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薯黄金薯的配方(惠安风物之薯粉)

时值冬天,家里收完地瓜的同时,母亲也完成了地瓜粉、地瓜签、地瓜筘的制作。这个时节,从家里带来的薯粉、薯签、薯筘,仿佛特别能抚慰思乡的胃,尤其是这些食物对惠安人而言,通常一吃就知道是来自家乡的,别处没有这个风味。

紫金薯黄金薯的配方(惠安风物之薯粉)(1)

在惠安,地瓜的闽南语发音叫“安薯”。一般认为是“番薯”,因为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叫“番”。不过,在地老人则会告诉你,其实是“甘薯”,因为它糖分高入口甘甜,更因为它给惠安人的生活带来了甘美。惠安号称番薯县,惠安人连讲闽南话都被泉州其他地区的人戏称为“番薯腔”,很多惠安人小时候的乳名或小名就叫“番薯”。对于地少人多而且很多盐碱地的惠安而言,番薯不仅养活了许多人,而勤劳灵巧的惠安人还在番薯食材加工和储存上别出心裁。

地瓜签和地瓜筘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把地瓜去皮刷成条状(闽南语叫“签”)与片状(闽南语叫“筘”),完全晒干后,就可以存储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储存好几年,古早时期的惠安人对食物缺乏的记忆和担忧由此可见一斑。很多惠安人的小时候,就是家里煮一大锅薯签、薯筘,闽南话称为“薯签糜”、“薯筘糜”,“薯签糜”、“薯筘糜”要熬很久才熟透,而且多次热过后,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形状,糜汤会有淡淡的甘甜,薯签、薯筘吃起来软糯又不会烂糊,可以供一家人从早吃到晚。

紫金薯黄金薯的配方(惠安风物之薯粉)(2)

那时候,偶尔煮碗面或加点菜的咸粥(闽南语叫“煮咸”)已经是改善伙食,煮顿米饭炒两菜煮个汤那是难得的大餐了。如今很多人尝遍了各个地方的山珍海味,最怀念起那股淡淡的甘甜和软糯来了。很多地方虽然也都有地瓜干的做法,但是一般是晒成可以即食的那种,而非惠安这种做成硬邦邦、需要煮很长时间的食材。

而地瓜粉的做法就比较精细得多了。先将地瓜搅碎后,放在纱布内冲水到大缸内,地瓜中的粉末便融入水中一起进入大缸,剩下的地瓜渣一般喂牲口用。然后将水静置一段时间,等待地瓜粉逐渐完全沉淀于下层,再将上层的水舀去,几天后下层的地瓜粉会完全凝结。这时,将这些结块的地瓜粉敲开,边晒边打碎,等到碾碎和完全晒干后,依然可以储存很多年来食用。惠安对薯粉传统的主要食用方式,是用来包裹食材做薯粉羹或薯粉团。惠安人无论走多远,只要一吃到薯粉团,就知道这是来自惠安的地瓜粉,煮不散,很柔嫩有嚼劲,而且咬开来热气腾腾的。

紫金薯黄金薯的配方(惠安风物之薯粉)(3)

还有一道独属于惠安人最深层味觉记忆和归宿的食物,即在大锅里用木棍大开大合撸起的大团大团的“㨴薯粉”,食材就是惠安最在地的两种粮食:地瓜和花生,在锅中不断地搅拌成一大团的薯粉团,吃起来有一种糯密而耐久的美妙口感。做这道主食,需要柴火灶和大口厚实铁锅,还有很会掌握火候和搅拌力道的人,现在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

做薯签糜”、“薯筘糜”还有薯粉羹、薯粉团,这种更多地偏向于羹汤的食物爱好,其实是源于泉州地区从宋朝遗留下来千年的习惯。对闽南穷苦人家来说,羹汤也算一种十分善意的烹调方式,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食物的味道和营养得以持久保留,还能用比较少的食材,煮出一锅一家人围坐着吃得饱的热腾腾的食物。

紫金薯黄金薯的配方(惠安风物之薯粉)(4)

我总喜欢和朋友们讲,要常吃热腾腾的饭菜,心情才能感受和学会温暖。这些大概都是源于惠安地瓜带给我的启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