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1)

藏族先民认为,一旦山具有了神圣性,那么转山之后,就会获得保佑。而冈仁波齐是神山之首,围绕她转山一圈,可以获得救赎,转十圈可以在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一百零八圈者便可以修成正果。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2)

转山之路大致分为外圈和内圈两种路线。外圈以冈仁波齐为中心,从塔钦出发,途经曲古寺,抵达哲日普寺,之后登上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米),最后返回塔钦。内圈线路则以因揭陀山为中心。据传,转山路线是13世纪时由噶举派大师古仓巴开辟的。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3)

过去千百年,人们不惧辛苦,一年年跋涉千山万水,来到这高原苦寒之地朝拜。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4)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参与,并且总得来说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5)

西藏解放之后,藏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宗教元素其实融入到了藏民的日常生活里。藏民们多选择在冬季,也就是农忙时节过后前来朝拜,朝拜完毕再回归到日常的生活里。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6)

自我救赎也并不只能通过朝圣才能完成,平时藏民一样可以礼佛、祈祷,在生活小事中都体现了出来:尊重自然、不涉足湖水、不随意杀生、死后选择天葬……

当生活遇到无法解决的困惑痛苦,或是渴望消除罪孽时,藏民们也会选择前往冈仁波齐朝拜。在朝圣路上不准杀生,不打诳语。看到朝圣的队伍,过路藏民常会慷慨施舍钱财和食物,以表尊敬。

藏族为何要转山(藏族神圣的转山)(7)

《茶马古道》纪录片里,一对失去儿子的夫妇决定去朝圣,这位相貌平平、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子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太顺利的时候,在这条极为艰难的朝圣路上,我愿意自我牺牲,为(所有)活着的生命祈福。这个过程中,我也能为我的家庭找到安宁与平静。”

现在公路和铁路相继贯通,许多藏民从四川前往冈仁波齐朝拜——走的正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路线。在公路贯通之前,这基本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藏民们朝圣时,也会为“辛苦修建公路的这些大好人祈福”。

在转山路上,常能看到磕长头的藏民,手持护手板,身着长围裙,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为一体。

这是最隆重的朝圣仪式。在《转山》纪录片里,一位头上磕出了包的藏民说:“过去自己爱喝酒,生活一团糟,通过在这苦行领悟到了我应该做个怎样的人。”

张杨在《冈仁波齐》的电影拍摄手记里写:“拍摄《冈仁波齐》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我自己虽然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我对佛教有亲近感。佛教有很多方法论帮助一个人去修行,通过这种修行会把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看得更明白。”

站在冈仁波齐脚下,仰望着她那巨大的山体,许多人陡然间会生出一种敬畏之情;这种情感无关信仰,是一种趋于人类本能的体现。

在冈仁波齐,顺时针转山的是佛教徒,逆时针转山的是苯教徒。转山途中相遇时,不同的教众只平静地擦肩而过,各自朝拜。

他们来来往往,就这么一圈圈转着,转着。恍然间,似乎脚下的大地、天空,还有整个冈仁波齐,也真的转动了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