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

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水”,是不是因为喜欢“水”

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拥有10070.21万的常住人口,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如济南、青岛、临沂、日照等。仔细观察它们的名字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其中一半的城市名字带“水”。这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山东很缺水吗?亦或是山东水太多?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1)

一、济南

济南之名来源于2100多年前,因地处古四渎(古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别名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境内风景美如画,尤其是趵突泉天下闻名。济南还是山东省的省会,也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中心,综合实力很强。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2)

二、济宁

济宁因濒临济水而得名,取“安宁祥和”之意。其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等多个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家喻户晓的孔子、孟子、颜回、左丘明等历史名人皆诞生于济宁。这样的济宁无疑是人文旅游胜地,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和境内的京杭大运河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名胜。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3)

三、菏泽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由济水所汇,荷水而出,连通古济水和泗水,唐朝称“龙池”,清朝称“月湖”。清朝雍正年间,因南有“荷山”,北有“雷泽”,故赐名“菏泽”。菏泽古称曹州,素有“天下之中”、“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孕育出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等。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4)

四、潍坊

潍坊作为地名大约有70年历史,名字来源于潍县和坊子两地的首字。潍县之名来源于境内的潍河,坊子之名则是来源于“十里为亭,二十里为堡,三十里为坊”。潍坊古称潍州、潍县,素有“世界风筝都”、“鸢都”的美誉。风筝是潍坊最有名的东西,全球大约70%的风筝都出自于潍坊。潍坊每年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届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出现,场面壮观,难以言喻。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5)

五、滨州

“滨”是指靠近水的地方,滨州因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腹地而得名。其历史文化悠久,为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才辈出,如春秋军事家孙武、东汉孝子董永、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等历史名人皆出自于滨州。滨州还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依河傍海,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6)

六、威海

威海之名由来很好理解,靠近大海,北、东、南三面滨临黄海,故而名字中带有“海”字,至于“威”则是有“威震东海”之意。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城市非常干净,在全国能够排进前五名。它还很宜居,冬暖夏凉,环境优美,像刘公岛、成山头、银滩、国际海水浴场等风景名胜都坐落于威海。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7)

七、临沂(lín yí)

“临沂”之名很容易读错,生活中经常会有把临沂读作“临斤”,山东名字带“沂”的地方不少,如沂蒙山、沂河。“沂”字只有一个读音,读作(yí)临沂因临近沂河而得名它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总面积为17191.2平方千米,七普数据,常住人口为11018365人。临沂古称琅琊、沂州,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历史名人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都是临沂人。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8)

八、淄博(zī bó)

淄博如临沂一样,同为山东最难读的地名之一。淄博之名来源于以前的淄川和博山两县,各取首字组合而成。要说与水有关,则是因为“淄川”。淄川因有淄河流经而得名。淄博历史颇为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还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大运动”足球的起源地,只可惜现在的国足有些不尽人意。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9)

以上这八座城市,名字当中都带有“水”,不是山东有多喜欢水,也不是山东缺水,而是古时候取地名喜欢参照河流、海洋和大山等。其实不光是山东,中国还有很多名字带“水”的城市,比如说临汾、沈阳、黑河等。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名字与水有关的城市呢?

山东17个市的特点(省辖16个地级市其中8个名字带)(1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