是经过5年的时间,对人、对事我都会有更深入的探讨,包含舞台、灯光的运用方面也会有全新的思索。我认为剧中过去和未来就像是两个齿轮,虽然转的方向不一样,但是却相互咬合。在舞台设计上也是将这一理念融合:台上从里到外分为三个相互嵌套的圆,圆形的律动,与

时间的流转是相吻合的。因为圆,所以因果的关系就更为玄妙了,没有起点,没有终点,过去与未来的因果就在这个舞台上发生了。”李宗熹透露,这个戏中主要的角色有四个:作家王权教授、警察、作家助理小田和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承志。李宗熹介绍:“王权的扮演者张露,我觉得他的特点就是‘傻’,为人很单纯。这点上与剧中王权只有八岁的记忆很吻合。小田的扮演者侯晓比较有性格,小田也是这样。警察这个角色比较搞笑,孔恐这个演员自带笑点。学生承志比较宅,蒋易也很符合这个气质。所以我对这次演出有更大的期待。”

当一个会倾听的导演

据悉,此前,李宗熹还亲自在话剧《预言》中担任过警察的角色。谈到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不同,李宗熹说:“我之前也是演员,大概从七八年前开始把工作重心转向了编、导。作为演员只需要投入在角色里面,但是作为导演要理性地布局一切。导演是一项需要跟人工作的职业,对人的了解,对人的处理,必须要很细致。导演就是演员的一面镜子,要发掘他们的优点,改善(隐藏)他们的缺点。”

李宗熹表示,作为一个导演,他自认为自己的不同之处是:“我比较善于倾听,我会很认真地听每一个人讲每一件事。我觉得一个创作者要学会很敏锐地倾听他人,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很多人问我创作会不会有瓶颈。我说不会,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转接头,把我看到的听到的传递给大家,只要地球在运转,故事在发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产生。”

京华时报记者杨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