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样让苏联解体(死不瞑目的戈尔巴乔夫)

8月不吉利,昨天稻盛和夫去世,今天戈尔巴乔夫去世,都夺得中文热搜榜的“状元”,都死在了90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样让苏联解体?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样让苏联解体(死不瞑目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样让苏联解体

8月不吉利,昨天稻盛和夫去世,今天戈尔巴乔夫去世,都夺得中文热搜榜的“状元”,都死在了90岁。

然而不同的是,稻盛和夫安然去世,戈尔巴乔夫死不瞑目,一场战争直接让俄罗斯的几十年努力付诸东流。

不读历史的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祸首,读历史的人才知道,戈尔巴乔夫是个好人,他只是个背锅侠

1

适得其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财政赤字是150亿卢布;

1989年井喷到1200亿卢布。

4年涨8倍,面对失控的财政,解决办法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加税和借钱,节流就是削减开支。

但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经济是一个烂摊子,加税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好的办法是借钱,等经济恢复好了再偿还;

苏联的财政开支最大头就是军费,独占1/2,占GDP比重超过12%,十分恐怖的比例。做个类比,中国2021年军费全球第二,也只占财政开支的5.5%,占GDP的1.2%。

所以,戈尔巴乔夫忙着出国拜访西方领导人,多次与美国总统见面,主要就想干两件事:

1、你们能不能借我点钱?

2、结束军备竞赛,降低军事对抗。

戈尔巴乔夫的思路是对的,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85年,苏联没有外债;1991年,苏联外债为1200亿美元,几乎都来自于西方国家。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公开表示希望同美国停止军备竞赛,冻结核武库和停止部署导弹,之后也签订了一系列削减军事的协议。

苏联还在国内搞军事改革,裁军,精简机构。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但神奇的是,苏联的财政赤字压根就没有降低的意思,一年一个台阶。

1990年2000亿卢布、1991年3000亿卢布,是1985年的20倍,匪夷所思的水平!

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一条历史规律上面: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总是刚性上升的,不会因为经济衰退而出现降低

以美国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2009年的财政收入下滑17%,但财政支出增长18%,财政赤字不要太“爽歪歪”。

戈尔巴乔夫自然对财政赤字束手无策,不得已开启“赤字货币化”——印钞解决债务。

结果就带来了通货膨胀的恶果。苏联通胀率从1985年的6%翻倍至1989年的13%!1990年达到20%。

你可能觉得13%、20%不是很离谱,毕竟现在的欧盟都快10%了,但苏联不是处于今天市场经济的物质充裕状态,而是处于计划经济的物质短缺状态。

苏联的物资短缺到什么程度呢?苏联高官每次到访西方,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逛超市,以叶利钦为典型代表。

这就导致,苏联的物价涨幅,远远高于官方的通胀率,物价1年翻1倍是常态。

财政赤字不是问题,印钞不是问题,物价上升也不是问题,各个国家都多少多少存在这些问题,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苏联太过分了

财政赤字4年涨8倍、6年涨20倍;

货币发行量是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1990年的发行量是计划的20倍,1991年发行了1373亿卢布,超过前30年货币发行量的总和,1986-1989年的M2年均增速67.4%。

做个类比,最近10年我国M2年均增速10.8%,可见苏联何等疯狂!

1991年的土豆价格是1988年的7倍、1985年的10倍。

今年宣布破产的斯里兰卡,看到苏联的这种丧心病狂,也得甘拜下风。

很显然,这种疯狂掏空国家的行为,不是戈尔巴乔夫想看到的,就算他想做,也不是他一人就能做到。

到底是谁在出卖苏联?

2

谁在卖国?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苏联居然会发生粮食不足的问题。

曾有人戏言,这世界上有这三个国家,它们成为发达国家一点也不奇怪,那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

苏联的资源优势不必赘言,苏联的人口数量不足3亿。

最关键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已经达到500公斤

我国在2021年的人均粮食是483公斤。

所以,有人想了三天也想不明白,苏联是怎么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的?

但它的的确确发生了。

戈尔巴乔夫想解决这个问题,1989年一年就对农业投资670亿卢布,但于事无补,钱打了水漂。

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在:总量足够,但结构畸形

资源都集中到了苏联官僚身上。

众所周知,苏联的特供商店,苏联的政府疗养院,……

这就是号称粮仓的乌克兰会发生饥荒、天然气充裕的中亚缺气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苏联政府不顾经济衰退而疯狂印钞敛财的根本原因。

百姓的财富被他们截留;

国家的资源被他们浪费;

中央的补助被他们贪污。

他们控制苏联的财富,但对苏联是没有感情的。即便国家经济遇到困境,苏联官僚首先想的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最后割一把羊毛,把韭菜连根拔起。

所以,戈尔巴乔夫借外债、降军费这样的开源节流起不到降低财政赤字的作用。这些事都得靠官僚去执行,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去欺上瞒下、上下其手呢?

他们捞够了,又怎么保存财富呢?毕竟国家乱了,对他们自己也没好处啊。

有一个被人忽视的数据。

在苏联,1987年因私出国的人数是26.1万,1989年这个人数就激增到了200万;

1987年出国定居的人数是3万,1988年就跃升到了10.7万,到了1989年竟然高达20万。

在经济危机时期,出国旅游和定居的人数激增,这十分反常。

苏联普通人是没机会出国的,一没有经济实力,且不说收入问题,单单汇率就能把人吓跑,1989年苏联将卢布汇率调整为6.26卢布兑换1美元,直接贬值了10倍,相当于出国成本直接提高了10倍。

但偏偏苏联的出国人数在1989年出现井喷式的暴增!

二没有渠道,因为苏联政府严格控制国民出境,政治素质不过硬根本就出不去。

那么,是谁在出国就很显然了。

3

黄金之谜

我曾经说过,在经济衰退期,外汇储备是该国最优质的资产,因为可以直接拿到国际上买买买,而在外汇储备的类型中,黄金是最保值的硬通货

这就是普京在发动战争之前在国际上狂买黄金的原因。

苏俄刚成立的时候,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沙俄金库,1800吨黄金,世界第一

再加上苏联地大物博,与南非并列为世界两大黄金生产国

因此,尽管苏联很少向外界公布黄金储备,但人们普遍认为苏联的黄金储备位居世界前列。

1983年日本出版的《日苏贸易手册》称,苏联每年生产黄金达400吨,目前苏联储存黄金约3,000吨。

但1991年苏联第一经济顾问雅夫林斯基对外宣布,苏联黄金储备为240吨

世界为之哗然!

尽管苏联为挽救经济危机,用黄金购买了不少粮食,但你底子厚啊,到1991年时,多数黄金市场专家估计苏联黄金储备不会低于1000吨。

黄金储备的剧烈减少,与卢布的剧烈贬值相辅相成。

美元换卢布的官方汇率,1985年为1.67:1,1989年是 1:6.26,1991年是1:90,卢布汇率贬值达150倍

当一个国家的官方货币贬值成为废纸时,黄金就成为救命稻草,唯一的硬通货。

而黄金储备的钥匙掌握在苏联高层的手里。

从逻辑上不难推断出苏联黄金储备去哪了。

但这至今是一个谜。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明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已经找不到证据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口口声声说爱国的人,往往把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外国。一旦发生危险,他们的头都不带回的。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